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栋伟:现在入场互联网金融晚不晚?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EMBA授课时,有学员询问说,现在网络借贷管制日趋严格,陆金所、蚂蚁金服、拉卡拉之类企业又形成了多寡头局面,现在如果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发展,是不是晚了?


一、我们先看看,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突然就蓬勃发展到了“顶点”。

实际上,网络借贷,此前叫做P2P,也就是债权众筹,是从2007年即开始在国内起步发展。但是在2013年,国内市场才开始正式较大频率的出现了互联网金融这个词汇。这个爆发原因,是因为社会技术发展同时满足了几个条件:

1、移动互联网的真正普及。

2013年4G牌照正式下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开始快速发展,让社会公众有充分的时间和渠道接触新事物。

2、移动支付的全面成熟。

3、余额宝成功开展了互联网理财教育示范工作。

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通过全民参与的狂欢,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理财以及互联网理财的教育工作。

在这3个大因素的影响下,互联网金融行业一时锣鼓喧天,直到“e租宝”在2015年12月16日被立案侦查,以及接下来成批出现的平台道德风险爆发。

二、我们再看看,现在互联网金融的要素配置齐备了吗?

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不管业务类别有多少,归集起来就是三个层面:

1、互联网支付(含电子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构成的基础层

2、互联网征信构成的连接层

3、一切采用众筹模式构成业务核心的应用层

互联网支付目前已经相对成熟,事关资金融通的基础设施,所以央行直接管理。虽然互联网企业的第三方支付暂时取得了较大比例的市场份额,依然逃不出银联+网联的平台。这个领域看起来要素比较成熟,创业可能性也几乎不存在了。

互联网征信业务,则是一片空白。

早在2015年1月,中国央行就下发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但时至今日,中国首批个人征信业务牌照仍迟迟不发。8家个人征信机构为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拉卡拉信用、北京华道征信。

张栋伟:现在入场互联网金融晚不晚?

但是,2年过去,2017年4月21日,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公开宣布“这八家机构实际开业准备的情况,离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差距那么大,没有一家合格,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8家都不合格,固然是和我国现实情况的数据分割存在、混业经营、中立机构缺失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根本的结果就是:依然没有征信体系。

互联网金融,就是要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里复制一个现实的人。而我们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房产,都还做不到联网查询呢。

所以,只要征信要素配置没有完成,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始终就处于0-1之间的未启动阶段。

所以,什么时候入场都不晚。

三、我们最后看看,互联网金融有什么可以做的机会。

上面已经提到过,互联网金融市场是由三个层面构成的。所有应用层面,都是众筹模式。

众筹是一种金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众筹对现有产业结构和业务模式的改造,就会产生重构商业模式的新业态。

从应用角度看,众筹业务在经历了15年泡沫、16年细分之后,正在焕发生机。目前出去授课时,已经很少再有学员把众筹当成是凑份子吃火锅了。

互联网金融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