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马金凤有什么艺术成就?

科普历史

(文/五花肉)

她是梅兰芳的弟子,她是豫剧马派创始人,她是六大豫剧花旦之一,她是非文化遗产传承人,"洛阳牡丹"⋯⋯众多的身份成就一个优秀的豫剧艺术家。

一出《穆桂英挂帅》响彻大江南北,也让马金凤火遍全国,说起马金凤记忆里便是春节戏曲晚会上看到的她的表演,身段、唱腔无不上乘,自有一番独特的风格。

马金凤是个苦命的孩子,早年沿讨至河南开封拜师学艺,7岁登台,14岁便担任剧目主演,之后在戏剧舞台上开始发光发亮。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包括《穆桂英挂帅》《杨八姐游春》《花打朝》《花枪缘》,她的唱腔糅合豫东调和二八板,在辅之以山东梆子的音调,自成一番韵调。


她扮演的角色中年岁都比较大,没有少女的明媚娇柔,而是成熟女性的风姿韵味,尤以穆桂英这个角色最为突出,将穆桂英的英姿飒爽和气宇轩昂塑造的入木三分。

马金凤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2011年她获得豫剧终身成就奖,在豫剧历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笔。


五花肉wd

马金凤,女,汉族,1922年生,祖籍山东省曹县。2006年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

马金凤,原姓崔,其父崔合利是民间艺人。她5岁开始随父学唱河北梆子,7岁登台演出,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

1930年,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改唱豫剧,并曾受教于燕长庚、翟彦身等名师学习祥符调、豫东调和豫西调的唱法;1953年到上海演出《穆桂英挂帅》时,曾得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具体指教,并被梅兰芳收为弟子。

马金凤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解放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老征东》进行整理易名为《穆桂英挂帅》。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京城,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穆桂英挂帅》。该剧影响全国,至今盛演不衰,尤其那“五十三岁又出征”的成套唱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马金凤是豫剧“马派”艺术的创立者、“豫剧五大名旦”之一,是20世纪中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中国帅旦戏曲创始人。其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都已拍成戏曲艺术片。

马金凤的声腔以豫东调为主,融合了祥符调、豫西调的基本特点,具有高亢、明快、清新的特点,其演唱以小嗓为主、大嗓为辅,声音坚实、柔韧,吐字清楚;表演细腻、洒脱、生动逼真,自成一家,被称为“马派”。曾获得“豫剧功勋杯演员”和“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等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

1956年,马金凤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主演《穆桂英挂帅》获演员一等奖;1983年,她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为中组部直接联系的专家);1994年,荣获“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2004年,她被文化部授予“表演艺术成就奖”和“终身艺术成就奖”;2011年,被第二届中国豫剧节组委会授予“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2013年,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马金凤一生教授弟子无数,可说马派弟子遍及全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