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单口相声而言,郭德纲是否已经超越了刘宝瑞?

绿豆小棒冰

用活着的人跟已去世多年的人相比,是要咒人死吗?

被称为“单口大王”的刘宝瑞先生已经去世多年了。其对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并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姊妹艺术的优点,在创作新作品时大胆革新,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刘宝瑞先生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对相声和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是刘宝瑞先生的盖棺定论。

刘宝瑞先生表演的相声段子,现在听起来也依然津津有味。无论你对他的作品是肯定还是否定,他的作品都是那个样子的了。也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刘宝瑞先生对相声的发展与提高做出的贡献,他也还是对相声做了他生前做的那一些。都不会有所改变了。

是非功过,随后人评说。

郭德纲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人家现在还活的好好的呢,谈超不超越谁为时尚早。我听过郭德纲的单口相声,也听过他的评书,互动性很强,这是个进步,但这些新编的作品,新的表演形式,对后世的影响如何,现在也不能下结论。

给活着的人下定论,跟给活人建庙祭祀一样,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对于别人来说,未必是尊重,也有溜须拍马之嫌。我们要做的是希望郭德纲能多创造,改编一些新的作品出来,让更多的人大饱耳福。而不是急着给他下定论。郭德纲是要死了还是要退休了吗?

观众都不是傻子,能听得出好坏,辩的出是非来。一个作品是不是用心了,观众也看得出来。郭德纲的作品所以受欢迎,跟他真的用心了,真把观众当衣食父母了有关。但现在,还远不是给他或者他的某个方面下定论的时候,他还有时间做的更好。

就像“格律诗”不是只有唐朝才有,唐朝至今,诗人数不胜数,但是,一提到“格律诗”,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唐诗”。后世诸朝虽也偶有佳作,但与巅峰时期的唐诗相比,还是略逊一筹。比如以“三立帝王,十全武功”自居的乾隆皇帝,在世期间创作了一万多首诗歌,群臣对他也极尽追捧赞美之词。但乾隆去世以后,他的诗便无人问津了。

历史是会骗人的,但也是不会骗人的。其中有一条是不变的,那就是“大浪淘沙,留着是金”。

我们都是俗人,不用去管以后的历史会对郭德纲做出什么样的评价,也不必在意历史会不会改变对刘宝瑞先生的盖棺定论。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我们遇到了一个活着的郭德纲。也期待着他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笑声。

至于郭德纲超不超越谁,就留给后人去评价吧。我们安心听相声就行了。


游子天涯君莫问

不开玩笑的说,郭德纲的单口相声水平可称得上四个字————“当世一绝”。


为什么这么讲,首先我们谈论的是单口相声,而不是评书。老郭幼而失学(自称),8岁学艺,是评书开的蒙,后来学的相声,后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他的单口相声巅峰期大概是在“北京相声大会”(德云社前期名字)一直到2010年,最近几年老郭年龄大了,记忆力和身体不如从前了,同时又身兼数个差事,老郭的单口中即兴演出的方式越来越多,虽然显得潇洒不羁,但是比较其之前的作品而言显得很不流畅,老听众可能会觉得不太好听,新听众可能喜欢可能不喜欢。众口难调,这点不可否认。

扯的远了,回归之前说的。单口相声和评书的区别是什么,实际上没区别。同一段相声,相声演员说就是单口相声,评述演员说就是评书。举个例子,《康熙私访月明楼》,郭德纲说就是单口相声,王玥波说就是评书。这是个人风格决定的,郭德纲一上台,即便他想说评书都没戏,因为大家一看他就憋着乐呢。同理,刘宝瑞,马三立,他们的长篇书,实际上已经说是评书了,但大家依然觉得那是单口,个人风格决定的,就是觉得可乐呗。其实,如果真按老规矩讲,长篇单口相声只有“八大棍” (《君臣斗》、《马寿出世》、《宋金刚押宝》、《解学士》、《康熙私访月明楼》、《硕二爷》、《张广泰》、《九头案》),还有几个短篇(《双槐树》,《斗法》什么的),其他的都不算。但现在,随着相声和评书演员的交流,已经不分那么多了。于是乎,我们听到了好多相声演员开始说聊斋,隋唐,三碗将(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不少评书演员也说《永庆生平》了。郭德纲实际上主要还是说“八大棍”,今古传奇系列(主要来自三言二拍)居多,当然,最近也开始说聊斋,隋唐,济公什么的,但他是相声演员,所以他说的全是单口,不论题材。这样,我们就不能硬把老郭同诸位评书前辈,如单田芳,田连元,连阔如等比,因为没法比,和刘宝瑞、马三立倒是能比,但是也不好比,这点原因下面再说。



