《我不是藥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劇片

今天小兔要安利的這部喜劇電影經歷了兩次改名,最開始叫《印度藥神》,後來改為《中國藥神》,最後才確定為《我不是藥神》。

該片由甯浩監製,徐崢主演,文牧野導演,即將於7月6日上映。

《我不是藥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劇片

此前在校園路演現場看了50分鐘的“校園特供版”。這50分鐘,應該就是電影的前50分鐘。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現實題材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電影主人公也有原型人物:2015年初,病人陸勇因為幫助其他病人從印度買抗癌藥,涉嫌違法被抓,後被免於起訴,無罪釋放。

《我不是藥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劇片

這藥很貴嘛?

該藥尚在專利保護期的時候,中國正規渠道23500一盒,絕大多數病人吃不起。

為什麼這麼貴?

首先專利權,藥的原材料/生產製造成本並不高,但研發成本超級高,據說格列衛高達10億美元,所以要有很長時間的專利保護期。其次中國特色原因,高關稅和流通渠道高成本。同樣一盒正品專利藥,日本16440(RMB),韓國9720(RMB)。

《我不是藥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劇片

2013年4月1日之後,藥的專利保護期過了,中國出現了仿製藥,還是很貴,4000一盒。

為什麼要從印度買?

尚在專利期的時候,印度格列衛才3000(RMB)一盒。專利期過了,直接降到200(RMB)一盒。印度藥不是假藥,是印度正規醫藥公司製造的仿製藥,藥效是一樣的。印度為了窮人能吃得起,沒有加入相關國際組織,政府強行不屌歐美公司的專利權,允許醫藥公司強行仿製。格列衛在美國上市的第二年,印度就出現了仿製藥。

《我不是藥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劇片

為什麼中國不仿製或者進口印度仿製藥?

中國加入了相關國際組織,得遵守遊戲規則。仿製藥也是技術活兒,中國以前搞不定。

買印度藥犯法嘛?

印度格列衛沒有在中國被批准銷售,中間商賺差價賣藥是犯法的,但自己有病自己買自己吃,從來都不犯法。不過從印度買藥要用英文填表啥的,很多病人搞不定,後來政府出了司法解釋,口子又稍微開大了一點點,幫人代購也不犯法,但不能量大,不能加錢賣。

《我不是藥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劇片

影片故事說簡單也簡單,三言兩語就能概括:男主角陰差陽錯做成走私生意,人情越來越濃,生意做成了情誼;說艱難也艱難,畢竟沒有見過真實病痛的你我他,或許只能隔靴搔癢。

除了動人的劇情,導演或許想表達的是人性的和解——程勇從一個打老婆的小混混活出了人樣;週一圍對前姐夫態度的釋然;黃毛變成了浩子;呂受益老婆從不能接受到旁聽審判;甚至張博士那句“窮病”……每個人都在這部戲裡完成了人生的蛻變。

《我不是藥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劇片

這些蛻變更需要一個契機,契機或許就是生離死別。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目睹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過程。於是,程勇被震撼後做出了人性的和解。

整部戲的過人之處在於,單說劇情和情感兩條線,都沒毛病,合到一起就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了。整場電影一滴淚沒掉,但是震撼卻深深烙印在心裡了——呂受益那幾聲慘叫,配合老婆絕望麻木的神色,堪稱一部人間悲劇的最佳詮釋;程勇被抓後看到病人被捕時的掙扎無望;黃毛一開始0臺詞的演出活脫脫是下一個黃渤……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實在太給力,配角的戲份幾乎碾壓住徐崢和週一圍兩大IP。

《我不是藥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劇片

既然一開始叫《印度藥神》,那我們就從印度電影談起。

自從《摔跤吧,爸爸》在中國院線刷出來一個現象級爆款,印度電影的引進就井噴了。後續的幾部,《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線》,票房都很好,也包括正在上映的《廁所英雄》。

這些印度電影得到中國觀眾認可的原因也不復雜——首先,他們都是質量很高的商業類型片,好看。其次,電影中反映的社會現實問題,在同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幾乎都存在,中國觀眾感同身受。

《我不是藥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劇片

《摔跤吧,爸爸》/《廁所英雄》,就是真實事件改編。這些電影都有很多喜劇元素,《廁所英雄》就是純粹的喜劇。這些電影在印度的廣泛傳播,對解決現實中的社會問題,真的就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社會現實題材影片就應該用類型化的方式去表達,拍成喜劇也完全沒有問題。電影當然也要承擔社會責任,把電影拍的好看,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責任了。

《我不是藥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劇片

《我不是藥神》的節奏還是比較快的,信息量大到爆,完全停不下來的感覺。社會現實題材的刺痛感,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窘境製造出來的黑色幽默,都大大增加了觀影快感。

《我不是藥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劇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