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區矯正工作質量水平不斷提升,因為有了這四個要素→

一系列新經驗新做法結出累累碩果

社區矯正工作質量水平不斷提升

今年5月24日,司法部在廣東召開全國社區矯正教育管理工作座談會,研究創新新時代教育管理模式,提高社區矯正工作質量水平。

社區矯正是司法行政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能,起著教育矯正罪犯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浙江、河南等地立足實際,不斷加強社區矯正教育管理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進一步提高了社區矯正質量水平,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頂層設計推動工作實施

頂層設計繪就宏偉藍圖。

今年1月,經中央政法委批准,司法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健全完善社區矯正制度,完善監獄和社區矯正相互銜接、統一協調的刑罰執行體制。

全國社區矯正教育管理工作座談會要求,各地社區矯正機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指示,認真研究新時代社區矯正規律,創新社區矯正管理方式和矯正模式,不斷提高社區矯正質量。

會議提出,要大力加強社區矯正機構隊伍建設,切實承擔起刑罰執行職責;不斷提升社區矯正工作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加大社區矯正宣傳力度,爭取社會各方面理解支持,發揮親情、友情力量的感化幫助作用,促進社區服刑人員重塑人生,重新融入社會,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各地司法行政機關高度重視,立足實際,認真謀劃,不斷加強社區矯正教育管理工作,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探索實踐了許多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進一步提高了社區矯正工作的質量水平。

機構隊伍建設初顯成效

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司法局在對社區服刑人員蘇某進行入矯宣告時,蘇某表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不會寫思想彙報,且因身體不好,不能參加各項集體活動。

選派到該區的戒毒幹警瞭解情況後,主動承擔了蘇某的矯正任務,多次入戶走訪,對其進行法律常識等教育,明確告知應遵守的各項監管規定,以及違反規定所會受到的處罰。經過耐心細緻的教育,現在蘇某每月都按時報到,彙報思想,積極參加集中教育和社區服務。

自2003年社區矯正工作開展以來,北京、上海、江蘇、遼寧等30個省(區、市)司法廳(局)從統一刑罰執行、嚴格教育管理的實際需要出發,積極探索採用抽調、轉崗、掛職等形式,統籌選派監獄、戒毒人民警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也為促進社區矯正工作依法規範開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市司法局自2003年起即抽調監獄局、教育矯治局幹警參與社區矯正工作,至今已有690餘名幹警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力量支持。

江蘇省司法廳則著眼司法行政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創立了以監獄民警掛職地方司法行政機關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為主要內容的互幫共建用警制度,實現了派出掛職民警全省設區市、縣(市、區)司法局社區矯正機構全覆蓋。

據介紹,自2014年以來,江蘇互幫共建民警共參與社區服刑人員談話訓誡32231人次,協助查處社區服刑人員違法違紀案件5689件、收監執行827人,2017年社區服刑人員僅有5人重新犯罪,重新犯罪率為萬分之零點七五,創歷史新低。

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制定系列文件,推動開展司法局和監獄“結對子”工程,進一步充實了社區矯正工作力量;甘肅省司法廳探索監獄與司法局互派幹部掛職交流,形成了監禁矯正與社區矯正相互銜接、相互貫通、相互支持、統一協調的良好局面;吉林省司法廳在部分市屬強制隔離戒毒所加掛社區矯正中心牌子,抽調戒毒警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採取派駐與成立工作支隊“雙軌同步”方式,實現了各縣區社區矯正用警工作全覆蓋……

人員力量不斷充實,管理機制也在同步跟進。

上海市司法局從市戒毒局選派民警,配置在各區社區矯正中心,在區司法局的統一管理和安排下承擔社區矯正具體執法工作,打造出一支“職責清晰、適度分離、互為補充”的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實現了區社區矯正中心和司法所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共同落實社區矯正措施的良好局面。

廣東省司法廳統籌抽調監獄戒毒警察延伸管教參與社區矯正工作,覆蓋全省各個地市,抽調警力向執法一線傾斜,並制定了嚴格的管理辦法,明確“共同管理,誰使用、誰主管、誰主責”的原則和管理責任、考核獎懲、監督檢查、日常保障四項機制,確保了相關人員的有效管理和各項工作的紮實推進。

最近,西藏、內蒙、江西等省(區)司法廳認真制訂方案,紮實推進監獄戒毒警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社會參與程度不斷提高

近年來,河南省通過搭建志願服務平臺,組建“雨霽”志願者隊伍,廣泛吸納機關幹部、大學教師、律師、醫生等各界人士2萬餘人參加,為社區服刑人員迴歸社會提供了大量有益幫助。

眾人拾柴火焰高。

社區矯正工作是在開放的社會化條件下教育改造罪犯,監獄戒毒人民警察的參與為社區矯正工作充實了專業性力量,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同樣不容忽視。

2017年6月,河南省司法廳與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合作成立的“河南省社區矯正教學科研基地”正式揭牌。與高校聯合建立社區矯正教學和實踐基地,有效地將高等院校科研人才優勢與社區矯正工作實踐深度融合,共同推動了當地社區矯正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漯河市則從相關心理諮詢機構招募31名心理諮詢師,成立了社區矯正心理諮詢服務隊,至今已成功矯治100多名社區服刑人員。

廣東省廣州市司法局指導創立非營利司法社工機構—廣州市尚善社會服務中心,培育多家社工組織,並指導成立廣州市司法矯治協會,制定行業發展規劃,為推進行業自律和規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科技智能水平全面升級

2016年7月,上海市服刑人員李某到楊浦區社區矯正中心報到,楊浦區社區矯正中心選派民警為李某佩戴電子監管設備,並對李某宣讀了電子監管告知書。

同年8月3日,司法所工作人員發現李某的電子監管設備顯示異常,後經取證發現李某存在電子監管設備異常、脫離監管以及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的情況,提請上海市楊浦區司法局對社區服刑人員李某給予了警告處分。

受到警告處分後,李某開始認識到上述行為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接受社區矯正的態度明顯端正,生活方式也逐漸規律健康。2017年1月11日,李某解除矯正當日,與其母親一起送上錦旗,表達了對社區矯正機構的感謝。

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地不斷加大相關科技成功的應用,社區矯正工作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隨之不斷升級,為該工作的推進實施提供了重要助力。

浙江省司法廳積極辦好網絡學院,全面推廣“司法E通”和手機APP,研發應用“大數據”分析研判系統,推動日常監管從“八小時內”向“八小時外”延伸,同時全面推廣應用“手機定位+電子腕帶”雙管控措施,築牢了“電子圍牆”。

青海省司法廳對新入矯及嚴管社區服刑人員實施“防拆卸腕錶+手機APP監管軟件”雙重監管,同步開發工作人員手機APP監管軟件,實現了越界、未按規定簽到、報到以及人員失聯情況平臺自動檢測並預警提示和全天候無縫隙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