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政敵,趙匡胤採取了這一招,不得不說,高,實在是高!

面對政敵,趙匡胤採取了這一招,不得不說,高,實在是高!

全文1056,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1

-THE FIRST-

公元960年正月,後周大將,時任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在陳橋驛站發動兵變,率大軍回師京城開封,一舉奪取了皇權,創立了新朝。

由於趙匡胤當時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歸德軍節度使,故立國號為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當時,陳橋兵變的消息傳回京城的時候,後周皇宮此時正是早朝時分,突如其來的兵變噩耗,立刻使整個朝堂亂成了一鍋粥。

朝堂之上,哀嘆之聲不絕於耳。

負責戍衛京城的後周中央侍衛禁軍副總司令(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此時如夢方醒,他立刻飛奔回家,準備組織最後的抵抗。

面對政敵,趙匡胤採取了這一招,不得不說,高,實在是高!

黃袍加身

2

-THE SECOND-

【最後的殉難者】

當其時,趙匡胤的先頭部隊在部將王彥升的率領下已經疾馳而入京師,正好撞上失魂落魄的韓通副司令。

王彥升彷彿看到了一塊到嘴的美味,立刻發起狂來。

不知他是出於公報私仇還是忠心事主,反正趙匡胤關於善待皇后、大臣、百姓的三條禁令都已經被他扔到後頸窩裡去了。

結局充滿了血腥:韓通一家老小慘遭屠殺,包括那位身殘志堅的有志青年——韓橐駝。

在這場兵不血刃的政變中,韓通幾乎成為了後周王朝唯一的殉葬者,雖然不夠聰明,但是夠有骨氣!

連大名鼎鼎的韓瞪眼都成了韓閉眼,還有誰再敢自討沒趣?

巡防隊長王彥升很快就控制了京城的局面,將道路清理得乾乾淨淨,靜候主子的到來。

趙匡胤的數萬大軍得以順利進城,掌控時局。

面對政敵,趙匡胤採取了這一招,不得不說,高,實在是高!

趙匡胤

3

-THE THIRD-

【向韓通同志學習】

趙匡胤登基之後,對於原後周王朝的重臣——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及樞密使吳廷祚等,均予以留任,並加封 “司徒、司空”之類的榮譽稱號,其他後周朝臣也基本保持不變,同時大派紅包,厚加賞賜,人人有獎,皆大歡喜。

而帝國的殉葬者——韓通則被加封為中書令並厚葬,反正人已經死了,封號怎麼給也不心疼。

更重要的是,趙匡胤急需樹立一個忠義的典型,因為大宋王朝需要更多的赴死之士。

所以,韓通自然而然地成了首選,大宋王朝很快掀起了一輪“向韓通同志學習”的熱潮。

不過,這裡有一個細節需要提醒一下下。

大宋立國之後,趙匡胤偶爾駕幸開寶寺,寺內正好有韓通及兒子韓橐駝的壁畫像,嘴上標榜忠義的宋太祖看著這幅“忠臣”畫像,越看心裡越堵得慌,一個眼色,手下人心領神會,於是,該扔哪,扔哪去。(“太祖幸開寶寺,見通及其子畫像於壁,遽命去之。”)

而那位不遵禁令,“擅殺”韓通的渾人王彥升,儘管第二天就被關進了小黑屋,閉門思過,不過,鑑於小夥子在打擊犯罪、維護治安方面確實很有一套,經過領導反覆“研究”,不久之後,小王同學榮升首都公安局局長(京城巡檢)——不是心腹恐怕撈不著這樣的美差吧?

4

-THE FORTH-

【天威難測】

可見,趙匡胤拿死人大做文章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宣揚忠君愛宋的思想。

說白了,就是告訴天下臣民,現在大宋王朝建立了,你們要安分守己,要像韓通忠於後周那樣忠於大宋。

肉體上毀滅,精神上升華。

趙匡胤夠狠!

不過這樣的手段其實很矛盾。

一方面,趙匡胤希望忠於後周的大臣越少越好,至少現在不要惹是生非;而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忠於大宋的臣民多多益善,最好現在開始就準備為國捐軀。

你看,同樣是個忠字,卻讓他玩出了這麼多的花樣。

帝王的心思就是這麼奇怪。

沒當皇帝前,惟恐天下不亂。

當了皇帝后,只求天下不亂。

所以,皇帝的心思你千萬不要猜,你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和珅那樣的功力。

所謂天威難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趙匡胤如此手腕,不得不說,高,實在是高!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呢?

歡迎留言評論!

面對政敵,趙匡胤採取了這一招,不得不說,高,實在是高!

古城開封

給你有料、有趣、有深度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