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沒有必要考研,你還會考研嗎?

說車妹

首先要明確,考研是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和他人關係不大。

你的未來是專家每條路都為你指點嗎?我猜大部分人並不是,所以,我們應當自己權衡利弊,再決定考不考研。

權威人士的看法有很多,我們應當兼聽則明,而不是隻聽一個。

那麼考研究竟有沒有必要呢?

1-看專業

如果你是計算機專業,未來只想做軟件設計相關的工作,是為了掙錢生活,而不是搞深究,你大可不必考研,你可以自己去實習,去工作,計算機相關領域,練習實踐操作比學習理論更有用。

2-看未來方向

首先明確你自己未來想從事什麼職業,如果做教師之類的,建議最好考研,搞研究的也一定要考研。

3-看本科學校

你是一個三流學校,學校資源本身匱乏,自己想考個更好的學校,一是為了改善自己的學歷,而是有更多的資源,你就可以考研。

4-看發展地區

你個人在中部城市,想去東部地區發展,但是苦於沒有人脈,也人生地不熟,就可以考研去東部,在研究生期間擴充人脈圈,然後找個好的offer。

綜上所述,你在綜合考慮這幾點後,再決定考不考研。專家的話可以聽,但要辯證的聽~

智聯校園 謝蕊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我不準備考研!

圖片發自簡書App

寒冬初臨,2016即將過去,我的大三生活也要過去一半了,最近經常會被同學,家長,老師問到一個相同的問題:“你考研嗎?”“不考。”我一般會斬釘截鐵地回答,語氣堅決地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緊接著他們就急切地問道:“你為什麼不考?”一連好幾個大問號,好像我做了什麼違背時代潮流應該十惡不赦的事情,是的,他們會問你為什麼不考研,而不會問你為什麼要考研。

(1)

我學習的專業是通信工程,還算是一個發展前景還不錯的專業,我們院系考研氛圍十分濃厚,每天早晨睡眼惺忪地去上課時,經過教學樓一樓都會看到學長學姐們精神抖擻地在晨讀,內心總是十分震撼,這樣為了一個目標拼盡全力的狀態大概只有在高三,我們才有過。

剛進入大一時,我和一個學長十分要好,他給我許多關於大學生活的指導和建議,我們也就要不要選擇考研這個問題做了一些討論。當時我才大一,思想十分稚嫩,只是單純地就看過的一本書《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裡面關於考研的內容對自己做了一個簡單的判斷:考驗不是我想要走的路。當時他十分支持我的想法,堅定地和我站在不考研一派,後來他背叛了我,我現在還經常在經過考研教室時看到他的身影。我依然堅持著我的想法,只是這種堅持更多了一些理性。

我曾就要不要考研這個問題問過一個正在準備考研的學長,他說:“我選擇考研最現實的一個原因就是研究生的工資要比本科生高一倍,無論如何也要拿到一個研究生文憑。”一倍,我不知道還沒參加工作的他哪兒來的這麼確切的數據,讀個研究生就真的能改變生活改變命運嗎?

之後我又跑去問了另一個直接參加工作的學長,他告訴我:“要隨心,一切都要你自己選擇,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要焦慮,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那個背叛我選擇考研的學長也曾對我說:“讀了研究生,你的平臺高了,人脈資源會很不一樣,一般轉兩道關係就可以到哪哪兒了。”人脈?我不可置否,也許是學生思想稚嫩,故作清高,我一直認為你有能力了該來的自然會來,不然需要人脈的時候也就是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

我很感謝他們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我,但我還是沒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或許,這個問題本來就沒有標準的答案。

(2)

當初剛參加完高考的我們,懵懵懂懂,一心只想脫離高中的束縛,根本沒有能力做出客觀的選擇。我是一個理科生,大家都覺得文科專業沒什麼發展,還是選擇熱門一點的專業才好找工作。我絲毫沒有自己的想法,別人怎麼說,我就怎麼聽。最後,外公曾經的一個教授朋友對我說我:“你的分數不錯,就來我學校唄,通信工程這個專業蠻好的,某某女生去了深圳之後月薪一萬多。”就這樣,我的學校和專業就確定下來了。