为什么称老郭的单口“当世一绝”,这四个字要拆开来说。“当世”指80年代以来中国的当代相声演员,“一绝”指其拥有独特的风格,并以此获得了很多听众,是褒义,但并不是说天下第一。好比说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是武林一绝,但不代表他的武功天下第一,他还是打不过东方不败的。老郭的单口中最出色的神怪书和公案书,相比较而言,个人觉得他的公案书最好听。他的公案书里最好听的第一是《善恶图》,又名顺天府宛平县三案连环22条人命,这部书时长大概6小时,包含人物近50个,在老郭嘴中,主角和配角是那样的鲜明,人物性格及其突出。最出彩的是一个结巴,一个话痨,每次光听见名字就已经止不住笑声了。排名之后的有《枪毙任老道》,《白宗巍坠楼》,《枪毙阎瑞生》等等。神怪书里个人觉得最好的是《张双喜捉妖》,济公系列开始很不错,后来由于坑挖得太多,有烂尾的嫌疑。总之,听老郭的书,不听公案简直是一大损失。老郭的短打书,袍带书很少,不是很出彩,他似乎很不愿意说两人交手对打,每次一到交手,直接一句“二人叉招换式打在了一处”,然后就直接跳出评论了,相比较而言,单田芳的短打,袁阔成的袍带可以说得上二绝。

这里虽说“相比较而言”,但实际上也仅仅是从技术角度和说书得处理方法上进行比较,人和人之间还是没法比的。即便是刘宝瑞、马三立这样得单口相声名家,也不好比,因为风格和擅长之处太不一样了。比如说刘宝瑞那个经典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刘大师擅长的是独角戏,最擅长说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简直惟妙惟肖,“包袱儿”铺垫得特瓷实,抖起来那叫一个脆生。郭德纲也说过这段,他的风格是把人物模仿极像,评论十分到位,尤其擅长烘托气氛,设置谜团(就是挖坑)。二人风格迥异,实在没法比。再有,老郭有个极大的优点,咬字吐词发音干净利落,声音洪亮,各个地方的人都非常容易听懂,这点比起大多数相声演员要强太多了。


最后说,老郭的单口相声的不足之处。老郭在有些地方可能由于记忆不清,话佐料特别多,很出戏,近来尤其严重。评论和书之外的东西有时说得太多,一般是开书的时候,太长听得各种出戏。而且,有时候老用一些特定的句式推动剧情,也是出戏。比如说“书要简言,话说这就...”,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这闲言就不少”, “反正就说这个意思吧”,太多太集中就显得有些出戏了。尽管老郭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如从前了,理由很好,但不能掩盖这点,这始终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总之,老郭的单口整体是一绝,大家在评价他的时候不要硬生生横向与那些前辈艺术家比较,各个人擅长之处不同,实在不好比。如果实在相比,想评价,多听一些各位名家的书,会有所得。


青稚沈丘

先说一个小故事。

在若干年前相声界曾兴起过一个风潮,学马三立。学马三立的人很多,有几位还学得惟妙惟肖,甚至还因此混得不错,可是少马爷对当时的情形有个评价很有意思。他说:“所有人学马三立,都是学七十岁以后的马三立,为什么学?就是因为他名气大。但是如果我父亲在三十岁的时候使活就像七十岁的人,他(马三立)饭都没有……”。

明白了吗,相声是艺术不假,但也需要体力的支撑,不是说年纪越大就越厉害。

再说个故事,马三立的真事。

解放前,天津有三个最顶级的相声演员,他们就是侯宝林、常宝堃、马三立。三人分别属于不同的团体,有各自的演出地盘,其中以常家势力最大。侯宝林擅长柳活,而且台风大气,成为第一个可以攒底的相声演员,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事,对于整个行业都是震动。

侯宝林出名上位后,对当时的常家影响最大,于是常宝堃出面跟侯宝林打擂台,按照江湖规矩输者离开天津。常宝堃抓住侯宝林的短板,用一段《对坐数来宝》分出高下,侯宝林离开天津去北京发展。

后来常家想进北京发展,此时侯宝林在北京已经声名鹊起,常宝堃铩羽而归,天津相声第一次在北京相声面前败下阵来。这时马三立出面,到北京打开局面,重新为天津相声挣回了脸面。

