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大街”華麗轉身迫在眉睫,“塞上古城”要輝煌!

近日,市政府2018年5月12日第52次專項會議紀要研究確定啟動凌霄廣場改造項目建設的消息,讓熱愛和關心榆林發展的人們歡心鼓舞!目前正在按會議要求完善項目原規劃設計,以達到與榆林古城保護和城牆恢復後的風格相匹配,項目的設計方案將在通過市建規局規劃審批後進行建設實施。

榆林東城牆西的房屋徵收工作即將完成,東城牆以東至駝峰路的房屋徵收工作即將啟動。北城牆段、南城牆段、西城牆段都已經列入我市2017年榆溪河兩岸棚改項目的實施範圍。如改造完成,即可啟動城牆保護修復工作。

一人又一個好消息頻傳。可以想象未來四、五年,榆林中心城區區域的無限美好風光將以更加美麗的姿態出現的人們的視野當中,打造"陝甘寧蒙晉"最具影響力城市不只是目標,而是真的會很快變成現實!

榆林“大街”華麗轉身迫在眉睫,“塞上古城”要輝煌!

陝西省副省長白阿瑩曾帶領省文化廳、省旅遊局負責同志在榆林調研文化旅遊工作時強調:榆林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黃土文化、草原遊牧文化、邊塞文化和紅色文化等匯聚交融,使榆林薈萃了眾多獨具特色的自然和歷史人文景觀。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榆林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文化產業發展思路清晰、亮點紛呈,特別是榆林市搶抓機遇,創新模式,聯手陝文投集團等國有企業和民間資本成立了註冊資金達14億元的榆林文旅投資公司,充分體現了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建設文化強市的決心和氣魄,同時也為文化引領經濟轉型發展搭建了很好的平臺。榆林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具有很好的基礎和條件,一要儘快確定一批市級文化產業重點項目,通過大項目帶動,助推經濟轉型;二要通過政府扶持、企業運作的方式,加快推動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三要按照彰顯文化至高性、唯一性和建設國內外旅遊目的地的目標要求。

關於榆林老街旅遊未來模樣,重多網友為此提出富貴意見,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

1、榆林古城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城北的鎮北臺、城南的凌霄塔,形成一條中軸,有著“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之美譽。老街、四合院、古城牆歷史悠久,獨具特色,有獨特的旅遊發展潛力。榆林老街四合院也可以借鑑烏鎮“古鎮現代社區”的構想:在不破壞“形”和“神”的前提下,讓榆林古城四合院適當“現代化”。重新安裝管道煤氣、鋪設供水和排汙管道,所有的老房子裡都裝上電信寬帶、安裝抽水馬桶,在整個街區設置現代化的消防設施。老街中設置蔬菜市場、現代書吧、酒吧,包括星級廁所在內的社區設施等。整治工程完成後,有選擇地讓已經外遷的老榆林居民回遷原舊居,讓遊客感受富有特色的民風,很多遊客也喜歡在這種古老的環境中享受休閒情趣。古城四合院不光是給人看的,也是可以給現代人住的,可以給所有喜歡榆林古城的遊客舒服地住下來,可以發展榆林特色的民宿旅遊。

3、可依託打造創意文化產業、文化旅遊和進行巡迴演出等措施,走出一條“產業養事業”的光明道路。特別是弘揚傳統文化,核心是獨一無二的文化和手藝要當作生命傳承下來,有關部門健全補貼、獎勵等機制,尤其完善養老、醫療等制度,確保傳承人活出精彩,吸引年輕人入行。在變與不變中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傳承創新,傳統文化自然“常青常綠”。講好“榆林故事”就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讓暖暖的家國情懷充盈內心,有生力量代代相傳,方能兌現對歷史的承諾。只有這樣,老街區的歷史建築、非遺項目等得到傳承,方能吸引外地遊客的眼球。

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古街是古城的古街,不宜脫離古城談古街;古城也是榆林的古城,暫時還需要以榆林的整體形象帶動古城的形象。遊客來榆林旅遊的思路在於:榆林有足夠的旅遊景點、足夠的旅遊亮點、足夠的文化引力吸引我從千里之外慕名而來。

古城是千年古城,秦時上郡,一臺戍邊,特色是邊塞文化、戍邊文化、亦有豐富的佛教文化。因此,與其說筆者談的是要如何發展古街,倒不如說在談如何發展榆林旅遊。(一)老城改造——逐步改造,遷移人口至西沙、開發區、西南新區等區域;(二)民居保護——京城官員來榆任職和戍邊期間,帶來了大量北院派建築,榆林因四合院眾多也堪稱“小北京”,這些四合院建築有的規制完整,不乏官員當年的居所,但保護不善,持續居住致使大面積破敗;(三)古街發展——古街為千年古街,六樓騎街,特色是茶馬互市,形色人等大交融,古街的旅遊一定是“閒”的姿態,首先在交通上嚴格禁止任何車輛進入,但可以設置遊覽觀光的電瓶車或特色人力車;其次在業態上由目前的居民服務類向旅遊銷售類轉換;再者古街發展中允許並鼓勵老城老街居民宅院由居住用途轉變為商業經營用途。(四)城防保護——東山存在大量的城牆舊址,亟待嚴格保護,重建類的城牆需多加論證,儘量高度還原;(五)戍邊長城——榆林戍邊文化不是一座鎮北臺就能全部代表,長城遺址痕跡明顯,但長期疏於修繕,長城遺址如修繕重現,則有很多可繼續發散的旅遊項目。(六)宗教文化——無量殿、戴興寺、古塔寺(甚至波羅寺、青雲寺等),榆林寺廟道觀眾多,且多有輝煌的歷史,這一點在以往宣傳中稍有忽視;(七)沙漠文化——可組織各類大範圍的沙漠娛樂活動,榆林治沙博物館,國外友人治沙展示、治沙英雄展示、無定河溼地綠洲、沙漠湖泊、紅石峽等,開展“我在毛烏素種棵樹”的參與活動;(八)藍天涼夏——夏季避暑節,冬季避霾節。

