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山莊小院

文/弓才賦

外婆家的山莊小院

外婆家是距河口鎮五公里的後溝村,我小的時候常去住外家,早飯後從河口出發循著磨石溝、高低不平的砂灘彎彎路、左拐右拐大約個把多小時就到了。

進村前要爬一段不太高的坡路,到頂後的平坦處聳立著一座高大的城門。西向緊挨的是清朝嘉慶年間舉人艾去疾老先生宅院,溝東對面是宏偉的古廟和磚塔,晨曦時塔影像筆尖正好斜映在城門和舉人宅院。跨進城門後有一華里長的弓背型臨溝棧道,是全村最繁華的商業街,東南是數丈高的深溝石壑,臨街商鋪和大戶人家的宅院鱗次櫛比。沿著一條慢下坡青石鵝卵鋪就的光潔路面、前行百餘步是舉人家的又一處宅院,向北數十步就到外婆家的山坡底下。

外婆家住的地方很高叫梁山上,位於村中心胳膊彎西北山坡上,高出地面20餘米的半山腰。坡腳下有一條長約百米的澗渠溝,上邊斜跨著一座1米寬2米長的懸砌石拱橋。往西北50米盡頭處是懸崖,崖底凹進去2米多的地方有一口泉水井供全村人畜飲用,長年流水潺潺不絕。下雨時懸崖頂上溝壑驟集的雨水、瀑布般凌空而下飛流直瀉,好像西遊記裡的水簾洞一樣,午後陽光折射彩虹眴麗宛若天河。

外婆家的山莊小院

越過石拱橋是一段之字型的彎彎上坡路,登高俯視坡底村落,似有小院凌絕頂一覽全村貌的感覺。這大概就是取地名梁山上的原由吧!靠西畔有兩孔砌了砂石口面的低矮土窯洞,冬暖夏涼適宜人居,東南大門口有塊用卵石砌壘的、半個炕大的窪地種菲菜小蔥,東邊的院牆是用砂石砌壘了1米多高的短牆,牆上石槽內填土種花,牆外籬笆包圍。每年夏天槽內開滿了多樣應景的季節花卉,籬笆上爬滿了牽牛花,牆外山坡上開滿了各色不知名的野花。清晨太陽初升時,牆裡牆外的花辦上滾動著珍珠般的露水,花影婆娑蟬鳴蝶飛。坡上草叢中各種爬行小蟲伸著懶腰無序匍匐趨行,幾隻專門為我下蛋的母雞在草叢中穿梭覓食,樹枝上雀鳥歡快地嘰嘰喳喳,健碩的老貓在籬笆牆下撲來撲去似乎在捕捉什麼?小黃犬蹲在門前虎視耽耽盡心守望,時不時還跑過來與我和貓逗著玩,裡裡外外上上下下、花鳥雞犬貓匯成一幅生動有趣活靈活現的圖畫。與江南名園比之毫不遜色,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似乎只有陶淵明老先生筆下的桃花源才堪與之媲美。引來了過往鄉親們的駐足觀瞻,構成了全村獨一無二的一道靚麗景觀。

外婆家的山莊小院

在院子南端凸起的虎頭平地上放置著一塊油光發亮的大青石,夕陽西下時晚霞斜映在村子對面古廟的磚塔上。我坐在虎頭石凳上嘴裡啃著剛出鍋香噴噴的玉米棒子。俯覽村中巷陌來往行人,耳畔響起牛羊歸巢時歡快的嗥叫聲,山坡下小院落陸陸續續升起的裊裊炊煙、在晚霞的映照下紫氣騰騰,整個村落慢慢被祥雲籠罩了。伴隨著澗溝淙淙的流水聲、在微風輕拂的湧動下、祥雲冉冉朝外婆家的老院簇擁而來。如坐雲端的我靜靜凝望著、掩映在雲層中的廟宇脊頂飛簷走獸塔尖松柏、和村口的城門時隱時現,彷彿驟然登臨仙境飄飄然而不知所蹤。天上人間近在咫尺,情景交融構成了一幅精緻而美麗的畫卷。我被眼前的勝景陶醉了,傻傻地望情遐想……。直到太陽落下西山樑時,還捧著半棒玉米在發呆,這時耳邊傳來外婆喊吃飯的聲音, 我才不情願地悻悻歸巢了。

五十多年過去了,隨著歲月流逝斗轉星移物是人非,外婆外公去世後這裡已少有人居住,周邊鄉鄰也大部搬遷進城,曾經繁華幽靜的古村落風貌早己蕩然無存,不知是當年嵌在腦海的印記風采迷戀還是感情使然,成年後我曾經走過大江南北的多少名園古鎮村落,但怎麼也找不到這裡當年的感覺,多少次夢裡迴歸讓人如痴如醉心馳神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