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剧片

今天小兔要安利的这部喜剧电影经历了两次改名,最开始叫《印度药神》,后来改为《中国药神》,最后才确定为《我不是药神》。

该片由宁浩监制,徐峥主演,文牧野导演,即将于7月6日上映。

《我不是药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剧片

此前在校园路演现场看了50分钟的“校园特供版”。这50分钟,应该就是电影的前50分钟。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现实题材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电影主人公也有原型人物:2015年初,病人陆勇因为帮助其他病人从印度买抗癌药,涉嫌违法被抓,后被免于起诉,无罪释放。

《我不是药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剧片

这药很贵嘛?

该药尚在专利保护期的时候,中国正规渠道23500一盒,绝大多数病人吃不起。

为什么这么贵?

首先专利权,药的原材料/生产制造成本并不高,但研发成本超级高,据说格列卫高达10亿美元,所以要有很长时间的专利保护期。其次中国特色原因,高关税和流通渠道高成本。同样一盒正品专利药,日本16440(RMB),韩国9720(RMB)。

《我不是药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剧片

2013年4月1日之后,药的专利保护期过了,中国出现了仿制药,还是很贵,4000一盒。

为什么要从印度买?

尚在专利期的时候,印度格列卫才3000(RMB)一盒。专利期过了,直接降到200(RMB)一盒。印度药不是假药,是印度正规医药公司制造的仿制药,药效是一样的。印度为了穷人能吃得起,没有加入相关国际组织,政府强行不屌欧美公司的专利权,允许医药公司强行仿制。格列卫在美国上市的第二年,印度就出现了仿制药。

《我不是药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剧片

为什么中国不仿制或者进口印度仿制药?

中国加入了相关国际组织,得遵守游戏规则。仿制药也是技术活儿,中国以前搞不定。

买印度药犯法嘛?

印度格列卫没有在中国被批准销售,中间商赚差价卖药是犯法的,但自己有病自己买自己吃,从来都不犯法。不过从印度买药要用英文填表啥的,很多病人搞不定,后来政府出了司法解释,口子又稍微开大了一点点,帮人代购也不犯法,但不能量大,不能加钱卖。

《我不是药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剧片

影片故事说简单也简单,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男主角阴差阳错做成走私生意,人情越来越浓,生意做成了情谊;说艰难也艰难,毕竟没有见过真实病痛的你我他,或许只能隔靴搔痒。

除了动人的剧情,导演或许想表达的是人性的和解——程勇从一个打老婆的小混混活出了人样;周一围对前姐夫态度的释然;黄毛变成了浩子;吕受益老婆从不能接受到旁听审判;甚至张博士那句“穷病”……每个人都在这部戏里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我不是药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剧片

这些蜕变更需要一个契机,契机或许就是生离死别。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目睹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于是,程勇被震撼后做出了人性的和解。

整部戏的过人之处在于,单说剧情和情感两条线,都没毛病,合到一起就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了。整场电影一滴泪没掉,但是震撼却深深烙印在心里了——吕受益那几声惨叫,配合老婆绝望麻木的神色,堪称一部人间悲剧的最佳诠释;程勇被抓后看到病人被捕时的挣扎无望;黄毛一开始0台词的演出活脱脱是下一个黄渤……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实在太给力,配角的戏份几乎碾压住徐峥和周一围两大IP。

《我不是药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剧片

既然一开始叫《印度药神》,那我们就从印度电影谈起。

自从《摔跤吧,爸爸》在中国院线刷出来一个现象级爆款,印度电影的引进就井喷了。后续的几部,《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票房都很好,也包括正在上映的《厕所英雄》。

这些印度电影得到中国观众认可的原因也不复杂——首先,他们都是质量很高的商业类型片,好看。其次,电影中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几乎都存在,中国观众感同身受。

《我不是药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剧片

《摔跤吧,爸爸》/《厕所英雄》,就是真实事件改编。这些电影都有很多喜剧元素,《厕所英雄》就是纯粹的喜剧。这些电影在印度的广泛传播,对解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真的就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现实题材影片就应该用类型化的方式去表达,拍成喜剧也完全没有问题。电影当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把电影拍的好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了。

《我不是药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剧片

《我不是药神》的节奏还是比较快的,信息量大到爆,完全停不下来的感觉。社会现实题材的刺痛感,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窘境制造出来的黑色幽默,都大大增加了观影快感。

《我不是药神》一部有思想的喜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