大學提供了我們自由發展的平臺,原來被壓抑的熱情也得到的釋放,我們逐漸掌控了選擇的權利。我越來越不相信當初隨意一紙志願就能決定我們未來的職業和生活。

每次和同學談到這個話題,經常會有人說:“我覺得不考研找不到一個好工作呀,現在本科生都沒人要。”或者就是“我暑假做了兼職,感覺工作好辛苦,還是繼續讀書舒服一點。”

再或者誰聽我說不一定要找專業對口的工作時就會很驚訝:“我覺得學習了四年的專業要是不做好可惜啊。”

我只得撇撇嘴,經濟學有一個詞語叫做沉沒成本效應。既然都已經花了四年時間在這個不喜歡的專業,為什麼要因為這四年再搭上三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呢,我們要學會止損啊。

我沒有親身經歷,無法客觀地地評述其中的利弊,但我很清楚的一點是我不想將時間一直耗在課本的學習上。

大學學習考試,我會考試,卻不會學習。我沒有任何想要深入鑽研專業領域的慾望,除了拿到兩次獎學金,我沒有參加實驗室選拔和任何形式的競賽。

不喜歡一件事,也許就是你做不好,所以要用一句不喜歡來掩飾自己。我承認自己的無能,沒有天生的觸覺,我相信勤奮的力量,可是面對自己不是那麼喜歡和擅長的東西,我實在堅持不下去。

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觀察模仿能力很強,但創新能力不夠的人。我判定學術並不是適合自己的道路,一旦選擇考研,基本就會確定自己會將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自己和不喜歡的東西相愛相殺,想到這個,我就會很難過。

(3)

我曾經和媽媽也溝通過這個問題,她說:“這世上,哪有那麼完美的事情,能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你要這樣想,別人能做的事情你也能做好,你不必別人差什麼。”

乍一聽確實挺有道理的,別人能我也能,可我不是別人,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啊,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自己熱愛的生活而去勉強委屈自己。人生那麼短,總得有點意義。

為什麼這麼想,是有理由的,只有做真正喜歡的事情,才能投入無限的激情。

大學兩年多,除了保證基本的學習任務外,我幾乎將所有的課外時間投入在學習自己喜愛的事情上,我學過跳舞,堅持畫畫,看了很多書,寫了一些文字,也學了一些常用的辦公軟件,在一個我熱愛的世界裡,我自由暢遊,無拘無束。

我性格安靜沉穩,擅長總結歸納,我會非常認真對待寫每一份論文,做的每一份報告,排版,佈局,內容,都會得到老師的肯定。

也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學習了手工花卉,上手非常快,這也印證了我在手工方面的天賦。

我越來越確定,我骨子裡是個偏文的女生,自己並不是那麼適合做一個地道的工科女,整天呆在實驗室拿著焊槍焊板子連電路或者對著電腦寫程序研究技術。每個學期期末都會有課程設計大作業,我寫的總結報告永遠都比作品更加完美漂亮,我焊接的板子老師總會因為它整齊乾淨的外觀忽略它不完整的功能而多給我打幾分。

我並不是將愛好看得比一切都重,而是我很明白,只有做一件你喜歡並且擅長的事情,才能激發你內心的熱情,全力以赴。我不否定挫折的意義,但是能不斷將挫折化為正能量並不斷督促自己進步的人畢竟是少數,我相信適當的成就感比不間斷的挫敗感更能激勵一個人前進。就好比學習偏科一樣,優勢科目佔據你的大部分熱情,劣勢科目佔據你大部分精力,而結果往往是優勢科目更強,劣勢科目很難有所提高。

(4)

那我既然這麼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那為什麼不轉專業或者跨專業考研呢?

