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尋找延邊的歷史遺蹟——延吉道尹公署樓(2)

「原創」尋找延邊的歷史遺蹟——延吉道尹公署樓(2)

站在高處俯拍一張全景

延吉市有個不為人知的歷史建築,就是這個道尹公署樓

「原創」尋找延邊的歷史遺蹟——延吉道尹公署樓(2)

這個樓是愛國將領吳祿貞在清朝末期修建的

「原創」尋找延邊的歷史遺蹟——延吉道尹公署樓(2)

位於幾個樓的中間

「原創」尋找延邊的歷史遺蹟——延吉道尹公署樓(2)

莊重樸素的清朝風格

「原創」尋找延邊的歷史遺蹟——延吉道尹公署樓(2)

樓的背面

高句麗、渤海、女真等等我們在小說中偶爾會看到的少數民族,有一部分就是在延邊這個地區活動,他們是不是一直被我國的歷朝歷代統治和牽制呢?關於他們的傳說和故事,也都寫在我們的歷史書籍裡。

「原創」尋找延邊的歷史遺蹟——延吉道尹公署樓(2)

標識

關於這位愛國將領吳祿貞,更主要的是下面這些資料所介紹的內容

“間島問題”純屬日本帝國主義一手策劃出來的。“間島”原是龍井市光霽峪前,圖們江中泥沙淤積成的,長10裡、寬1裡的小沙洲,我國稱為江通灘,也叫夾江或假江。韓人呼為“斜米”意思是“江洲”。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中、韓兩國仍劃定以圖們江為國界,這塊地方位於中國一側,無疑是中國領土。

從同治八年(1869年),因圖們江南岸韓國鍾城一帶鬧災荒,大批饑民紛紛渡江越墾謀生。自光緒初年放荒後,韓國農民更是蜂擁而來,租種田地,每年向中國越墾局納租銀八百餘兩。光緒七年(1881年)韓民於圖們江北岸私自挖掘一條水溝,使江水分出,致使這塊灘地介於一江分派之中。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韓國官員李範允行文清政府越墾局,指假江為間島,從此才有“間島”這個名稱。翌年,兩國邊吏會訂章程十二條,其中第八條稱:“古間島即光霽峪假江地,向準 鍾城韓民租種,今仍循舊辦理”可見所謂“間島”,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只是准許韓民租種而已。這鐵一般的事實,就連日本駐華公使內田康哉也是承認的。1904年內田與中國外務部晤談時說:“中、韓交界之圖們江有一間島地方”仍然指圖們江中之假江為“間島”。

直 到日俄戰爭後,韓國淪為日本的“保護國”,日本帝國主義才不顧事實,捏造出一個所謂“間島問題”,妄圖侵吞中國延邊一帶沃土,而且隨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胃 口的不斷增大,這塊“間島”地方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它把我國吉林省延邊一帶的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四縣地方,都囊括在它所臆造的“間島”範圍之內。

三.吳祿貞不懼外強,保住延邊這塊領土

清末那麼多次的對外交涉中,幾乎無一不是以簽訂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條約而告終!丟失了多少土地,賠掉了多少銀兩?而“間島問題”之爭的結果是唯一的例外,那是因為當時是由一位民主革命者,後來被孫中山譽為“蓋世之傑”的吳祿貞親自處理的。

他是不是我們中國的民族英雄呢?

「原創」尋找延邊的歷史遺蹟——延吉道尹公署樓(2)

現在新的延吉行政大廳就在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