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兵臨城下,湖北大員駕船而逃,咸豐皇帝大罵死有餘辜

太平軍兵臨城下,湖北大員駕船而逃,咸豐皇帝大罵死有餘辜

然而,人不可貌相,咸豐皇帝的工作作風可與“委婉”二字全然不搭。他是個獨斷專行的老闆,尤其是懟起手下的大臣,那是極盡毒舌之能事。

話說咸豐四年,太平天國西征軍進軍湖北,湖廣總督吳文鎔率4000陸軍與之大戰黃州,湖北按察使唐樹義帶水師繼進,結果二人先後兵敗身死。曾國藩在奏報中談及此事,作為文人,不知不覺發了句感慨:“東南大局,真堪痛哭。”

咸豐當即懟道:“日日痛哭何益?”

其實,咸豐真不是針對曾國藩,這股邪火發作完全是因為曾國藩提了一個不該提到的人——唐樹義。

唐樹義,就是上文那個帶領湖北水師的按察使。說起來,他也算為國捐軀,卻為何讓皇帝如此窩火呢?

太平軍兵臨城下,湖北大員駕船而逃,咸豐皇帝大罵死有餘辜

唐樹義像

唐樹義是貴州遵義人,嘉慶二十一年中舉,生的是相貌堂堂,儀容蓋世。證據除了上面那幅晚清毀容版的畫像,還有就是他是通過大挑當的官。

大挑是一種考試,起自乾隆年間,目的是從沒有做官的舉人中選拔人才擔任基層官員。那麼,如何選拔呢?方式是面試,一句話:如果你長的好看,談吐得體就能被選上。

湘軍人物中,江忠源大挑順利通過,而曾國藩的親家劉蓉則順利的,被刷下去了。

唐樹義步入官場後,從小知縣做起,一步步爬到了湖北布政使的位子。他治過水,平過叛,可謂是經驗豐富的能員。道光末年,唐樹義退休,在貴州老家蓋了房子養老。咸豐三年,太平軍席捲東南半壁,咸豐特旨命他出山平叛。所以,唐樹義的按察使雖然是正三品,卻戴著個二品的頂子。

咸豐招唐樹義出山,自然是認為他有經驗,而且能幹。然而,在新興的太平天國面前,一切舊有的經驗都沒有了用處,唐樹義也變得無能之極。

太平軍兵臨城下,湖北大員駕船而逃,咸豐皇帝大罵死有餘辜

不過,當時湖廣總督吳文鎔與湖北巡撫崇綸正在花式撕菊,內鬥斗的胡天黑地,唐樹義和吳文鎔有舊交,都是文人,且一個民族,自然是吳文鎔團結的對象。吳文鎔對唐樹義百般袒護不算,還把湖北的迷你水師交給了唐樹義管帶。

要知道,太平天國以水師發家,其能夠進軍金陵,橫掃東南半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當時清軍的水師力量嚴重不足。因此,曾國藩才會在湖南籌辦水師,正是對症下藥之策。然而,水師不是一天就能建出來的,曾國藩的水師現在還是個蛋,正在曾麻麻的翅膀下孵著。

遠水解不了近渴,吳文鎔只得自己造了。不愧是曾國藩的老師,吳文鎔歷盡艱辛,居然造了個迷你的水師出來。共計小號炮船50艘,輔助民船一百多艘。吳文鎔交了給自己人唐樹義,和他施展雙劍合璧,水陸並進,殺向了太平軍駐紮在湖北的大本營黃州。

太平軍兵臨城下,湖北大員駕船而逃,咸豐皇帝大罵死有餘辜

現在的黃州

然而,此時的太平天國最不缺的就是船。吳唐二人探得:黃州的“賊船”共計五六百號,此外,黃州附近黃石港、蘄州的“賊船”數以千計。這點迷你水師送過去,肯定讓人家啃的骨頭渣子都不剩。因此,黃州大戰的主力是吳文鎔的四千陸軍,唐樹義和迷你水師駐紮在三江口,當起了拉拉隊。

很快,吳文鎔就被太平軍殺了個大敗。他惱羞成怒,投水自盡。這是真自殺。因為吳文鎔跳水那天是正月十五。這天氣跳到水裡,不淹死也凍死了。曾國藩則是假的。盤點他的跳水生涯,第一次靖港慘敗在春暖花開的“人間四月天”,曾國藩就高高興興跳進去了;第二次湖口船隻被焚在臘月二十五,他當眾嚷嚷著要跳,結果毫無懸念的被大家勸回,連鞋子都沒溼。

不過,咱們還是言歸正傳說拉拉隊長唐樹義。當得知吳文鎔黃州兵敗的消息後,唐樹義率領迷你水師幾乎光速逆流而上,退歸武昌城外的鯰魚套。

太平軍兵臨城下,湖北大員駕船而逃,咸豐皇帝大罵死有餘辜

青麟繪製的武漢三鎮佈防圖

太平軍很快追蹤而至,當時,負責守衛武昌城的是兩位滿人大員,巡撫崇綸和學政青麟。二人登城一望,只見太平軍已經佔據了武昌三鎮中的漢口和漢陽,水師大隊則在長江中耀武揚威。

