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再下一城!是顛覆馬雲還是自我顛覆?

順豐再下一城!是顛覆馬雲還是自我顛覆?

618臨近,各大商家不僅鉚足了勁打價格戰,還將戰場延伸到了物流領域,試圖以“分鐘級配送”吸引用戶的眼球。

比如說,蘇寧易購為了滿足年中促銷活動“提前搶”的物流需求,蘇寧多個機器人倉庫參與了大促,這個倉庫群每小時可以揀選超過5000個包裹,最快只需10分鐘包裹即可揀選出庫,大大加快發貨效率。

菜鳥網絡則在6月6日宣佈,“新物流”將全面迎接天貓618的首場“大閱兵”。其中,盒馬30分鐘達、天貓超市1小時達、菜鳥“門店發貨”2小時達成為大促的標準服務。

然而,去年618還在與京東、美團等公司高調合作的順豐,今年卻有點悄無聲息。

順豐再下一城!是顛覆馬雲還是自我顛覆?

順豐的困境

一直以來,順豐都是物流界的“扛把子”,是快捷、安全的代名詞,然而這個618,順豐引人注目的不再是與各大電商合作,而是零售板塊的再下一城。

順豐再下一城!是顛覆馬雲還是自我顛覆?

日前,順豐旗下跨境電商平臺Wow哇噢全球首家精選店落戶重慶解放碑商圈。

這座佔地超過3000平方米,共四層的超級商城是重慶目前最大的跨境新零售門店。6月8日首期運營的部分主要集中於LG層及1層,囊括美食、美妝、美容、美衣等。

這個由順豐線上海淘平臺“搬遷”至線下的商場,頗有新零售的味道。甚至有人說,這是順豐在宣戰馬雲。

目前來看,進軍新零售的都是電商、互聯網公司,順豐一家物流公司,為何要來做新零售?

因為順豐並不甘心只做商品的搬運工。或者說,物流生意對順豐來說已經不夠了。除了三通一達的追趕,如何充分利用供應鏈優勢獲得更大的收入,是順豐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順豐再下一城!是顛覆馬雲還是自我顛覆?

順豐已經形成了從產地到消費者全供應鏈的物流佈局,要想打開收入來源,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利用直營優勢,得到各環節的數據,從而瞭解用戶的偏好,將優勢沉澱到產業的下游——零售環節。

其實早在2010年,順豐就開始了向電商的試水,正式推出了自己的電商平臺“順豐E商圈“,同時,順豐還開啟了自己的支付平臺”順豐寶“。不過這一次的嘗試並沒有得到預想的結果。

2012年,順豐認識到了自己冷鏈運輸的能力,把目光鎖定了客單價、毛利較高的生鮮領域,上線生鮮食品電商平臺“順豐優選”。然而,即使是在2014年的雙十一順豐優選的單日業績達到了7000萬,順豐優選還是沒能殺出重圍。

除了順豐自己運營上的一些不足,當時的生鮮市場大部分還是集中於菜市場、商超等消費場景。或者說,即使是在今天,能夠盈利的生鮮電商也寥寥無幾。

2014年,順豐開始進軍線下,它的門店“嘿客”在短時間內迅速鋪開,達到2000多家,商界人士和消費者都驚呆了:

一是在沒有驗證商業模式的情況下如此大規模的鋪開,不僅不好“掉頭”,初期的成本也太過高昂。

二是這個看似拓展到線下的門店,實際上並沒有產品陳列,而是通過海報等方式展示,客戶要想獲得商品,還要去線上下單,等待順豐快遞送達。

雖然在順豐看來,這樣能夠從線下向線上導流,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簡直莫名其妙:在線下消費圖的不就是即買即得嗎?

果不其然,這種頗具爭議的商業模式最終以共虧損約16億告終。

2015年,順豐又趕上跨境電商的風口,推出了海淘電商“豐趣海淘”,順豐明白跨境電商已經是一片紅海,所以想打“差異戰”,而順豐的物流則是它的突破口,所以順豐推出了其它電商很少應用的非標品、個性化直郵模式。

然而跨境電商遇到最嚴峻的問題往往不在於物流,而在於是否能保證正品。與很多其他的跨境電商一樣,豐趣海淘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被媒體曝出“售賣假貨”,虛假宣傳等問題。

順豐再下一城!是顛覆馬雲還是自我顛覆?