这也是马三立在天津声望为什么这么高的原因,当年的他绝不是后来七八十岁时说话慢悠悠的老头。

再说回话题,刘宝瑞的早逝确实可惜,但同样因为早逝而被后人神化,这很正常。

人总是愿意去挽留失去的东西,失去的东西即使破损不全也是一种残缺美;但也往往不愿意珍惜眼前的东西,尤其这样东西唾手可得。这很正常,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本身就不会被珍惜,这是天性。

说这些只是想表明,郭德纲从来都没有想跟前辈做比较,而刘宝瑞也不知道若干年后,有个说单口的艺人叫郭德纲。而我们牵强的将两个不同时代的相声艺人做比较,没意思的很。

知道有段相声叫《关公战秦琼》吗?就是这个意思。


逗妇乳不是豆腐乳







因刘宝瑞和郭德纲两个人,一个不在了,一个还活跃在舞台上。因此需要对刘宝瑞大师的生平,先做个介绍。

刘宝瑞,相声大师、单口相声大王。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张寿臣。

生卒:1915年-1968年10月6日

代表作品:《连升三级》、《珍珠翡翠白玉汤》、《官场斗》、《解学士》等。



一、刘宝瑞

(一)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

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刘宝瑞对新相声的创作、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1.学艺之初

刘宝瑞1915年生于北京,本名刘明光。自幼家境贫寒,九岁开始接触相声艺术,常游走于北京天桥和东安市场相声场子之间,曾随崇寿峰学艺。十三岁正式拜张寿臣为师(张寿臣为其取艺名刘立棠),学说相声。十四岁赴天津,与马三立、赵佩茹、李洁尘等在南市联兴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并常到广播电台播音,初露头角。



1932年,17岁的刘宝瑞与18岁的马三立搭档,去营口、烟台、青岛等地“跑码头”,演出相声。在从营口开往烟台的轮船上,由于身无分文,两天没吃东西,刘宝瑞饿昏了,马三立迫不得已,偷了别人两个烧饼,才救了刘宝瑞一命。从此,刘宝瑞和马三立结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

2.战乱时期的颠沛

1937年,刘宝瑞赴济南光明茶社演出,期间编演了相声《家务事》、《韩复榘讲演》(《韩青天》),揭露当时山东省主席、亲日派直系军阀韩复榘不学无术、骄横昏庸的丑态。1939年,天津水灾,刘宝瑞前往唐山演出,水灾过后返回天津。

20世纪40年代,为维持生存,刘宝瑞一直不间断地在各地“跑码头”。期间曾在天津、北京、济南、南京、上海等地,与曲艺名家白云鹏、高元钧等合作演出。



1949年,刘宝瑞与赵月华结婚并在南京成了家。没过多久,为生活所迫,刘宝瑞只身前往香港,成为第一个把相声带到香港的艺人。

3.建国后的辉煌人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已在香港颇有人缘的刘宝瑞回到解放后的上海。1952年回到北京,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曲艺团。后调中央广播说唱团任艺术指导。



从1954年起,刘宝瑞先后去过江、浙、鲁、豫、内蒙古等地基层演出。1954年春节期间,到北京郊区为农民演出,同年4月,到琉璃河北水泥厂下厂辅导工人曲艺队伍。此后,刘宝瑞为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曲艺训练班坚持教学十二年,培养出大批青年相声演员。

1959年夏天,刘宝瑞去福建前线慰问解放军,访问了侦察英雄纪瑞瑄,及时创作、表演了歌颂英雄的单口相声《神兵天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篇军事题材的单口相声。

六十年代初,刘宝瑞和侯宝林、马季一起,经常去北京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专场演出,并多次受到亲切接见。

1962年春节,为贯彻中宣部“国家暂时困难时期,物质生活贫乏,在宣传上应着眼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充满笑声”的指示,中央电视台(当时名为“北京电视台”)举办以相声为主的“笑的晚会”,“大轴儿”是刘宝瑞等表演的多人相声《诸葛亮升帐》,相声的“底”由王决设计,是诸葛亮的一盘点心被帐下四员大将吃了,滑稽可笑,颇受欢迎。



4.文革时期的不幸遭遇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宝瑞遭受严重冲击和迫害,被下放北京房山农场劳动。1968年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下午,刘宝瑞在北京房山路村劳动时受到现场批斗,当晚逝世,年仅53岁。刘宝瑞死后其尸首被草草掩埋,至今遍寻无果,只留衣冠冢葬于北京朝阳陵园。