5、一、實行交通管制,解決老街機動車及小型電動車分流的問題。作為一條志在打造成陝北“烏鎮”的文化長廊,就必須實現純粹的商業步行街模式。白天,街道上過多的電動車會影響遊客的體驗;而夜晚肆意穿行的機動車,更是給遊客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如何突破旅遊業的限制和保證居民的正常生活就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二、提升街區衛生水平,增加公共設施投用。老街的老是一種歷史的沉澱,並不等同於髒、亂、差。由於老街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缺少汙水地下管網、垃圾處理等設施,好多門市還是靠燒蜂窩煤取暖,垃圾箱和公共衛生間也相對較少。此外,作為一條定位為熱門景點的街道,更是缺少足夠的公共座椅供遊人休息,這些都是有關部門需要解決的問題。三、提升旅遊品質,強調老街特色。一座成功的旅遊城市要有它的主題、有它的靈魂。如何讓遊客主動舉起相機拍照?如何讓遊客主動購買紀念品?這就需要我們把靈魂注入到這條老街。在老街上建造可供合影留念的地方,這對於遊客來說是一個美好的回憶,而對榆林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免費的宣傳。相關部門應抓住遊客的心理,設計並通過專門的商店向遊客提供具有榆林特色的明信片等,讓遊客主動掏錢去購買他們希望帶走的回憶,這既是世界各大旅遊景點的一貫做法,也是政府通過旅遊創收最直接的方法。四、打造特色街道,提升商鋪格調。明確主題,統一街道商鋪風格,而不是現代和古典混雜,顯得不倫不類。主題的統一還應從細節上出發,例如店面牌匾、垃圾桶、路燈、街邊座椅等都應結合老街特點統一打造。

6、古香古色的四合院、風格迥異的古樓、形形色色的老式店鋪,榆林老街是榆林的名片、是榆林的亮點,榆林老街的過去、今天,尤其是明天勢必引人關注、引人深思。熟悉榆林老街的人都知道,榆林老街最大的魅力在於六樓、在於巷子、在於四合院、在於歷史,但是,真正有幾人能清楚六樓、巷子、四合院的具體位置、歷史?因此,首先要在街頭安置一些有創意的引導牌、宣傳欄,簡要介紹一下,這樣,既可以讓大家清楚各樓、巷子、四合院的位置、歷史,還可以讓老街因創意的引導牌、宣傳欄多些新的亮點。其次,榆林老街建設需要新的思路。榆林老街的古韻是富有特色的,但是,如果片面為了表面的古老,那麼,老街必然會呈現簡陋、破敗之象,而如果在保持原有建設風格的基礎上,對一些有損街容、街貌的古陋建築需要該拆的拆、該修的修、該改的改,甚至還需要加一些富有創意和特色的新建築,這樣老街就不會是一副一成不變的“老面孔”。第三,各店面的招牌需要大幅改動,雖然,有些店面的廣告牌有著獨特的創意,引人注目、觀賞,但是,不少店鋪的招牌缺乏獨創性、觀賞性,有的甚至有損老街形象。榆林是聞名天下的文化、歷史、旅遊名城,因此,要讓榆林老街亮起來,堪稱城市“飾品”的各店鋪招牌的設計必須富有創意和內涵,因此,有必要請一些有眼光、有品位的畫家、書法家及文人墨客參與設計、規劃,這樣,榆林老街必然會更有特色、更有魅力。第四,榆林老街還應該重視“榆林品牌”的建設。眾所周知,榆林糖棋子、佳縣馬蹄酥、綏德油旋、鎮川幹爐等是遠近聞名的傳統小吃,秧歌、道情、小曲以及剪紙、泥塑等是榆林人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因此,老街的發展應該是“榆林品牌”文化的推廣,有必要通過適當的引導、競爭,讓一些傳統美食在這裡落地、出新,讓一些傳統藝術在這裡亮相、出彩,這樣,進一步讓老街火起來、紅起來。第五,榆林老街是榆林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榆林老街的規劃、發展、宣傳等必然要和榆林城的方方面面緊密聯繫起來,尤其是對於外地人來說,沒有便利的交通、沒有必要的宣傳,恐怕連老街是什麼、在哪裡都不知道,因此,有必要在機場、火車站、汽車站、榆溪河畔、鎮北臺等處設立廣告牌、宣傳欄加以宣傳,還需要有一些交通信息的提供,這樣,既宣傳了榆林老街,也方便了遊客遊覽等。最後,我個人覺得榆林老街的發展不是一時一刻、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單單是政府的事情,因此,必須充分調動大家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