這個問題,我也仔細想過。

大一,我們是大類招生,學習的都是公共基礎類課程,我的績點不錯,可以選擇一個不錯的專業。到了大二,我開始仔細思索我想要走一條什麼樣的路,等後知後覺的我想明白,早已經錯過了轉專業的機會。

我不考研,並不是在否定考研的意義,相反,我非常羨慕那些為了夢想奮不顧身拼搏的學長學姐們。跨專業也不是沒有想過,只是不想再重蹈覆轍,重複高考選專業的道路。我希望在畢業工作後撲騰一段時間,多嘗試一些可能,不排除會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考在職研究生的可能。

做任何事情都要想清楚是為了什麼,大學要學會獨立自主選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盲目跟風,我做好未來生活會很辛苦的準備,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我願意為了自己的選擇買單,不後悔。

在回頭想想之前那幾個同學給出的考研的理由,我不可置否,但簡單地將考研作為逃避就業壓力的手段我覺得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古典老師在《拆掉思維裡的牆》中說道:為什麼現在大學生找工作難,因為找專業對口的工作難。我們很容易將自己的思維限制死,一直在一個莫名其妙的圈圈裡打轉。

選擇認定一件事情一定要給出能說服自己的理由,並且堅持下去。

(5)

這個時代,喜歡說教的人很多,他們總喜歡以一己之見去驅使你去選擇他認為正確的選擇。

沒談過戀愛的人會告訴你該怎麼經營好一份感情。

沒上過大學的人會來告訴你該怎麼度過大學生活。

沒一份正經工作的人會熱情地幫你分析行業形勢。

他們將自己道聽途說的一點東西經過自我加工潤色之後冠以過來人的經驗再灌輸給你,反正聽的人是你,選擇的是你,實踐的也是你。至於你吃不吃虧跟他們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們做好自己的吃瓜群眾就好了。

當然,確實也有很多好心的前輩熱心地將自己的經驗教訓分享給你,希望能幫助你少走一些彎路。

我的兼職老師也對我說過:你們的專業好找工作,但找不到好工作。

我感謝他的勸誡。

我更欣賞那一種人,他們會以自身經驗客觀地幫你分析完問題的利弊,然後將選擇權交到你自己的手上,而不是左右你的想法。

我們擁有的選擇權越來越多,可患上選擇恐懼症的人群也隨之增長。

過來人的經驗固然可貴,可更重要的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畢竟,每個人走過的路都不相同,如果能另闢蹊徑,又何嘗不是一道風景。


說車妹

對於大學畢業生或者剛工作幾年的年輕人來說,考研還是不考研確實是個問題。

怎麼說呢,考研也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甚至因事而異,不宜一概而論。

通常來說,有一種情況肯定是要考研的,而且越早越好,那就是:如果你打算謀求大學教職或從事學術研究,那是一定要考研的。

而且,如果有機會的話,最好能申請國外學位,這樣的話,今後謀職和個人發展會奠定一個不錯的基礎。

如果只是為了今後更好的找工作而去考研,這個情況就比較多變了。

事實上,有些職業並不需要研究生學歷(其實很多職業連大學學歷都不需要),多讀幾年書未必有很大意義。

在很多情況下,同樣一個崗位,一個讀過研究生的就業者未必會本科生或專科生更加優秀,因為一些職業往往靠的是經驗而不是學歷,比如一些強調現場的工作,更是如此。

當然,也不是說要去就業那考研就沒有必要,這個主要取決於個人事業的規劃,因為從很大程度上說,去讀研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學歷,同時也在提升自己的學力;