武昌曾經讓太平軍攻下來過一次,這就好像感染了一次病毒,擁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守軍早已有了準備,卻見大大小小的鐵炮各就各位,蓄意待發。其中,最厲害的是一架剛剛鑄成的六千斤大炮。

當時的炮彈都是實心的,炸不開,但武昌城牆高度是20~30米,從這麼高的地方即使扔下來一個蘋果,也能把寶馬的車頂砸得變形。炮彈從天而降,真好像一記結結實實的大板磚,頓時把太平軍一艘由漁船改造的戰艦砸了個稀巴爛。

太平軍兵臨城下,湖北大員駕船而逃,咸豐皇帝大罵死有餘辜

和平時期的武昌

清軍歡呼雀躍,青麟和崇綸則開始數數,1、2、3——11。在大炮的轟鳴聲中,先後有11艘敵船被擊沉。

“大人,大人,快看。長毛的船逃了。”

青麟和崇綸又驚又喜地望去,然後轉身左右開弓給了那個報喜的小兵倆嘴巴。

“眼睛長屁股上了嗎?那是鯰魚套,鯰魚套啊!”青麟和崇綸仰天長嘯,把唐樹義家上至十八代的女眷都問候了一遍。

原來,一見太平軍水師開到武昌,駐紮在鯰魚套的唐樹義立即和炮船一起揚帆遠上,逃到了距武昌30公里外的金口。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太平軍攻不下堅城武昌,便定下了剪除枝葉,再撼根基之計。一個大霧瀰漫的夜晚,太平軍偷襲金口。迷你水師全軍潰散,炮船被敵人奪走,唐樹義跳江自殺。

消息傳到北京,咸豐和遠在武昌的青麟一樣解氣,他快意而惡毒地在奏摺上批示:“唐樹義真系一無用之輩,前次起用該員,並不知感,惟以高節自居,……死有餘辜。”

然而,幾天之後,另一份由駱秉章與曾國藩會銜的奏報送上來後,整個事件翻轉了。

太平軍兵臨城下,湖北大員駕船而逃,咸豐皇帝大罵死有餘辜

咸豐帝便裝行樂圖

原來,一個叫做黃鳳的貴州小官自貴州到湖北探聽軍務,舟船剛剛行駛至金口附近,突然見到前方大亂。我們知道,那是唐樹義的迷你水師正在被太平軍胖揍。嚇壞了的黃鳳正要逃走,忽見一個帶傷的清兵跑來,奮力跳上了他的船。

黃鳳來不及多想,急忙救下來人。之後,他從這個受傷的清兵口中知道了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也記住了一個赤膽忠心的名字——唐樹義。

此人是唐樹義的隨身家丁,名字叫做何貴。原來,唐樹義並非因為害怕才從鯰魚套逃走,而是得知太平軍上竄漢口,才搶先佔了要地金口扼守上游。唐樹義駐紮金口後,幾次主動出擊,夜襲漢口的賊船,均取得了勝利。

不料,太平軍大隊來襲,唐樹義寡不敵眾,被敵人重重包圍後,依舊親身肉搏,砍死了數名敵人,自己也身受重傷。最後關頭,他把按察使的印信託付給了何貴,為了免於被俘受辱,唐樹義縱身跳進了滾滾長江。

何貴奮力說完唐樹義的英雄事蹟,終於因為受傷嚴重,體力不支,含笑閉上了眼睛。

黃鳳聽完,不敢怠慢,然而湖北武昌被圍,消息無法傳遞,他只得把經過寫下,上報給湖南巡撫駱秉章,再由他上奏給皇帝。

太平軍兵臨城下,湖北大員駕船而逃,咸豐皇帝大罵死有餘辜

晚清年畫

話說,晚清的主旋律是“忠孝節義”。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翻一翻那時候的筆記小說,除了狐狸精白富美倒貼,就是鋪天蓋地的“忠僕”和“忠犬”。所以說,忠臣唐樹義和忠僕何貴高大而光輝的形象就像兩座豐碑,屹立在大清國人民心中。

看完唐樹義的故事,咸豐心裡很不是滋味,想到自己當初曾經那麼毫不留情的罵了人家,更是內疚。也許正因為如此,曾國藩提到唐樹義,皇帝才會惱羞成怒。

咸豐皇帝認為唐樹義是個好同志,因此賜給了他威恪的諡號。唐樹義身後極盡哀榮,可謂皆大歡喜。然而,唐樹義死後,有一個人又悲傷,又喜悅,又迷惑,他的心情無法言說。這個人就是唐樹義的兒子唐炯。

太平軍兵臨城下,湖北大員駕船而逃,咸豐皇帝大罵死有餘辜

唐炯

此時此刻,唐炯的心情應該很囧吧!因為萬語千言,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何貴是誰?

唐樹義臨死前,兒子唐炯就跟隨在父親左右,父親明明把印信託付給了自己,怎麼又冒出來個忠僕何貴?他唐家上上下下就沒有一個僕人姓何的。

《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11,12

唐炯:《成山老人年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