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大街”华丽转身迫在眉睫,“塞上古城”要辉煌!

近日,市政府2018年5月12日第52次专项会议纪要研究确定启动凌霄广场改造项目建设的消息,让热爱和关心榆林发展的人们欢心鼓舞!目前正在按会议要求完善项目原规划设计,以达到与榆林古城保护和城墙恢复后的风格相匹配,项目的设计方案将在通过市建规局规划审批后进行建设实施。

榆林东城墙西的房屋征收工作即将完成,东城墙以东至驼峰路的房屋征收工作即将启动。北城墙段、南城墙段、西城墙段都已经列入我市2017年榆溪河两岸棚改项目的实施范围。如改造完成,即可启动城墙保护修复工作。

一人又一个好消息频传。可以想象未来四、五年,榆林中心城区区域的无限美好风光将以更加美丽的姿态出现的人们的视野当中,打造"陕甘宁蒙晋"最具影响力城市不只是目标,而是真的会很快变成现实!

榆林“大街”华丽转身迫在眉睫,“塞上古城”要辉煌!

陕西省副省长白阿莹曾带领省文化厅、省旅游局负责同志在榆林调研文化旅游工作时强调:榆林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黄土文化、草原游牧文化、边塞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汇聚交融,使榆林荟萃了众多独具特色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榆林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清晰、亮点纷呈,特别是榆林市抢抓机遇,创新模式,联手陕文投集团等国有企业和民间资本成立了注册资金达14亿元的榆林文旅投资公司,充分体现了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心和气魄,同时也为文化引领经济转型发展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榆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一要尽快确定一批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助推经济转型;二要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加快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按照彰显文化至高性、唯一性和建设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求。

关于榆林老街旅游未来模样,重多网友为此提出富贵意见,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1、榆林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北的镇北台、城南的凌霄塔,形成一条中轴,有着“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之美誉。老街、四合院、古城墙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有独特的旅游发展潜力。榆林老街四合院也可以借鉴乌镇“古镇现代社区”的构想:在不破坏“形”和“神”的前提下,让榆林古城四合院适当“现代化”。重新安装管道煤气、铺设供水和排污管道,所有的老房子里都装上电信宽带、安装抽水马桶,在整个街区设置现代化的消防设施。老街中设置蔬菜市场、现代书吧、酒吧,包括星级厕所在内的社区设施等。整治工程完成后,有选择地让已经外迁的老榆林居民回迁原旧居,让游客感受富有特色的民风,很多游客也喜欢在这种古老的环境中享受休闲情趣。古城四合院不光是给人看的,也是可以给现代人住的,可以给所有喜欢榆林古城的游客舒服地住下来,可以发展榆林特色的民宿旅游。

3、可依托打造创意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和进行巡回演出等措施,走出一条“产业养事业”的光明道路。特别是弘扬传统文化,核心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和手艺要当作生命传承下来,有关部门健全补贴、奖励等机制,尤其完善养老、医疗等制度,确保传承人活出精彩,吸引年轻人入行。在变与不变中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自然“常青常绿”。讲好“榆林故事”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让暖暖的家国情怀充盈内心,有生力量代代相传,方能兑现对历史的承诺。只有这样,老街区的历史建筑、非遗项目等得到传承,方能吸引外地游客的眼球。

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街是古城的古街,不宜脱离古城谈古街;古城也是榆林的古城,暂时还需要以榆林的整体形象带动古城的形象。游客来榆林旅游的思路在于:榆林有足够的旅游景点、足够的旅游亮点、足够的文化引力吸引我从千里之外慕名而来。

古城是千年古城,秦时上郡,一台戍边,特色是边塞文化、戍边文化、亦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因此,与其说笔者谈的是要如何发展古街,倒不如说在谈如何发展榆林旅游。(一)老城改造——逐步改造,迁移人口至西沙、开发区、西南新区等区域;(二)民居保护——京城官员来榆任职和戍边期间,带来了大量北院派建筑,榆林因四合院众多也堪称“小北京”,这些四合院建筑有的规制完整,不乏官员当年的居所,但保护不善,持续居住致使大面积破败;(三)古街发展——古街为千年古街,六楼骑街,特色是茶马互市,形色人等大交融,古街的旅游一定是“闲”的姿态,首先在交通上严格禁止任何车辆进入,但可以设置游览观光的电瓶车或特色人力车;其次在业态上由目前的居民服务类向旅游销售类转换;再者古街发展中允许并鼓励老城老街居民宅院由居住用途转变为商业经营用途。(四)城防保护——东山存在大量的城墙旧址,亟待严格保护,重建类的城墙需多加论证,尽量高度还原;(五)戍边长城——榆林戍边文化不是一座镇北台就能全部代表,长城遗址痕迹明显,但长期疏于修缮,长城遗址如修缮重现,则有很多可继续发散的旅游项目。(六)宗教文化——无量殿、戴兴寺、古塔寺(甚至波罗寺、青云寺等),榆林寺庙道观众多,且多有辉煌的历史,这一点在以往宣传中稍有忽视;(七)沙漠文化——可组织各类大范围的沙漠娱乐活动,榆林治沙博物馆,国外友人治沙展示、治沙英雄展示、无定河湿地绿洲、沙漠湖泊、红石峡等,开展“我在毛乌素种棵树”的参与活动;(八)蓝天凉夏——夏季避暑节,冬季避霾节。