而更重要的是,讀研之後,會接觸更多的人,由此擁有不同的人脈,這對今後的職業規劃都是有好處的。

此外,在應屆生考研之外,另外還有一種選擇是就業後再考研,其實也是不錯的。

從很大程度上說,我並不是特別贊成那種從學校到學校的那種做法,就是從中學到大學,再讀碩讀博最終由留在大學的這種。

道理很簡單,像這樣類似的經歷往往太缺乏社會經驗和其他職業的歷練,這對個人包括所教的學生其實都是不利的。

換言之,其實應屆生沒能考上研究生,而先就業一兩年再去讀研深造的話,其實對個人的成長會更有幫助。

事實上,一個人只要有志向、有不斷向前的志向,深造的機會總是會有的,所以也不必太糾結何時考研、要不要考研的問題。


坑爹史冊

光聽“專家”的可就完蛋了,自身情況相關數據都影響著選擇。下文中我資將分專業來講講“要不要考研”這個事兒,參考文獻也附在最後,供有興趣的親們查閱。

(分割線後正文 ↓ 文末還有視頻版可以看~)


每年夏天,都有不少本科生糾結於直接工作,還是繼續讀研。

● 如果你是學臨床、法律、對外漢語的,本科出來找工作,基本只能打打雜。

● 而如果你是學新聞、廣告、IT的,除非立志搞研究,不然讀研學到的還沒在工作裡面多。

● 有些職位,比如大型律所、一線城市高中老師、三四線城市大學老師、一小撮能解決北京上海戶口的報社出版社,都把研究生學歷當門檻。

● 至於醫生、985大學教師,最低也得要博士學歷

有志進入這些行業的同學們,還是老老實實讀研讀博比較靠譜。

● 如果你是新聞、廣告、計算機專業的,辛辛苦苦讀完研,一個初入職場的碩士生PK有三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

除非你的學校是業界top3,否則不僅學歷優勢蕩然無存,連誰掙得更多都還說不準。管理、傳媒、翻譯……90%的行業都是這樣。

當然,只比較應屆生,還是碩士更佔優勢。

一項有16.9萬人參與的調查顯示,碩士應屆生就業率高達94.8%,本科應屆生只有89.6%。

整體來看,畢業生學歷越高,起薪也越高。2015屆碩士畢業生平均起薪4777.9元,本科生只有3678.8元。

金融、房地產等行業,本碩起薪差別比較大土木建築、快消行業、新媒體差不多

所以,我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

研究生文憑,確實是某些工作的敲門磚。但是對於大多數人、大多數專業來說,讀研能改變的命運,認真工作三年也能改變。

參考資料:
•《2016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
• 張萌,《基於人力資本視角的碩士研究生就業實證研究》,西安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 鄧江霞,《社會資本對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的影響研究》,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視頻版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49409184189383181, "media_id": 51866317819, "neardup_id": 1751886108186117166, "vname": "\\u8d44\\u672c\\u8bba\\uff0d\\u672c\\u79d1\\u751f\\uff0d\\u56fa\\u5b9a\\u77ed\\u7247\\u5934.mp4\

人生資本論

最近幾年,最難就業季的到來使得找一份合適的工作非常不易。尤其是二本、三本院校的本科生,工作尤其難找,這使得很多本科生都將考研當作延遲畢業的避風港。同時,伴隨著畢業人數的增多,很多單位都將學歷要求提高到了研究生,這也使得部分本科生被迫去考研。

首先我們看下研究生的生源:碩士研究生生源前三省河南、山東、河北是考研生源的前三名,這也與其高考競爭非常慘烈脫不了關係。很多學生成績不錯,但由於省內知名高校不多甚至沒有,最後沒有考取夢想院校。

碩士畢業生報考人群性別比例,女生可以佔到60%。這也充分反映了女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很多女生期望比較穩定的工作,例如公務員、國企類。但這些單位對學歷要求較高,現實環境使得她們不得不選擇考研。

國內很多國企、事業單位對學歷仍舊非常看重,“碩士”是基本門檻。這個趨勢在未來幾年仍是常態,因此當前考研在短期內不會降溫。但是,多讀這兩年書真的可以在工作時更有競爭力,薪酬待遇更好嗎?下面是對於研究生和本科生就業薪酬的統計:

