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條河,我國領土會大幅度縮水

沒有這條河,我國領土會大幅度縮水


不僅如此,秦國作為戰國時期的小諸侯國,也常為他國所覬覦,六國會盟,妄圖謀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長期的備受歧視,四面危機,促使秦孝公喊出:“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勒國恥碑,發求賢令。自孝公起,秦歷代君王的奮發圖強(胡亥除外)是大秦崛起的先決因素,商鞅變法是秦國崛起的後發因素。

即使是沒有統一六國前的秦國,也為中原文明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沒有秦國長期以來的抗擊匈奴,抵禦東胡,中原文明的發展將不會那麼順利。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平定中原後,立即派出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接著,又揮師五十萬南下,平定“百越”。

為儘速征服嶺南,秦始皇下令開鑿靈渠。此項艱鉅的任務,交由監察御史史祿和3位石匠擔綱。古人感佩於史祿開鑿靈渠居功至偉,稱讚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氣卷波瀾。”興安縣也留下了為紀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將軍墓”。

沒有這條河,我國領土會大幅度縮水


歷3年艱辛,這條體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科學技術偉大成就的人工運河,終於鑿成通航。正是這條運河的修建,讓秦始皇能夠征服嶺南地區,讓嶺南地區正式劃入中國的統治,而這條運河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沒有這條河,中國疆域將減少一半,至今仍在用,不是長江黃河!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靈渠連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佈華東華南的水運網。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加強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來,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靈渠雖經歷代修整,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沒有這條河,我國領土會大幅度縮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