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乾隆写了4万首烂诗,却没几人知道,他这首诗值得流传千古

中国作为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无数能人将士流传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就连皇帝也不外如是。在清朝皇帝中,乾隆绝对是数一数二爱作诗的皇帝,别人靠质量取胜,他则是以数量出名,一生写出了四万首烂诗,比李白杜甫要多得多了。只是,乾隆的诗却多被嘲讽,独独有一首值得流传千古。

都说乾隆写了4万首烂诗,却没几人知道,他这首诗值得流传千古

剧照

乾隆之所以作诗会被别人嘲笑,原因在于三点。其一,乾隆作诗水平不高,却爱自创典故,经常让读者读得一头雾水。就好比,在《读项羽记》中,他自创了一个蛙声紫色的典故,任是别人想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从哪来的,还以为自己学识太少,没有读到相关的典故。只是,皇帝毕竟万人之上,就算文官再怎么不服他的作品,为了保住乌纱帽,无人敢跟皇帝提意见。

其二,乾隆作诗为显学识,总爱用生僻字。他曾写过一首诗,诗中鸂鶒双飞鹭拳独这一句,几近无人知道前两个字怎么读,除非专门去查查字典。而乾隆不仅没有改进,反而以之为荣,在生僻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后半生远到一定程度,都不知在哪条路上深造了。

都说乾隆写了4万首烂诗,却没几人知道,他这首诗值得流传千古

剧照

其三,乾隆爱作诗也就罢了,偏偏还在诗中自我吹嘘,容易引发别人的反感。曾在《秦淮歌》中,乾隆自喻为秦始皇,表示自己功勋赫赫,乃千古一帝。

有了这些诗的存在,乾隆在去世后会遭到万千嘲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在这四万首诗中,偏偏还有一首好诗,名为《西师底定伊犁捷音至诗以述事》,足以流传千古。

都说乾隆写了4万首烂诗,却没几人知道,他这首诗值得流传千古

乾隆剧照

在此诗名中有这么一句话“西师底定伊犁”,看似稀松平常,实则饱含了三代皇帝的辛酸苦楚。为了平定新疆的叛乱,清朝三代皇帝耗尽心力,花费七十年时间,这才收复了伊犁。尽管诗句的质量跟平常比高不了多少,却记录了清朝收复失地这一珍贵感动的瞬间,值得人们反复回味。因此,独独这一首诗,后世给予了好评,值得人们争相吟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