同時,在激烈的競爭下,豐趣海淘得到的市場份額微乎其微。根據易觀發佈的數據,2018年一季度,豐趣海淘的市場份額只有1.1%。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順豐才下定決心耗費巨資,在重慶開設這個Wow哇噢全球首家精選店,試圖通過直接向用戶們展示商品,獲得認可,從而給豐趣海淘打上一場“翻身仗”。

順豐再下一城!是顛覆馬雲還是自我顛覆?

增長遇難,不得不破

這一次的順豐是否可以達成願望我們不得而知,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的順豐的快遞的市場正在被擠壓,增長也遇到了難題:

  • 順豐2017年的財報顯示,順豐控股2017年實現快件量30.52億票,同比增長18.29%。然而,根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2017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全國快遞行業業務量規模為400.6億件,同比增長28%。而韻達、百世等競爭對手“如狼似虎”,2017年分別以45.6%和71.4%的業務量增速,搶佔市場份額。也就是說,
    順豐的快件量增長不僅沒達到行業平均,還被對手們遠遠的甩在後頭。
  • 市場份額方面,2017年,順豐控股快遞業務量的份額僅約為7.62%,落後於中通的15.5%,圓通的12.6%,韻達的11.8%,申通的9.73%以及百世的9.4%,僅位居中國快遞企業的第6位。而菜鳥和京東物流的崛起,意味著更多的市場份額正在被搶奪,快遞行業的競爭越加激烈。
  • 由於順丰采用自營的模式,營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2017年,順豐的營業成本高達565.07億元,同比增長22.93%。其中的人力成本仍是最大的開支之一。如果順豐能用無人化來降低人力成本,這一塊的支出或將降低。否則,目前超過40萬人的員工規模,將大大拖累順豐。
  • 除了傳統快遞企業三通一達,京東也逐漸成為順豐不可忽視的對手。2017年6月,關於中國未來的物流格局,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能在未來立足國內的物流可能只有京東和順豐。不像順豐那麼隱晦,劉強東此言其實直指京東物流競爭對手就是順豐。而在2017年9月底,京東物流與順豐的老客戶網易嚴選開始合作,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總而言之,作為一家主營業務為物流的企業,順豐正在面臨嚴峻考驗,因此,順豐想要爭奪零售市場的一杯羹,也是不可厚非的了。

順豐再下一城!是顛覆馬雲還是自我顛覆?

順豐,哪來的底氣?

那麼順豐做零售,信心從何而來?

首先,

順豐並不畏懼與電商平臺競爭。

相比老對手三通一達,順豐的營業收入中電商件的佔比很低,有數據顯示電商件在順豐的主營業務中僅佔10%左右。而通達系2015年的快遞單量超過70%來自電商件。

實際上,佔順豐總營收90%以上的主營業務為速運物流,而速運業務的主要部分為商務快遞。這就意味著,順豐不害怕傷害到電商平臺的利益,從而影響自己主營業務的收入。

其次,順豐並不是單純的快遞公司。通過投資等各種手段,順豐的供應鏈佈局已經足夠完善:

而新零售核心問題就是客戶體驗,具體來講是消費者能在最短時間內,以最低的成本,隨時隨地體驗並獲得想要的產品。

目前的順豐已經可以在物流上做到去掉中間環節,直接連接品牌商、供應商與消費者,未來,順豐想從零售的角度,直接連接商品與消費者,似乎也並不會是一件難事。

總之,不可否認的是,順豐進軍零售,並不是心血來潮,或許也已經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順豐再下一城!是顛覆馬雲還是自我顛覆?

順豐:顛覆自己

或許正如順豐CEO王衛在2016年的業績說明會上所說的一樣:“我們需要在快遞業務基礎上開拓新的利潤來源,延伸新的業務支脈。”

目前的市場狀況意味著巨頭們不再是各自為營,管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可以了。如果不去擴張,沒有野心,那麼或許終將被別人的擴張與野心打敗。

而對於此次的順豐進軍新零售,與其說是在試圖顛覆馬雲,不如說它是在顛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