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王”發家記:不賣煤油,只賣光明!

“石油大王”發家記:不賣煤油,只賣光明!

文 | 李天宇

提起約翰·洛克菲勒,大家都不陌生。

他是美國著名的石油大亨,在1870年他創立標準石油公司,全盛時期,壟斷了全美90%的石油市場及大部分世界市場,他去世時,總財產約14億美元,相當於現今3000億美元以上,堪稱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首富。

在他富可敵國的財富背後,有一則小故事很有意思:

洛克菲勒在1903年進入中國開展自己的石油和煤油業務時,一開始並不順利。

中國當時汽車、工業的發展都很落後,對石油、煤油的需求自然也不大。如何才能讓當時的中國消費者擴大對煤油的使用呢?

於是洛克菲勒用了一個小小的營銷手段,就是免費送給居民煤油燈,還教他們如何使用。

之後,他的公司以低價賣出了成千上萬盞煤油燈和燈芯,有時還免費贈送給第一次買煤油的顧客。

再後來,他在亞洲許多國家開展業務時,都採用了這樣的方式。贈送煤油燈和燈芯,以確保消費者會買煤油來點燈。從而,大大刺激了對煤油的需求。

“石油大王”發家記:不賣煤油,只賣光明!

洛克菲勒也被譽為“給亞洲帶來光明”的人。

石油行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但在營銷上的創新寥寥無幾。洛克菲勒這一神來之筆,不容被忽視。這個小故事,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

洛克菲勒在拓展自己業務的時候,並沒有侷限於自己的產品——石油或煤油,他不直接推銷產品,而是洞察了當地的居民的需求。他發現,消費者需要的不是煤油,而是光明!

如果要想擴大消費者對煤油的需求,一定準確地洞察消費者的需求,構建一個使用煤油的場景,把自己的產品嵌入解決消費者問題的過程中去。就像利奧·麥克吉內瓦所說“他們想要的不是四分之一英寸粗的鑽頭;他們想要的是四分之一英寸大的孔。”洛克菲勒用煤油燈切入了市場,獲得了成千上萬的用戶。

他的做法,與市面上絕大多數企業的打法都不同。

過去,企業要賣產品,通常的做法是靠打廣告轟炸,為了搶佔渠道而採用價格戰的手段。然而,這些做法無論從獲取顧客的方式上還是效果上,都已經落後於時代了。

典型的例子如寶潔:

· 2016財年寶潔廣告費用達72億美元,但巨大的廣告投入卻沒有換來銷售額的響應增長。

· 2017年財年寶潔的銷售額為651億美元,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基本沒變化。

· 2018年財年二季報寶潔公司淨利潤銳減高達68.3%。

大工業時代的霸主寶潔,雖然不至於如外界所說的“跌落神壇”,卻不得不面臨著下滑的困境和業績增長的瓶頸。

沒人可以否認,寶潔在銷售職能和市場職能上的強大。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來了,玩法變了。

很多時候,產品銷量不好,不是產品質量不行,而是產品有沒有滿足顧客的需求。受工業時代的影響,很多企業只顧著把生產出來的產品“強推”給消費者,這種以產品為中心的思維慣性難以從企業和組織中剔除。

如果企業不嘗試建立用戶思維,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不去建立營銷職能,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如何面對同質化市場的競爭?陷入困境是自然而然的。

最近,傳聞稱小米要在8月底上市,普遍認為估值會在700億美金~800億美金,力爭破千億美金。

如果你還用傳統的“賣產品、賺差價”的眼光看待“硬件淨利率不超過5%,如何撐得起700億美金的估值”?的確想不通。

小米能值這個價,核心原因有三:

首先,“感動人心、價格厚道”代表了小米的價值觀,順應了消費者的追求。無論哪個時代,市場怎麼變化,人們追求物美價廉和美好生活方式的需求不會變。和消費者站在一起的公司,不會差。這體現了創始人的戰略思考,在經過了長達8年的運營,積累了3億的用戶。小米靠著這種價值觀,把用戶的信任牢牢握在手中。一切都是價值觀的勝利,仔細想想洛克菲勒,賣得不是煤油,是光明。

第二,綜合硬件利潤率不超過5%,背後體現得是小米的高效率。

正如營銷大師萊維特所說:“高質量和低成本並非形同水火,而是一個優秀企業必須具備的兩種特徵”。這是小米的壁壘。

第三,連接用戶和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的能力。除了小米核心的手機業務,小米一直在IOT(物聯網)領域佈局,最重要的產品是小米電視、小米盒子、小米音箱等一批智能硬件。它們和手機一起被稱為“管道式”產品,當一件實體產品的價值主要表現為產品背後的互聯網服務時,產品的本體,就可以在競爭中被管道化,成為連接用戶的載體。

小米一直圍繞著用戶的需求來構建自己的產品網絡和服務網絡。硬件可以不賺錢,靠得是服務,比如:用戶買了一臺小米電視,想看藍光的電影和優質的視頻內容,成為小米的會員即可。這讓小米既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也能通過互聯網服務獲得可觀的回報。

其實,第一個這麼做的不是小米,而是另一家偉大的公司亞馬遜。亞馬遜旗下的電子讀書器kindle本身不賺錢,但電子圖書和圖書會員賺錢。隨後是Fire TV,硬件不賺錢,靠Amazon Video收費賺錢……

這種做法,一定要基於滿足顧客需求,才可能構建出生態和服務能力。

無論是小米還是亞馬遜,他們已經不再關注產品本身。高品質、低價格、物聯網布局等等反倒像是一個個手段,而是選擇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滿足其需求,才是本質。

偉大的企業家和普通生意人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偉大的企業家心繫顧客,圍繞顧客的需求做生意,每天想著如何建立和維護好與用戶的關係。而普通生意人眼中只有產品,他們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做銷售賣產品賺差價。

回到文章開頭,115年前洛克菲勒賣煤油的那次神來之筆。你會驚人地發現,那些樸素的、被驗證了無數次的商業哲理,歷史上早已上演了無數遍。

堅信並踐行的企業,註定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