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字經(律宗)

佛教三字經(律宗)

既明宗,須知律;持五戒,本乃立。

為沙彌,持十戒;比丘僧,具足戒,

戒二百,又五十;尼增百,戒始足;

梵網戒,制菩薩,重有十,輕四八。

律門祖,優婆離,承佛印,肅清規。

先束身,次攝心,得圓通,證道深。

唐道宣,精毗尼,大小乘,鹹總持。

宋元昭,繼其後,著述多,善分別。

既明律,須研教,辯權實,判大小。

既明宗,

傳佛心印,名之為宗。

須知律;

戒律為持身之要,學者不可不知。

持五戒,

不殺生,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

本乃立。

為一切戒法這根本。

為沙彌,持十戒;

即前面五戒,加第六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第七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第八不坐高廣大床,第九不非時食,第十不捉持金銀寶物。

比丘僧,具足戒, 戒二百,又五十;尼增百,戒始足;

比丘的戒律有二百五十條。詳見《四分戒本》。比丘尼三百五條戒。詳見《四分比丘尼戒本》。內容太多,感興趣的可以去查閱一下。

梵網戒,制菩薩,重有十,輕四八。

《梵網經》中,說十重戒,四十八輕戒。是盧舍那佛所傳授的金剛寶戒。諸菩薩受持。

律門祖,優婆離,

優波離尊者在佛座下,先受戒品,十大弟子中,持戒第一。

承佛印,肅清規。

繼承了佛的印契。整理了佛教綱紀。

先束身,次攝心,得圓通,證道深。

尊者自雲:“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達,即證圓通。

唐道宣,精毗尼,大小乘,鹹總持。

唐朝道宣律師,俗姓錢。出家後,戒律精嚴,著述甚富。著有《古今佛道論衡》、《廣弘明集》及其他經錄、史傳、資料集等著作,共二百二十餘卷。因住於終南山,後人稱為南山宗。他以《四分律》為基礎,參考其他各部律典,綜合各家之所長,會通大乘和小乘,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宋元昭,繼其後,著述多,善分別。

北宋元照律師,俗姓唐。博究南山宗。雲:“生弘律範,死歸安養,平生所得,唯此法門。”著作主要解釋南山三大部的“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四十二卷、“四分律羯磨疏濟緣記”二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二十一卷等等。

既明律,須研教,辯權實,判大小。

天竺僧規,初出家者,五年學律,五年學經,始入下座。道業增進,升為中座,再加增進,升為上座,方能綱紀後學。權實莫辨,大小不分,何能通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