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因何失寵?

清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因何失寵?

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在位最長的皇帝,他頗有一番作為,但更是好大喜功生性刻薄,同時對於掌控最高權力也是無比的痴迷看重,誰給了威脅他皇權的感覺,那麼誰就是觸了這位天子的逆鱗。

那麼毫無疑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三朝元老張廷玉就給了他這種被威脅的感覺。

於是這位在位時間最長,權力慾望極強的皇帝開始與清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展開了權力交鋒,從這時起就註定了張廷玉的失寵,因為什麼事失寵不重要,重要的是失寵的根源這時候已經埋好了,張廷玉最後更是晚景淒涼,這一生有些虎頭蛇尾式的落幕。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這位傳奇漢臣因何而失寵。

張廷玉身為清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必是有著他的過人之處的,他並非庸才。通俗直白來說,張廷玉不只是善於揣摩上意而且辦事能力強,更知道樹大招風所以一直是小心翼翼。

有能力,能猜出領導的心思,把事情辦得漂亮使領導滿意,還低調不狂傲。這種人別說在古代,就是在今天也是職場達人中的達人。

因為張廷玉的出色表現,所以他為康熙帝與雍正帝所賞識,尤其是雍正帝登基以後對其是重用重用再重用,他也開始開掛式的晉升,雍正一朝十三年中晉升的速度,所得的榮耀可以說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員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

但問題還是會來的。

有時候你就是知道樹大招風和小心翼翼的道理,但你到了一定的位置上,很多事情就是身不由己,你不想招搖過市也會成為很多利益集團的代表,這不雍正帝不只是給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頂級榮耀,還在臨死之前任命其為顧命大臣之一。

乾隆朝的張廷玉可以說是漢臣的領袖,加上他與同為顧命大臣之一的滿臣領袖鄂爾泰意見不和,經常針鋒相對由此延伸形成了滿漢之分的黨爭模式。

乾隆帝雖然權力慾望極強,但也頗有手段,他剛剛登基時根基不穩。而顧命大臣中不論是張廷玉還是鄂爾泰意都是根深蒂固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重臣,所以哪怕當時權力慾望極強的乾隆帝不高興,也還是重用他們以穩朝政。

清朝本無文臣封公侯伯之例,乾隆帝為示君臣知遇之情,還破例封張廷玉為伯爵,已是“系格外加殊恩”。

張廷玉小心翼翼了一輩子,但到了乾隆朝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有些老眼昏花了,而且乾隆帝這個青年皇帝對他的重用更是讓這位小心翼翼的大臣開始輕飄飄起來。

在封建社會尤其是君權高度集中的清朝,張廷玉如此這般作為,權力慾望極強的乾隆早就是對其不順眼了,而機會馬上就來了。

清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因何失寵?

乾隆十四年張廷玉再次強烈要求退休,並且非要請求乾隆帝給他開一個答應履行雍正帝留下他配享太廟的遺命憑證,乾隆帝極其不高興,最後還是勉強答應了。

年老的張廷玉終是有些自大起來了,乾隆帝勉強答應以後,他竟然沒有親自入宮謝恩,而是讓兒子張若澄入宮謝恩,惹火了乾隆帝,傳旨令他明白回奏。

這時候張廷玉又做了一件蠢事,由於他門生故吏遍天下,所以軍機處的汪由敦提前告知了這件事,他當時的反應就是第一時間入宮謝恩。而他入宮謝恩時聖旨都沒有傳到,暴露了軍機處有人洩密的事情,乾隆帝徹底龍顏大怒。畢竟身為權力慾望極強的皇帝,軍機處這種機密重要地方張廷玉都可以滲透進去,豈不是太具有威脅性了,嚴重威脅了皇權,所以張廷玉徹底失寵,先是罷去配享太廟的待遇及其破例賞賜的伯爵之位,後更是因為一些小罪被借題發揮將張廷玉之前所得的御賜之物都繳回宮中。

張廷玉這一生小心翼翼了一輩子,還是因為門生故吏遍天下而樹大招風了,為權力慾望極強的乾隆帝所猜忌而不喜。沒有妥善處理好配享太廟一事,最後一錯再錯,本來就給乾隆帝威脅的感覺,隨著錯誤的加深,更是令乾隆帝深感威脅甚大,導致了其失寵淒涼落幕。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張廷玉死後乾隆帝遵守了父親雍正帝的遺詔,命張廷玉配享太廟,算是滿足了這位一代傳奇大臣的最大奢求,也算死而無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