(二)艺术风格

刘宝瑞常演单口相声,既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又有一定的文学性。经与南方曲艺同行切磋琢磨,使他的单口相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南方独脚戏及评话的艺术技巧,又借鉴电影、话剧的表演手法,融会贯通,经过长期演出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使活”细致、瓷实,“包袱儿”别致、含蓄和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也就得到了“单口相声大王”、“冷面滑稽家”等称誉。刘宝瑞也是把北方相声艺术介绍给江南及港澳观众的先行者。



刘宝瑞熟悉历史掌故,社会知识丰富。擅长描绘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此来烘托人物、事件。刘宝瑞在台上强调语言、眼神、面部表情三结合,辅以手势,对每段台词的抑扬顿挫都精心设计过,通过长期舞台实践,能做到平整而不瘟,脆快而不过,形成了稳健潇洒、口风细腻的艺术风格。

(三)刘宝瑞的单口相声作品

《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3年版)收录作品:

《珍珠翡翠白玉汤》、《山东斗法》、《豆腐侍郎》、《日遭三险》、《贾行家》(《假行家》)、《酒迷》、《傻子学乖》(《学乖》)、《赎驴》、《穷不怕巧斗贾仁义》、《皮匠招亲》、《四子科考》、《一字诗》、《打油诗》 )、《赶考》、《化蜡扦儿》、《火龙衫》、《大脑袋》、《赞马诗》、《灶王爷》、《孟姜女》、《白蛇传》、《芜湖关帝庙》、《泰山石敢当》、《三吃鱼》、《兄妹联句》、《君臣斗智》、《纪晓岚》、《慈禧入宫》、《知县见巡抚》、《假斯文》、《全上来》、《翻跟头》、《画账》、《朱夫子》、《天王庙》、《文庙》、《画扇面儿》、《暴发户》、《兑水》、《韩复榘讲演》、《家务事》、《善意恶语》、《讲字》、《一字两读》、《草船借箭》、《书迷闹洞房》、《打砂锅》(《书迷打砂锅》)、《张飞爬树》、《跑海》、《空城计》、《兵发云南》、《“讲”戏》、《红先黑后》、《猫蝶图》、《风雨归舟》、《偷斧子》、《增和桥》、《和尚开荤》、《法术》、《当行论》、《扎针》、《宋献策测字》、《测字》、《先写后问》、《求财》、《黄半仙》、《无鬼论》、《学徒》、《上学》、《狗噘嘴》、《小“zi”儿》、《神童解缙》、《漫话燕京》、《皇帝选陵》、《十二缺》、《扇子规律》、《底漏》、《劝架》、《要账》、《卖柿子》、《白吃猴儿》、《糊驴》。

4.其他:《连升三级》、《大闹县衙门》、《神兵天降》、《大水壶》、《消炎妙方》、《爬窗户》。



二、关于两个人单口相声的水平

1.郭德纲的从艺经历

现在说说郭德纲,郭德纲是什么年代的人?

1973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十五)出生。



天津人,相声演员,电影、电视剧演员,电视脱口秀主持人。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1996年,创办北京德云社。



2005年起,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2006年于解放军歌剧院举办德云社相声专场,同年于天津人民体育馆举行德云社省亲相声专场,创下连续25次返场纪录。2008年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相声专场,成为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专场演出的相声演员。2009年,参演电影《建国大业》。2010年主持《今夜有戏》。2011年荣登美国《纽约时报》。同年赴澳洲举办相声专场,成为中国相声界第一次非文化交流性质的海外商演。



2.生平经历的区别

看看刘宝瑞的师承和漂泊的坎坷的人生经历可知——郭德纲是没有这样的经历磨砺、历练的——这就会造成思想、境界、视野和艺术的程度上的不同和不一样。

3.社会的与艺术需要的不同

刘宝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郭德纲是什么年代的人?

看上述刘宝瑞的生平年代可知,他经历了新旧社会两个时代,他的人生经历极为丰富。但社会的不同,社会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人的不同。在决定了艺术需要的和人的生存方式的不同的同时,便决定了艺术家的对艺术和境界追求的不同,艺术造诣的不同。即在旧中国和建国后对艺人的要求,是艺术技能、境界和人格修养的方面,艺人必须肚里要有“硬头货”,学艺要精,要有真才实学。

再看看现在的艺人——靠“干爹”做后台,靠“潜规则上位”,靠“一脱”裸戏走红。其实很多的都是文化素质欠佳或腹无点墨、知识极度贫乏的从业者;和崇拜物质,三观扭曲,道德意识不够的。



