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名家馬金鳳有什麼藝術成就?

科普歷史

(文/五花肉)

她是梅蘭芳的弟子,她是豫劇馬派創始人,她是六大豫劇花旦之一,她是非文化遺產傳承人,"洛陽牡丹"⋯⋯眾多的身份成就一個優秀的豫劇藝術家。

一出《穆桂英掛帥》響徹大江南北,也讓馬金鳳火遍全國,說起馬金鳳記憶裡便是春節戲曲晚會上看到的她的表演,身段、唱腔無不上乘,自有一番獨特的風格。

馬金鳳是個苦命的孩子,早年沿討至河南開封拜師學藝,7歲登臺,14歲便擔任劇目主演,之後在戲劇舞臺上開始發光發亮。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包括《穆桂英掛帥》《楊八姐遊春》《花打朝》《花槍緣》,她的唱腔糅合豫東調和二八板,在輔之以山東梆子的音調,自成一番韻調。


她扮演的角色中年歲都比較大,沒有少女的明媚嬌柔,而是成熟女性的風姿韻味,尤以穆桂英這個角色最為突出,將穆桂英的英姿颯爽和氣宇軒昂塑造的入木三分。

馬金鳳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家,2011年她獲得豫劇終身成就獎,在豫劇歷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筆。


五花肉wd

馬金鳳,女,漢族,1922年生,祖籍山東省曹縣。2006年豫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戲劇類,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

馬金鳳,原姓崔,其父崔合利是民間藝人。她5歲開始隨父學唱河北梆子,7歲登臺演出,與父同臺演出了《三義記》《劉二姐趕會》,嶄露頭角,被譽為“七歲紅”。

1930年,拜豫劇名演員馬雙枝為師,改唱豫劇,並曾受教於燕長庚、翟彥身等名師學習祥符調、豫東調和豫西調的唱法;1953年到上海演出《穆桂英掛帥》時,曾得到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具體指教,並被梅蘭芳收為弟子。

馬金鳳14歲正式登臺演出,經常上演的劇目有《老徵東》、《羅煥跪樓》、《三孃教子》、《對花槍》等。解放後,馬金鳳與劇作家宋詞合作,對《老徵東》進行整理易名為《穆桂英掛帥》。1956年進京演出《穆桂英掛帥》轟動京城,被譽為“真國色”的“洛陽牡丹”。

1958年中央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穆桂英掛帥》。該劇影響全國,至今盛演不衰,尤其那“五十三歲又出征”的成套唱腔,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馬金鳳是豫劇“馬派”藝術的創立者、“豫劇五大名旦”之一,是20世紀中舞臺生命最長的豫劇表演藝術家之一,中國帥旦戲曲創始人。其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都已拍成戲曲藝術片。

馬金鳳的聲腔以豫東調為主,融合了祥符調、豫西調的基本特點,具有高亢、明快、清新的特點,其演唱以小嗓為主、大嗓為輔,聲音堅實、柔韌,吐字清楚;表演細膩、灑脫、生動逼真,自成一家,被稱為“馬派”。曾獲得“豫劇功勳杯演員”和“豫劇藝術終身成就獎”等殊榮,被稱為國寶級豫劇大師。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等。

1956年,馬金鳳參加河南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會演,主演《穆桂英掛帥》獲演員一等獎;1983年,她被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專家”稱號(為中組部直接聯繫的專家);1994年,榮獲“中國豫劇名旦功勳杯”;2004年,她被文化部授予“表演藝術成就獎”和“終身藝術成就獎”;2011年,被第二屆中國豫劇節組委會授予“豫劇藝術終身成就獎”;2013年,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予 “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馬金鳳一生教授弟子無數,可說馬派弟子遍及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