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蘇德雙方巔峰對決的兩種輕武器, 竟都和中國有淵源

從武器的角度來說,戰爭真是個無與倫比的舞臺。

同樣,二戰也造就了一大批堪稱經典的輕武器,其中兩大巨頭蘇德的對決更是慘烈,雙方使用的輕武器也是名聲響亮,就講講漢斯家的MP40和伊萬家的波波沙-41這兩種數量最多也是最致命的衝鋒槍。

二戰中蘇德雙方巔峰對決的兩種輕武器, 竟都和中國有淵源

相愛相殺的一對

要說MP40就要先說說它的前輩MP18了。一戰時雙方打的是陣地戰,常常數週甚至數月都難以推進一步,戰壕的世界被機槍統治,進攻的一方要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為打破這種僵局,英國人從重武器下手發明了坦克,而德國人從輕武器下手,發明了MP18衝鋒槍,配發給“暴風”突擊隊,一戰後期德軍有一半以上的戰果要歸功於MP18。

二戰中蘇德雙方巔峰對決的兩種輕武器, 竟都和中國有淵源

MP18

一戰後,德國被禁止裝備這種武器,於是中國拿到了一部分MP18,營因槍身佈滿散熱孔,所以又被中國軍人們稱為“花機關”,無論是國民政府的中央軍,還是各路軍閥,都裝備了不少“花機關”,是中國軍隊當時為數不多的單兵自動武器。

二戰中蘇德雙方巔峰對決的兩種輕武器, 竟都和中國有淵源

當時中國軍隊為數不多的單兵自動武器

德軍的步兵戰術是圍繞班用機槍展開的,也就是說,戰鬥核心是MG34或MG42機槍,步槍手只是保護機槍的,或追剿殘敵,但步槍火力有時不足,這就要班長或軍士長裝備的MP40來彌補火力空缺,而且戰爭初期英法都沒有批量裝備衝鋒槍,所以德軍在這一時期擁有火力優勢,直到在東線一頭撞上波波沙。

二戰中蘇德雙方巔峰對決的兩種輕武器, 竟都和中國有淵源

MP40在設計之初強調的是精度,有點像突擊步槍,而不是現代衝鋒槍要求的射速,所以射速在理論上只有500發/分,雖然波波沙的射速是其的一倍以上,但在野戰環境如東歐平原或烏克蘭草原中,還是MP40更佔有優勢。

二戰中蘇德雙方巔峰對決的兩種輕武器, 竟都和中國有淵源

一名攜帶MP40的武裝黨衛隊軍士

不過到了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這種寸土必爭的巷戰環境時,精度的意義就不大的,強調的是彈幕壓制,大家都是亂打一氣,誰開槍早,誰射出的子彈多,誰就能活下來。

二戰中蘇德雙方巔峰對決的兩種輕武器, 竟都和中國有淵源

德軍士兵經常撿蘇軍的波波沙-41用

比起技術水準更高的MP40,波波沙尤其是波波沙-41,100米開外的命中率就只能靠信仰了,不過波波沙強調的是生產速度和載彈量,再者蘇軍作戰思想是炮兵開路,坦克搭載步兵突擊,突破敵方陣地後步兵下車掃清殘敵,在這種作戰思想下,野戰遠距離精確射擊並無太大意義。

二戰中蘇德雙方巔峰對決的兩種輕武器, 竟都和中國有淵源

火力優勢最有說服力

經久耐用,維護方便,火力強大,再加上71發大彈鼓,蘇軍士兵喜歡它不是沒有理由的,二戰中蘇聯一共生產了600萬支以上波波沙系列衝鋒槍,而MP40不過生產了120萬支,所以德軍只有軍士長和班長能用MP40,而蘇軍經常整個步兵團都拿著波波沙-41作戰,結果德國人寧願在戰場上撿波波沙用,也不願意用自己的毛瑟98K和MP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