不可否认郭德纲所达到的艺术水平和人生成就,但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需要的是艺术么?对艺人的要求是思想做人和艺术境界么?不是。是“麦当劳”“肯德基”式的快餐文化,是娱乐,否则小品怎么会那么爆红受欢迎?被赵本山定义为“缺乏才华基因”的小沈阳为何会一夜走红而且红的发紫?这充分说明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艺术的需要出现了畸形偏差。

三、总结

论艺术造诣刘宝瑞、郭德纲都是一等一的棒,暂且抛开一个去世一个在世的区别,单论单口相声的艺术造诣,郭德纲比不上刘宝瑞,这一点毋庸置疑。即关于两个人单口相声的水平,刘宝瑞在郭德纲之上。

杲杲湖山

2817年10月28日


杲杲湖山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郭德纲的单口相声放在现在相声界里来说那是无人可比,可能王玥波能一争高下,不过王偏评书。

刘宝瑞说单口相声是经过了自己的改编和对某个故事经过了考察,甚至离自己近的故事他对会去本地一趟,他的单口是可以传承的。

郭德纲也经过里自己的改良加工,但是大多数哏和台风都偏向于自己,甚至里面掺杂着自己的怨仇旧恨。他的单口只能自己说,就算有人学到了,那也得在公众里影响力巨大的相声演员才能做到,你看郭德纲这么多徒弟里有几个单口说的好的?这一点他和刘宝爷相差甚远,但是郭德纲单口里包袱多,他仇人也多,随便编排一个就逗的你哈哈笑。这是刘宝爷不能比拟的。

很多单口都是张寿爷和刘宝爷整理传承下来的,所以他是单口大王,可能刘宝瑞被神画了。但是一听到刘宝爷的声音你就知道这段肯定好听。不要把已经不在一个位面里的人做比较,前面答主说的关公战秦琼很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也有代表人物。刘宝瑞为什么被称作单口大王,那是因为当时百花齐放人才济济,都会这个。一对比孰高孰低刘宝瑞出类拔萃被称为单口大王,现在呢?百年树上一朵花,就一个郭德纲,你在找找不着第二个…你数整个相声界找不到第二个能说单口的…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


刘鹏0山人

刘宝瑞被黑得最惨一贴。郭德纲什么时候有资格跟刘宝瑞怹老人家相提并论啦?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经与南方曲艺同行切磋琢磨,使他的单口相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南方独脚戏及评话的艺术技巧,又借鉴电影、话剧的表演手法,融会贯通,经过长期演出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使活”细致、瓷实,“包袱儿”别致、含蓄和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也就得到了“单口相声大王”、“冷面滑稽家”等称誉。\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52, "thumb_url": "38590013f6f7a823c584\

博士爷爷

同样一段君臣斗

听过刘宝瑞、郭德纲、

曹云金

版本的,这几个版本,停下来,高下立见

说说

曹云金的,包袱抖得太过刻意,有几个包袱扯甚至着嗓子喊,有一些话,人物的代入感不强,比如模仿皇上发火时说,来,你弄死我,这句话不符合人物设定,皇上就算发火,也不会哪样说话,(类似的还有很多)虽然也能产生笑点,但就比较生硬;

郭德纲的水平,肯定在

曹云金

之上,有些包袱的风格也符合他的草根气息,比如说到皇上吃完刘墉家的大葱蘸酱要添饭,“添饭,朕……很辣”,让人忍俊不禁;整体听下来,是很合格的一篇长篇单口,但要和刘宝瑞比起来,差距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

刘宝瑞

的版本“更耐听”!

刘宝瑞版本的,我听了至少有

十年

了,每一次听都会笑出来,不得不佩服大师的艺术水平;那究竟好在哪里?以下是个人的几点拙见——

其一,刘宝瑞的带入刚特别强,不像在说相声,反倒像在拉家常,从开篇的

刘墉

是“我们当家子”起,就感觉是在撤闲篇儿,蜻蜓点水的几句话,就把听众带入故事中去;

其二,方言的魅力,刘宝瑞满口北京话,反而让整个故事有了“呼吸感”,或者说是“

烟火气

”,比起用普通话讲起来,更能真实的还原故事的场景与人物的个性;

其三,录音里面观众的反应——听贯了

德云社

的观众满堂的喝彩声和“于老师我爱你”、“yu……”,这个段子里观众的反应和喝彩来得更加自然,也许那个时代还没有如此强大的“粉丝效应”,观众也没有那么疯狂,喝彩与笑声也更加的“

接地气

”;

当然,大师的艺术

魅力

,远非这些,望补充与指正!


