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現代政治改革有哪些經驗值得世人深思?

我家在東北嘎啦

在亞洲,日本的現代政治轉型,向來被認為是最成功的。不管有多麼深重的世仇,我想,有一說一,我們也不好否認這一點。

在經過1853年的 “黑船事件”以後,日本上下引為國恥,以全民共識的姿態厲行政治改革,歷經百年,從一個幕府將軍把持朝政的封建國家,在協商性持續改良中,既成功保留傳統國粹,又以內部和平方式完成嚴苛的君主立憲民主制,並且最終一躍而為至今唯一的躋身全球一流發達國家隊伍的非西方國家,這在政治學上素被稱為後發展奇蹟。

(圖:日本東京國會眾議院,所有日本國政都在此地光明正大地被討論、決定或罷免)

過去,日本現代轉型的精神導師福澤諭吉,曾經談到他們政治改革的三大步驟,“汲取歐洲文明,先其難者而後其易,首先變革人心,其次改革政令,最後臻至有形的物質”。這是很有名的話。

這一點,我的淺薄認識,其實可視為日本政治改革的經驗大綱,也是值得“老大帝國”深思的路勁選擇。一些具體情況,我撿出幾條試論下,求教於朋友們。


對外,埋頭謙卑向先進國家學習,崇洋媚優不以為恥。

過去,英國外交官薩道義寫《明治維新親歷記》時,就已經發現,日本幾乎是最樂意學習他人長處的國度。

所以,尚是1862年前後,他作為局外觀察者,就已經很有信心地預測,日本的改革必然會成功示人。薩道義告訴他的西方同胞,他將以他日常所見,見證在這場事關日本國運的抉擇中,一個民族的覺醒、一個新國家的誕生與長成,還有一種新秩序的造就。

日本從有文明曙光投進伊始,就勤勤矻矻地樂當比他先進之國的好學生。公元的645年的大化改新,亦步亦趨學唐,日本告別原始野蠻;當19世紀中期西方人撞擊他們的國門時,日本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落後,“幡然悔悟”,“脫亞入歐”,努力學習西方,態度極其真誠。

(圖:幾無任何實權一心只想退休的日本天皇及其接班人)

1871年,當同樣深受西方荼毒的中國只是想開辦一些現代工廠尚且舉步維艱時,日本已派出明治政府近半數的高官,考察歐美諸國,停留達近兩年之久,並從此確立下以歐美為政改之師的國策,舉凡歐美諸國有利又適宜日本本土國情的機制、政策等等全部大刀斧闊地引入。


在內,不斷檢討自身的制度缺憾,持續不斷地作出體制改良

民主化制度,是百年來日本國民普遍認同的制度,沒有合法性危機困境,這也使得他向所有民主機制一樣,可以沒有包袱地不斷自我更新。

所以,即便日本政府內閣不斷在垮臺與更迭的循環中方生方死,但是絲毫不會影響到日本政治轉型的大方向,更不會引發政治混亂,而是持續有效地推進到改革深水區。

日本1885年就組建出完備的內閣制度,1889年頒發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的基本框架,1890年首次放開全國大選,1918年成立首個政黨內閣,1930年前後成為世界上民主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這個過程是在穩紮穩打中推行的,但是一旦有危機或者缺陷產生,日本敢於承認錯誤,並確實彌補。

(圖:2015年8月30日,日本東京約12萬人在國會抗議要求政府首相安倍下臺)

比如,在1889年憲法中,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在規定君主立憲制的同時,也規定了天皇和議會的雙重主權,並且直接指明國家軍隊統帥權歸屬天皇,這種的政治轉型漏洞很快就被利用,導致了1936年前後軍部的干政,日本全面民主逆轉。但是,在二戰後,既是在美國的壓力矯正下,也是日本自我意識的覺察,日本全面的進行民主重建,確立議會主權原則,天皇與軍隊及各方民主幹涉勢力被徹底關在權力的鐵籠之中,就此,責任內閣、議會主權、文官系統,三者合一,最終成為日本政治的常態,社會轉型大功告成。


總結

如今的日本,不管我們如何討厭,在政治轉型上確實走在很多國家前列。

半個世紀以來,日本被視為“繁榮+民主+傳統”三合一的國家典範,民主楷模,實際也是為英國之外的君主立憲制度探索出了新模式。而這個國家國民的富裕、安定、和平,顯然是和他先進的政治制度分不開的。

(圖:

對政府不信任案被否決後,首相菅直人向國會眾議員鞠躬)

“見賢思齊,見不賢則改焉”,“惟師夷長技最足以制夷”,我常胡想,從鄰國日本身上,除了仇恨,我們到底還需要看到什麼,甚至學到什麼呢?我帶著巨大的疑慮敲打下最後一字。

2018,6,20,晚閒敲

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三兩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時政看法、影視評論等。所有關注、點贊,還有留言,都是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感謝感謝!

劉愚愚

如果想要客觀的看待日本的現代政治改革,我們就必須理性的拋開偏見和仇恨!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結果。


毫無疑問,日本向來都是一個善於學習並將學會的東西付諸實踐的國家。與隋唐時期並行的孝德天皇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專門學習效仿隋唐的經濟、政治體制,史稱"大化革新"。也正是因為這場革新,才使日本確立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度。

如果說孝德天皇的革新運動只是為了鞏固自身的皇權統治,那發生在近現代的明治維新絕對是一次以改變國運為目的浴火重生。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和腐朽的晚清一樣奉行閉關鎖國、幕府攝政的封建統治,直到美國的艦隊撞開日本的國門時,大和民族才幡然醒悟!

每一件新生事物的發生,必然伴隨著大喊大叫!

紛紛踏至的不平等條約讓日本民眾倍感屈辱!中下層人民對於改革的呼聲也愈發高漲!尊王攘夷、武裝倒幕運動相繼爆發。當時日本的有識之士清楚地認識到:只有身正才能影正!想要強國制夷,必須先要推翻封建幕府。

"正本清源"的思想為明治維新的成功指明瞭正確的方向

“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



幕府倒臺、奉還大政後,重掌大權的天皇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相比晚清政府的"換湯不換藥",明治維新走的是全盤西化的道路:不僅要使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成果,還要引進資本主義的技術、制度。

明治維新的各項改革措施之所以能夠順利付諸行動,主要原因在於當時日本社會的達成了統一共識,改革過程中上行下效,天皇以身作則!

沒有明治維新,就沒有後來強大的日本

明治維新後,日本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迅速崛起成為了亞洲最強!而幾乎發生在同一時期的洋務運動卻最終破產。

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西方資本主義制度誰學都是那個模式,最主要還是在於學習的人!如果說只是花錢買幾桿槍、幾門炮就認為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了,這種改革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我是軍武最前哨!

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帶來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