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得此寶者得天下,卻為何缺了一角,今下落如何

此寶乃天下奇寶,相傳得此寶者得天下,那麼寶物是怎麼被摔壞的?今又下落如何?

相傳得此寶者得天下,卻為何缺了一角,今下落如何

秦,嬴政,於公元前221滅六國後(很年輕才39歲),自詡自己的豐功偉績勝過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農、少典,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於是便取了三皇中的“皇”和五帝中的“帝”字組成了”皇帝“這個詞,從此自稱皇帝,並被歷代君王沿用。稱謂解決了,還需要一件能代表皇帝至高無上權威的印鑑,嬴政便命人打造一印鑑,用什麼材料,毋容置疑當然是用和氏璧。和氏璧是一塊價值連城的絕世美玉,本為楚國所有,後因聯姻送給趙,最後還是落到了秦國的手裡。之所以用和氏璧,原因有兩點:1、和氏璧足以顯現印鑑的珍貴,取天下獨一無二之意;2、中國人自古就偏愛玉。傳國玉璽也就因此應勢而生,上書“受命於天,其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後世所相傳的“得和氏璧者得天下”,其實就是指:“得玉璽者得天下”。

相傳得此寶者得天下,卻為何缺了一角,今下落如何

秦,二世而亡後,玉璽傳到了漢高祖手上,西漢還算爭氣,立朝兩百多年。漢末王莽篡權,皇帝劉嬰年僅兩歲(兩歲當皇帝,我三十歲了,還在虛度光陰),玉璽由孝元王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陽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璽,王太后悲憤交加,把玉璽摔到了地上(有點敗家了),玉璽被摔掉了一角。后王莽以金補之,從此留下了瑕疵。此後玉璽被歷朝統治者爭來奪去(誰不想當皇帝),畢竟只有得到了傳國玉璽才能稱得上正統帝王,否則就是“白版皇帝”,沒人瞧得起。這樣傳遞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時,傳國玉璽突然失蹤了,不知所向。宋太祖趙匡胤在結束五代紛爭,完成統一,建立宋朝後,命人四處尋找,始終未能得到(要當就當正統皇帝)。

相傳得此寶者得天下,卻為何缺了一角,今下落如何

到了明清兩代,出現了這兩位及其自負的君王——明太祖朱元璋、清高宗乾隆帝,他們竟仿效始皇帝自制傳國玉璽,目的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彰顯自己的功績。但自宋朝之後的傳國玉璽,它的價值和歷史意義就遠不如前了。

相傳得此寶者得天下,卻為何缺了一角,今下落如何

直到民國初年,末代皇帝溥儀老先生被逐出紫禁城時,警察總監張壁和鹿鍾麟等人還在苦苦追尋寶璽的下落,玉璽究竟失落何方,被何人持有,已成千古疑案。如有線索,請上報相關部門,讓世人一睹這千古至寶的風采,這是始皇帝留給後世子孫共同的財富,但願沒有流落他鄉,造成永世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