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执行难与执行不能

“法官啊,为啥我的案子还没执行下来呢?”

●我已经申请执行了?为啥还没拿到钱?

●打官司我给了诉讼费了,又耗费了那么长时间,你们拿钱不办事啊?

●找不到人?你们那么多高科技,就想不出办法,我就不信了!

●财产线索?我哪儿知道他有啥财产呀?这个是你们法院做的事儿,你们还不去查等啥呢还!

●没有财产?被执行人绝对给你们法官送礼了!我要举报你们!

●案子都一个多月了还没执行下来,执行局的人每天在养生是咋着呀?你们法院就是不作为!

都说“执行难”

那这个执行到底有多难?

“那么难的案子都打赢了,怎么执行就这么难啊?”

这是令申请执行人最绝望最难受最不理解的一个问题。

也是法院执行法官最头疼的问题。

什么是执行难

从通常意义上讲,执行难是指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人的权利难以实现。

执行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被执行人难找。部分被执行人法制观念淡薄,法律判决生效后,采取软拖、强顶、躲避,甚至以死相要挟等手段阻扰法院的执行。

第二、执行财产难动。特别是涉及到“僵尸企业”时表现的更为突出。现在大量的僵尸企业存在,整体实际上不能执行,在个案上就表现为执行难。加剧了法院的执行难度和社会对执行难的感受;还有因为部分财产本身权利混同的复杂性,以及被执行人自己或者伙同他人伪造混同权利或者优先权利,让已经被查封、扣押、冻结的执行财产,难以执行或者难以变现。

第三、协助执行单位难求

。在一些案件的执行中,确实需要相应单位协助执行,比如说银行、保险公司,但法院跟它们不是领导关系,实践中不予配合的情况一旦出现,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一个是降低成效,让执行人员苦不堪言,其次是耽搁了宝贵的执行时机。

第四、执行部门不力。法院执行手段匮乏、执行措施不力或出现消极执行,以及有关人员干预执行。

理性看待执行难与执行不能

被执行人有钱就是不还,即使口水喷满身

也无所谓,这种情况,真的是太多了

理性看待执行难与执行不能

有些部门不协助执行,也是常有的现象

大家眼中的执行难,法院的判决下来了,但最后我没有拿到钱,不能得到履行了,就是执行难,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概念混淆了,叫“执行不能”

什么是执行不能

执行不能指的是对于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即使人民法院穷尽一切手段和措施,仍无法查找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或找到部分财产尚不能清偿所有债务,申请执行人亦未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属于客观上无法执行。

理性看待执行难与执行不能

为了把钱要回来,我们执行干警也是操碎了心

二者区别

执行不能与执行难最大的区别在于,执行不能案件是客观上的执行不能,人民法院、执行人员、申请执行人都为生效判决的实现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因被执行人客观上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或案件本身暂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条件,以及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而非执行难中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

“举例说明”

民间借贷,比如说一些人愿意支付高额的利息借钱,群众愿意把钱借给他。当他从你这里掏走了很多钱以后,需要还钱的时候,此时他手里已经没有钱了并且还欠了很多人的钱,这个时候你要不回的原因,是因为你在进行民事交往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交易风险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树立一个客观执行不能的风险意识。

So,亲爱的申请人,我们非常理解你们的感受,钱要不回来,我们也很着急。在执行这个长征路上,我们执行干警首先会从自身抓起,坚决避免选择性执行、消极执行、乱执行的现象发生,然后跟你们一起奋战在“要钱”、“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前线上。

执行难的帽子太大,请理性看待执行难与执行不能,要不然就只能给执行干警们颁发一个委屈奖了!

执行不能不等于执行难,请理性看待

理性看待执行难与执行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