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对他有太多的误解,有人誉他为“世间豪杰英雄士”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听着林俊杰写的这首三国,让我想到了在三国时期那些为主出谋划策的谋士。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就如歌词里写的,烽火连天战不休,其中尤以刘备、曹操、孙策为典型代表。有领导就有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军师,最著名的当属刘备三顾茅庐,三请诸葛亮了。然却在后世中也流传着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诸葛亮与周瑜谁之才能较胜一筹,也无法去计算,因为他们各为其主,谋略智能都非常人能比,而且周瑜的谋略不比诸葛亮差,而且他还精通音律,在江东,周瑜有着"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三国演义中对他有太多的误解,有人誉他为“世间豪杰英雄士”

周瑜还是孙策之好友,他曾为其扫荡江东之乱,多次为其出谋划策,助其成就大事,但其实他一开始并不是直接投奔孙策的。最初袁术曾想招其为将,但他却觉得袁术没有成大事的本事,因此拒绝于他,之后才正式投奔于孙策,开始与孙策南征北战,并肩作战,并为江东的基业打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的信任,这也算的上千里马与伯乐了。而在《江表传》中也记载过,曹操曾派能说会辩之人游说周瑜,希望周瑜能为他所用,然却早周瑜回绝。

三国演义中对他有太多的误解,有人誉他为“世间豪杰英雄士”

孙策于公元200年遇刺身亡,在他临死前将国家之重任托付于周瑜,在公元202年,也就是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术后,下责令书,要求当时继位的孙权将其儿子作为人质送到曹操那儿,作为一国之主,自然是不愿受人之胁,但却因没有强有力地支持,又有点摇摆不定,在这方面,周瑜全面反对送人质于曹,并将其中厉害分析与孙权,孙权听其言未将人质送与曹操。

三国演义中对他有太多的误解,有人誉他为“世间豪杰英雄士”

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他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而在历史上火烧赤壁的主意乃出自周公瑾,但在三国演义中为凸显诸葛亮的才能,将周瑜有些弱化,将火烧赤壁的全部功劳归于诸葛亮,严格说起来这是对周瑜的不公。

对于周瑜的死,在三国演义中是被诸葛亮气死的,然历史真相却是在公元210年,周瑜在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得了重病,在巴丘逝世的。

三国演义中对他有太多的误解,有人誉他为“世间豪杰英雄士”

“既生瑜,何生亮”也并非三国演义中所说,因其嫉妒诸葛亮而所说,而是在表达对诸葛亮敬仰之情,这样看来,周瑜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心胸狭隘。其实“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并不完整,经常被人忽视,那就是“君未归,孤何安”,周瑜曾多次想游说诸葛亮,让他能为东吴效力,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位置让与诸葛亮,这可以看出周瑜之胸襟。范成大曾誉周瑜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对人要有全面的认识,片面的认识会导致对历史的误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