當然,這只是一個數據上的比較,且得出的是平均薪資水平,也許同一個院校出來的畢業生因為個人能力上的差異或者找到的工作不同,在個人的薪資水平上也會有較大差異,但是,毋庸置疑的一點是,高學歷給你提供了高平臺,讓你更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從而獲得一份還不錯的報酬。

  整體來說,研究生的工資整體上比本科生要高一些,但不同行業有很大的差異。在技術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中,企業對人員的學歷要求較高,考研不管從薪資上還是以後發展上都要比本科生好很多。但對於那些非技術類工種中,企業更加偏愛的是本科生。

就像最近有很多專家說考研無用,難道研究生真的比不上本科生或者專科生了麼?

例如很多專家說,如果你是學臨床、法律、對外漢語的,本科出來找工作,基本只能打打雜。而如果你是學新聞、廣告、IT的,除非立志搞研究,不然讀研學到的還沒在工作裡面多。有些職位,比如大型律所、一線城市高中老師、三四線城市大學老師、一小撮能解決北京上海戶口的報社出版社,都把研究生學歷當門檻。

考研是人生的一個重大的選擇,僅僅比高考稍弱一些,只需要認真規劃和研究的,事實上,一個人只要有志向、有不斷向前的志向,深造的機會總是會有的,所以也不必太糾結何時考研、要不要考研的問題。


北京新東方

首先思考以下問題

專家說?哪個專家?姓甚名誰?

哪個領域的專家?一個專家?還是大多數專家?所有專家?

這個專家是本科學歷?本科學歷成為專家?

如果是研究生或者博士學歷,而且以此基礎上才成為了“專家”,說明了啥?

經常有人說“某專家說”、“聽別人說”、“某外國研究表明”,根本不科學。

就是企圖利用權威效應來誤導大眾。

而且很多人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這類人聽“專家”上當受騙也是活該。

身邊的例子

【1】身邊一個同學,本科一本學校計算機專業,專業學的很不錯,畢業進入國內TOP20互聯網企業(非211應屆生很難進),薪資還不錯,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是非常心滿意足了。

但是崗位技術含量和稀缺性都不夠高,升職加薪等比不過211/985本科,也比不過非名校研究生。

但是工作一年後人家辭職考上研究生,研究生階段學習數據挖掘,專業一直第一,在全國大數據比賽中獲得過亞軍,多場全國性計算機比賽獲獎,發表SCI論文兩篇,每年都是學業一等獎學金,拿了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各種獎項。畢業進入國內TOP1互聯網公司,崗位是大數據算法相關,薪資翻倍。

短短不到3年的時間,從優秀走向更優秀,如果聽題主所謂的“專家”的話呢?

【2】認識一個英語專業的同學,本科普通二本在校期間成績非常好,考研報高了,調劑讀了一個一本研究生。畢業進入新東方,現在在某地新東方小有名氣,只週末上班月薪已經過萬。而且都給一些領導上課,都有機會接觸市級別的領導。

請問如果不考研呢?

考研的必要性

在我看來如果你本科是211/985而且不喜歡搞科研,專業學的很紮實可以考慮工作,年齡小一些,工作的平臺大一些,發展也將非常不錯。


但是如果你是非常普通的大學,喜歡搞科研,又想以後當大學老師,不考研能行嗎?

現在很多名企和好的國企招聘要求甚至直接寫“211/985和海歸”,你不考研連簡歷都過不了,面試的資格都沒有。

大學老師都要求博士學歷;好的大學普通博士都不要,要求985博士和海外留學博士。

雖然不考研可以早點工作,那不考大學是不是工作更早?

非名校的普通學生工作更早的意義在哪裡?

平臺比人小、薪資待遇比人低,你可能需要五六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達到人家的畢業起點,而且人家就停滯不前嗎?