阿强工作室

刘宝瑞相想必有些年轻人可能不太知道,但是相声迷肯定很了解,这是相声大师,单口相声说的最好的人之一。郭德纲,这个现在中国最火的相声演员,没有之一,估计许多人都知道他说对口相声说的好,其实单口相声他说的也不错。

郭德纲小的时候学的是评书,后来才学的相声,学评书的经历,给他日后的单口相声打下了基础。爱奇艺有个老郭的节目,坑王驾到,这个节目就是老郭的单口相声大会,他在这个网络平台,说一些单口相声,这个节目在爱奇艺上还是有点火爆的。

有些老观众可能觉得老郭说的这个又像评书,又像单口相声,新观众可能就觉得这种形式很新颖,又能听故事,又能哈哈大笑。


刘宝瑞的单口相声我们也不好讲述,有机会朋友们可以去听我一下,比如珍珠翡翠白玉汤,还有一些其他的段子,非常的经典,是比较传统的相声,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我觉得,老郭和刘宝瑞老师的单口相声不可同日而语,也不能比较。老郭是比较接地气的,随着时代进步,刘宝瑞就不一样了,他是那个时代公认的单口相声大师,时代不同,成就也没法比了。

两个人都对相声做出了贡献,老郭让相声重新焕发了青春,希望他也能让单口相声更加火爆。


小侯娱乐

郭德纲的相声!搞笑!确实是真搞笑!听起来特别逗!能把我乐的哈哈的!但是呢~同样的相声在听第二遍!觉得不那么可乐了!


刘宝瑞的相声~确实没有郭德纲搞笑!但是听起来觉得不搞笑但是挺有意思~听好几遍还是觉得挺有意思~

郭德刚的单口,包袱单独拿出来很逗,但是他的表演确实不“厚”。总感觉包袱揉不进整个故事 里,就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给人一种听书的时候看“弹幕”的感觉,出戏太严重。他的评书就更别提了,同样的问题,比起王胖子来,差的都太远了,就更别说和刘宝瑞,马三立这些大家比了。他也就对口还不错,而且仅限跟于谦配合,换一个捧哏的,相声效果都差不少。不是于谦捧得功夫最好,关键是和郭德刚最搭。王文林先生的功底绝对好,但是论和郭德刚的匹配度,和于谦还是差了一点。个人感觉,没有于谦,老郭没今天的高度。但是他的单口和评书,还有京剧,就呵呵了,感觉水平比票友强不少,但也就一个一般演员的水平。


个人觉得各有千秋,无谓什么超越不超越的,能带给观众快乐就是好相声。


捕景捉影

刘宝瑞是当之无愧的单口大王,这一点相信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拿郭德纲与之作比较,初听感觉是一种冒犯,但细想也不是完全不能放到一起做个比较。因为任何前人和经典都不是完全不能被超越的,即使被超越不能否认前人的艺术成就。

刘宝瑞有着非常经典的单口作品,这些作品这么多年听录音听下来,一嗯一啊都感觉是那么准确生动,挪一个地方都感觉味道不足。这些天我又重听了一些刘宝瑞的作品,那些作品听过无数遍,但重新听仍有滋味。而且在听《官场斗》的时候忽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只说一个人聪明其他人都是傻子这种作品容易显得油滑,让观众感觉不可信,但从刘宝瑞的口中叙述出来,丝毫没有这种感觉,就好像那些人都真实存在过,那些事都真实发生过,而又有那么一种荒诞,总之你愿意相信他说的。这应该就是语言表演的魅力,太多人难以企及。

但这里又有一层原因,刘宝瑞的作品之所以感觉一字不可动,一是由于创作和表演花了心思,下了功夫,但同时客观上也是由于那些录音都是唯一的,版本都是一样的,几十年听下来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完整绝不可能动的作品。

相比之下,郭德纲即使表演再成熟,技术再高超,手段再高明,他的年龄还没有太大,他的录音也版本繁多,普通受众所听的次数一般来说都没有听刘宝瑞多,一字不可动的状态也就很难在他身上发生。

刘宝瑞当年各场次表演一个作品都是一模一样的吗?不可能,一遍拆洗一遍新嘛,只不过我们听不到其他版本罢了。

客观来说,但从创作和表演上来看,郭德纲部分单口作品会在相声史留下痕迹。是不是能成为刘宝瑞先生那样的单口大王,也只能假以时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