5、一、实行交通管制,解决老街机动车及小型电动车分流的问题。作为一条志在打造成陕北“乌镇”的文化长廊,就必须实现纯粹的商业步行街模式。白天,街道上过多的电动车会影响游客的体验;而夜晚肆意穿行的机动车,更是给游客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突破旅游业的限制和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提升街区卫生水平,增加公共设施投用。老街的老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并不等同于脏、乱、差。由于老街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缺少污水地下管网、垃圾处理等设施,好多门市还是靠烧蜂窝煤取暖,垃圾箱和公共卫生间也相对较少。此外,作为一条定位为热门景点的街道,更是缺少足够的公共座椅供游人休息,这些都是有关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提升旅游品质,强调老街特色。一座成功的旅游城市要有它的主题、有它的灵魂。如何让游客主动举起相机拍照?如何让游客主动购买纪念品?这就需要我们把灵魂注入到这条老街。在老街上建造可供合影留念的地方,这对于游客来说是一个美好的回忆,而对榆林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免费的宣传。相关部门应抓住游客的心理,设计并通过专门的商店向游客提供具有榆林特色的明信片等,让游客主动掏钱去购买他们希望带走的回忆,这既是世界各大旅游景点的一贯做法,也是政府通过旅游创收最直接的方法。四、打造特色街道,提升商铺格调。明确主题,统一街道商铺风格,而不是现代和古典混杂,显得不伦不类。主题的统一还应从细节上出发,例如店面牌匾、垃圾桶、路灯、街边座椅等都应结合老街特点统一打造。

6、古香古色的四合院、风格迥异的古楼、形形色色的老式店铺,榆林老街是榆林的名片、是榆林的亮点,榆林老街的过去、今天,尤其是明天势必引人关注、引人深思。熟悉榆林老街的人都知道,榆林老街最大的魅力在于六楼、在于巷子、在于四合院、在于历史,但是,真正有几人能清楚六楼、巷子、四合院的具体位置、历史?因此,首先要在街头安置一些有创意的引导牌、宣传栏,简要介绍一下,这样,既可以让大家清楚各楼、巷子、四合院的位置、历史,还可以让老街因创意的引导牌、宣传栏多些新的亮点。其次,榆林老街建设需要新的思路。榆林老街的古韵是富有特色的,但是,如果片面为了表面的古老,那么,老街必然会呈现简陋、破败之象,而如果在保持原有建设风格的基础上,对一些有损街容、街貌的古陋建筑需要该拆的拆、该修的修、该改的改,甚至还需要加一些富有创意和特色的新建筑,这样老街就不会是一副一成不变的“老面孔”。第三,各店面的招牌需要大幅改动,虽然,有些店面的广告牌有着独特的创意,引人注目、观赏,但是,不少店铺的招牌缺乏独创性、观赏性,有的甚至有损老街形象。榆林是闻名天下的文化、历史、旅游名城,因此,要让榆林老街亮起来,堪称城市“饰品”的各店铺招牌的设计必须富有创意和内涵,因此,有必要请一些有眼光、有品位的画家、书法家及文人墨客参与设计、规划,这样,榆林老街必然会更有特色、更有魅力。第四,榆林老街还应该重视“榆林品牌”的建设。众所周知,榆林糖棋子、佳县马蹄酥、绥德油旋、镇川干炉等是远近闻名的传统小吃,秧歌、道情、小曲以及剪纸、泥塑等是榆林人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因此,老街的发展应该是“榆林品牌”文化的推广,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引导、竞争,让一些传统美食在这里落地、出新,让一些传统艺术在这里亮相、出彩,这样,进一步让老街火起来、红起来。第五,榆林老街是榆林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榆林老街的规划、发展、宣传等必然要和榆林城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起来,尤其是对于外地人来说,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必要的宣传,恐怕连老街是什么、在哪里都不知道,因此,有必要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榆溪河畔、镇北台等处设立广告牌、宣传栏加以宣传,还需要有一些交通信息的提供,这样,既宣传了榆林老街,也方便了游客游览等。最后,我个人觉得榆林老街的发展不是一时一刻、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单单是政府的事情,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大家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