雖然考研也有發展的一般的,但是大多數考研之後的學生,在家庭背景相似的情況下,發展相對比不考研的更好一些。

考研未必能改變所有人的人生,但是實實在在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現在本科太普遍了,尤其是對於非211的學生,考研是縮短和名校學生差距甚至趕超絕大多數本科同學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之一。

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伸出您的小手點個讚唄!也歡迎評論補充和交流,也歡迎關注我,您的鼓勵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明明如月學長

網友一:

專家說的話看看聽聽就行,不要太在意。如果你當回兒事那麼你就輸了,我覺得中國養了太多“毫無作用的專家”養生專家、地產專家等等。言歸正傳,考研這事。看決定者的內心意願,我大學時大三決定考研還是就業,64名同學有18人選擇考研,因為我們學校不怎麼好他們想選擇繼續深造。

吃了一年苦,期間還要忍受有些朋友親戚的不理解等等,看著朋友圈同學在各種曬職業等等,他們選擇沉默深造,只為明年的金榜題名。萬一沒上,內心那種滋味啊唉。選擇不考研的就實習工作了或者轉正了。總之,考研這事兒決定權在自己隨自己內心,千萬不要被外界所幹擾!

網友二:

我還是會的。首先考研是為了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向更高的層次發展,達到精益求精。第二考研可以使自己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讓這個社會為自己留出一席地。第三是可以讓自己的境界得到提升,有更高的追求和更深的見解。最後如果成功考上研究生,就可以認識更多更加優秀的人才和老師,使自己的人脈關係網更廣。

網友三:

專家說的話就一定對?考不考研完全看個人的想法,有些時候聽取別人的想法不一定對自己有好處。就個人而言是要考研的,不是為了讀研後賺多少錢而是想要更深層次的看待問題。如果想要靠學歷賺錢的話還不如自己去創業,畢竟高學歷並不能使自己的工資高出別人很多倍,只是相對高出一些而已。根據自己的需要理智選擇是否考研。(純屬個人觀點)

網友四:

個人觀點,主要具個人實際情況而定。現實終究是現實,有些本科畢業有好的工作,前景不錯或者在一些有關係的單位,企業前景不錯。其實考不考研或許真的不重要。然而有些人考研會對自己接觸更高的平臺,更多的人,或許有更多的機會,視野更廣。我是一名普通本科生,本想考研,不過大學有些荒廢,差太多,現在出來工作兩年多了,感覺圈子有限,有想提升的學習的願望,不過還有點迷惘,個人認為考研利遠遠大於弊(985、211)


英文主播皮卡丘

我們都是實用主義,考研與否,還是要看考研對你有沒有用。

現在的職業大概可以分為這樣五類:

第一類:公務員事業編(行政服務類)

第二類:教師醫生等(特殊類)

第三類:企業市場人

第四類:企業職能人(會計、文職等)

第五類:企業技術人


從這五類職業我們可以看出,

第一、二類,有自己特定的入行規則,和是否有必要考研關係不大。

第三、四類,是工作經驗比學習經歷更重要的崗位,不需要考研。

第五類,由於國內競爭比較大,企業對這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是需要考研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只有你自己認定自己以後想走技術這條路線,才是有必要考研的,其他路線不必要考研。


然而,很多人都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要趁自己年輕多去嘗試,多問問自己喜不喜歡,多去犯錯誤。

如果你夠幸運,在你三十歲之前,你找到了你的愛好,並且能將其和職業聯繫在一起,那麼當然是極好的。

但是如果你在三十歲前都沒有找到這份幸運,那就務實點,結合你這五六年的經驗,找個能生存的工作就好,好好活下去。


所以,別想太多!

想考研,就給你自己找個理由,去考就好!

不想考,就找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考研學藝

畢業第一年,我對工作不太滿意,想著辭職考研,老闆聽後一臉詫異,對我說:“研究生能研究個啥?在我這兒研究得了...”,隨後非常自豪的給我舉例子,“我兒子就沒考研,他在加拿大XX大學(忘了啥學校,據他說是加拿大頂尖高校)讀完本科就進了世界500強的某公司...考研沒啥用...”

