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空泡弹药技术新应用:美国机载快速灭雷系统

在反水雷作战中,直接对水雷进行火力打击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常用的手段。但由于水中阻力较大,普通子弹和炮弹入水后会迅速降低速度,射程和威力也会相应大幅缩减,因此这种硬杀伤手段往往只能用在对付漂雷等水面雷体上,而对水下几十米的沉底雷难以奏效。目前,美国海军水面战中心牵头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多家公司,共同研制开发了新型机载快速灭雷系统(RAMICS),将超空泡技术运用到机载30毫米机炮上,能够从空中打击水下47~61米的水雷。

神奇的超空泡技术

超空泡技术是通过空化器,不断在水中运动物体表面和水之间产生气体空腔,运动物始终在气体空腔中前进,有效减小水下阻力,增大水中运动物航速。

超空泡弹药技术新应用:美国机载快速灭雷系统

MH-60S直升机一侧安装的MK44“大毒蛇”30毫米链炮,除了发射MK258超空泡弹药外,还能够发射普通弹药,具有较强空中打击能力。

早在冷战期间,东西方阵营就开始了对水下超空泡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其实用化代表是著名的苏制VA-111“暴风”超空泡反舰鱼雷,又称为水下火箭,航速可以达到200节。美国和德国均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超空泡技术的相关研究,但与苏联将超空泡技术运用到大型反舰鱼雷上不同。

西方一直将高速超空泡鱼雷定位在水面舰艇的反鱼雷鱼雷上,利用超空泡鱼雷的高速性能对来袭鱼雷,特别是苏制先进尾流制导鱼雷进行硬杀伤,构建一种依靠声呐指示的近程快速水下防御系统。因此,美国在超空泡技术方面具有相当雄厚的技术积累。

超空泡脱壳穿甲弹

RAMICS系统的预研早在海湾战争之前就已经开展了,其核心之一的“魔灯”蓝绿激光探雷系统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进行了实战化的运用。但作为系统重要打击手段的超空泡脱壳穿甲弹却直到2000年前后才取得较大进展。最初,美国海军选用25毫米口径,研制了M919 APFSDS-T超空泡弹药,创造了1290米/秒的水下纪录。后又研制了30毫米口径的MK258超空泡弹药。2000年,美国海军在阿伯丁试验中心进行了两种超空泡弹药的水下弹道试验,发现30毫米弹药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25毫米弹药,尤其在对水雷的毁伤能力方面。

超空泡弹药技术新应用:美国机载快速灭雷系统

美国机载快速灭雷系统适合中远海灭雷作业,为远征打击群扫清障碍。

MK25弹药采用标准的30×173毫米药筒,前部是一枚弹托包裹着的脱壳尾翼稳定弹芯,与普通弹芯不同的是,弹芯头部带有微型空化器,可以形成超空泡效应,使弹芯在气体空腔中快速运行。经试验,该弹入水速度1400米/秒时,水下航速大于1000米/秒,水下散布0.7~1.4毫弧度。在命中水下12米的水雷时可以立即将其毁伤,当命中13~46米的水雷时可以使水雷在4分钟内失效并下沉。该弹对处于水下47~61米的水雷仍然拥有毁伤效果。

超空泡弹药技术新应用:美国机载快速灭雷系统

美国机载快速灭雷系统探雷、灭雷作业示意图。

系统集成和应用

目前,美国已经完成了RAMICS系统在MH-60S“海鹰”直升机上的集成演示验证,由机载激光雷达探测水雷目标,再由侧门的MK44“大毒蛇”30毫米链炮发射超空泡弹药将其击毁。全系统还包括弹链供弹系统、炮座、弹药箱、瞄准控制单元、激光吊舱等。该系统具备中远海反水雷作战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反水雷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安全性、灵活性和作业效率,可以适应联合机动水面舰艇编队的作战需求。

超空泡弹药技术新应用:美国机载快速灭雷系统

网址:http://www.news.cn/science/jskjqy.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