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早培养孩子的财商,能让他赢在起跑线

更早培养孩子的财商,能让他赢在起跑线

经济社会日益繁荣的现代,财商对一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家长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其以后能够更快独立、对金钱有个正确概念和分配,儿童财商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少父母忌讳跟子女谈钱,害怕太早对孩子灌输金钱观会令子女一切向钱看。这种担忧合理吗?孩子的情商,财商的培养对孩子的未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地强调改变理念,有创新思维,明确的理财观念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这些你注意到了吗?

上世纪70年代,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里一场简单而迷人的棉花糖实验,风靡全球。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募集了643名四岁儿童进行一场实验。他告诉孩子们他需要离开房间15分钟,如果回来时棉花糖还在桌上,他会再给孩子1块棉花糖作为奖励。然而若孩子们吃了棉花糖,实验就此结束!

这是个只需15分钟、报酬率100%的投资,对1个四岁孩子来说是个很不错的交易,但15分钟的等待过程却异常煎熬。

所以结果如何?

每三名儿童就有两位吃了棉花糖。只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没有吃掉棉花糖。

随后的20年,研究人员持续跟进,针对当年参与实验的孩童展开后续研究。

结果显示,那些四岁时没吃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顺利就读大学,且入学测验平均成绩比那些吃了棉花糖的孩子高了213分。相较之下,许多吃下棉花糖的孩子没能上大学,且从事薪资微薄的低阶工作,入不敷出,真正成功的只占少数。

投资理财的本质,也就是"延迟享受"。

更早培养孩子的财商,能让他赢在起跑线

有人摸索出了一套"狼性生存法则"。

1. 零花钱需要付出劳动: 儿子大概5岁时开始,就让他通过洗碗、扫地等方式获得零花钱。因为此事,我母亲和我爱人的母亲不止一次和我生气。后来爱人转述了一件儿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我坚信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

他上的是国际小学,同学大多家境优渥。某天,一个新同学转学到他们班。为了和同学们搞好关系,新同学的家长让司机带了20个iPad一同过去,班里孩子人手一个。我儿子很礼貌地拒绝了,并且回家讲给爱人时说了一句话:"妈妈,我没有理由收下他的东西。"

孩子必须通过做家务、收快递等方式获得零花钱,以此保持经济独立,灌输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观念。不要试图去不劳而获,即使对方是父母也不可以。

2. 毫不犹豫地拒绝乞讨:有次我们在小区门口看到一个五六十岁的男子乞讨,小孩心生怜悯,就想找我爱人要钱去给。我轻轻告诉他不可以,但没有告诉他原因,而是带他走到了附近的一个足球场。这个足球场经常有捡别人喝完后扔掉的饮料瓶的老人。我刚好看到有个年纪很大的老奶奶吃力地捡着,就指给他看,问他:"这个奶奶看起来可怜吗?"儿子点点头。我接着说:"可是她没有乞讨。你也不可以施舍那些摊开双手乞讨的人。"

在街头碰到乞丐,绝不可以去施舍。社会就是这么残酷,你的一两块钱救不了眼前这个可怜人。同样,理财是自己的事情,不可以去求助于别人,更不要渴求别人的施舍。如果想让财富增值,只能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做到。

3. 不要让钱在手中停留:每年春节,儿子收到的压岁钱都不少。我一定会鼓励他拿这笔钱去报个兴趣班、英语班什么的,而不是攒着。我和他解释,攒这一点点钱,对你的生活质量无法带来什么根本改变。但假如你通过这笔钱提高了英语水平,是你对自己的投资,在未来会带来更高的价值。

孩子不管是通过劳动得到报酬,或是压岁钱等形式,拿到钱之后,都鼓励他花出去。不要把钱攒在手上,总是一味的攒钱对学会理财没有帮助。

4. 学会用赌博思维做事:我时常让他做出选择,培养他的赌博思维。比如一只手里有糖一只手里没糖,只能选择一次,而且必须接受结果。长大后我带他去游乐园,鬼屋里有个恐怖箱的游戏。一个箱子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奖品和咬人的假牙,随机伸进去。别的孩子都没有勇气去摸,而我儿子毫不犹豫地伸进去了。虽然最后摸到的是假牙,但他仍然很坦然。我认为,具备这种强大的心脏和敢于赌博的性格,对他以后做任何事情都大有裨益。

学会赌博不是让他沉迷于打麻将、斗地主。而是让他具备更强大的心理准备去学会理财,也对于投资和回报有更加深入的体会。

5. 你是老虎和狼的孩子:我和爱人从没有动手打过他,却对他要求更加严格。我们都喜欢跑步,经常带着孩子一起跑。每次跑步前我们都会提前定好一个目标,比如3公里,5公里。然后要求他必须完成这个目标,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如果淋了雨,感冒生病了,休息两天就好了。但那种不停奔跑,无惧风雨的感觉会永远留在他心中,鼓励他向前。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培养孩子财商的重要性。很多家长都认为善于理财是立足社会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让孩子从小学习理财,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大有好处。理财教育宜尽早开始,要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财教育,养成定期记账、存钱的好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