聽他說完後我仔細想來一夜,第二天就非常果斷的辭職了,哪怕他少給了我半月工資。當時我是這麼想的:

第一,我沒有像他兒子那樣有錢的老爸,我當時的工作可替代性很強,看不到什麼希望;

第二,我在國內讀個普通本科,與他兒子讀的國外頂尖高校沒有可比性,他兒子可以不讀,而我需要考慮讀研這條路;

第三,老闆不會為我的發展考慮,只會想著我走了對他有什麼影響,所以他的意見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第四,有不少讀過研的朋友和親戚,他們發展的都很不錯。

我的老闆不是土包子,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學生(現在那學校是某211高校),他自有他那個時代的處事風格和底線,但現在也混的風生水起。

對於我這種職場小白,他給的意見即可以理解為居高臨下式的虛偽與傲慢,也可以說是他那代人的職場經驗。

不過我的老闆和那些所謂的專家們一樣,都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沒有經過充分的調查,用過去的眼光和經驗對職場的發展進行規劃,忽略了現在的就業環境,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行為。現在網絡那麼發達,關於是否考研,考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己分析、自己評估

據統計2016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69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未來不僅就業人數激增,許多崗位的就業門檻也水漲船高。若想給就業增加籌碼,考研雖不是唯一的路,但也是最便捷的一條路。

此外,讀研真正帶給你的價值,是到一個更高的平臺接觸一批更優秀的人,從而解放你的思想,提高你的意識,最終可能讓你獲取改變一生的機會;有人會說,我不讀研,照樣可以接觸到這些人。是的,你可以接觸到,但是人家可能不帶你玩~


浪里爾

不請自來!

我覺得要不要考研,不是專家說的算的,而是自己決定的。專家說沒有必要考研,原理是什麼?如果一個學生非常喜歡自己的專業,就想搞科研,那麼很顯然本科的教育不能滿足他,他只能去讀研究生,讀博士生!這個是專家說的算的嗎?

那如果一個學生家庭條件不好,供他讀書已經很辛苦了,沒有金錢和精力供個研究生,即便是公費又怎麼樣,繼續讀研沒有工作收入啊,家裡都盼著他大學畢業能夠掙錢幫家裡還債,那這個時候這個學生如果繼續一意孤行選擇讀研可行不?顯眼不可行!

所以任何情況,都不是簡單的說誰說了算的!

“專家沒過我的日子,憑什麼為我做出選擇!”專家也許可以從專業角度來分析某個專業讀研與不讀研的利與弊,但是現實情況不僅僅是對與錯的,利與弊的問題!

以個人經歷為例!

本人2011年大學畢業,畢業那一年是參加了研究生考試的,因為大三的時候跟現在的老公,那時候的男朋友約定好一定要爭取機會再在一起讀書(先交代一個情況,那個時候跟男朋友是異地戀,但是我們初中是同學),當時想考研很簡單的原因,就是想可以繼續校園戀情!結果老公初試掛了,我為了愛情放棄複試!然後就是北漂,工作掙錢結婚,然後生小孩,辭職帶孩子,全職媽媽三年了,差不多!我今年又參加了研究生考試,而且是跨專業,今年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帶孩子幾年,知識退化,為了曲線就業,先回爐再造!而且現在沒有學費壓力,也不存在大齡不好嫁的問題,相比來說比第一次考研狀態,心態,各方面都好!

所以說要不要考研,要因人而異,個人綜合自己的情況決定!

要不要考研?要考什麼專業?要什麼時間考?要先工作還是先讀研?要不要二戰三戰?這所有的問題都不是簡簡單單的靠所謂的專家來決定的!專家不會代替每個人生活,所以這種問題還是不要聽專家的為好!

以上,個人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