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這些地名,一聽就特別讓人嚮往!

广元这些地名,一听就特别让人向往!

廣元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

有一些地方

你光是聽到名字

瞬間就感覺

如詩如畫一般美好

非常令人嚮往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

廣元這些美好的地名

有著許多的歷史人物

有著許多的傳說和故事

水磨溝

广元这些地名,一听就特别让人向往!

當地傳說,“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幸蜀避難,戰亂平息後,玄宗回京,路過此處,縱馬躍臺,馬用力過猛,踏垮“鍾石”,玄宗墜落臺上,馬卻掉入豁口,身陷溝谷,馬尾露外,故成此瀑布。

將軍橋

广元这些地名,一听就特别让人向往!

1236年8月,蒙軍50多萬人由漢中向西南進攻曹友聞軍扼守的仙人關、利州路,意欲南下入蜀。

蒙軍來犯,曹友萬衝出陣前迎戰,往來搏殺,身上留下數十處刀傷箭傷,便命令諸軍舉火為號。曹友聞遣諸軍全面迎戰,並親率精兵3000人奮勇衝殺。曹友萬衝出來與友聞會合,兩軍死鬥,血流20餘里。

到黎明時分,大量蒙軍蜂擁而至,再以鐵騎四面包圍。血戰更激,曹友聞、曹友萬、曹友諒兄弟皆戰死,宋軍全軍覆沒,蒙軍長驅直入四川。

南宋滅亡,元朝建立後,廣元百姓繼續使用曹友聞率兵士在王家溝搭建的圓木橋通行,並把圓木橋叫做將軍橋。後來百姓集資把木橋改建成長11.4米,寬7.7米,高6米,跨3.8米的單孔石拱橋,在石橋旁鐫刻曹友聞石像。

1996年,石拱橋在城市建設中被拆除,但“將軍橋”的地名卻深深植根在百姓心中。

牛頭山

广元这些地名,一听就特别让人向往!

當地傳說:據說是當年姜維兵困牛頭山,將士無水飲用,姜維焦急萬分。當夜諸葛亮託夢給姜維,要設姜維井壇拜水。於是姜維立即派人挖一口井,搭起祭臺,燃點香燭祭拜。拜了一天一夜之後,便派兩名士兵去井邊察看,回報說“無水”姜維當即將兩士兵斬首,後又派一名衛士前去察看。此衛士去井邊一看,確實無水,但怕回去稟報又要殺頭,於是便仔細觀察井的四壁,突然發現有一塊溼潤處,再仔細看,有水珠兒掛在壁上,他驚喜若狂,便找來一些鄉民,順著水珠浸出的地方開挖,不到一個時辰,把井幾乎挖成了一個長方形,搬掉一塊大石頭後,涓涓泉水汩汩流淌出來,很快積了半池水。衛士非常高興,飛報姜維說:“有半池水。”姜維大喜說:“有半池水也夠飲用了。”從此以後,牛頭山這口井就一直保持著半池水,從未滿過,也從未乾涸過,水位始終保持不變。後來人們為懷念姜維拜水,就把這口井稱作“姜維井”。有趣的是這口井的水隨嘉陵江清而清,隨嘉陵江濁而濁,堪為一大奇觀。

天曌山

广元这些地名,一听就特别让人向往!

天曌山是一座宗教文化十分發達的佛教、道教名山,包括始建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梵天寺、始建於唐朝的西禪寺、佛光寺以及後建的道教建築艮臺觀等。後因戰火損毀,天曌山歷史文化資源遭受極大破壞。建國後,在政府的支持下,由中國佛教協會特邀理事、大德高僧淨天法師主持,恢復重建了梵天寺和佛光寺,新都寶光寺濟善法師籌建了西禪寺,延續了廣元天曌山的佛門香火。

皇澤寺

广元这些地名,一听就特别让人向往!

皇澤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原名“烏奴寺”,一名“川主廟”,相傳是為了紀念李冰與二郎的。唐貞觀年間,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任利州都督時,武后就出生於此,建立武周政權以後,施脂粉錢修建當時已具規模的川主廟,後取“皇恩浩蕩,澤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澤寺”。據明代陳鴻恩所撰《皇澤寺書事碑》載:“皇澤寺相傳為武后創”,清代張邦伸《雲棧記程》中也說:“武后秉政,建皇澤寺於此”。

劍門關

广元这些地名,一听就特别让人向往!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以漢德縣(治今漢陽鎮)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於此地“鑿石架空為飛樑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謂之劍閣,成為軍事要隘。

自隋朝以後,陝甘入蜀改道由葭萌縣越牛頭山,經達摩戍(民間稱大木樹),直抵劍門關口,小劍至大劍關口的棧閣道漸廢,“劍閣”之名亦由劍閣道的簡稱成為劍門關的別稱。因此,自唐至清的許多史籍中使用的“劍閣”、“劍門”之名均指劍門關一地。民國二年(1913年)改劍州為劍閣縣後,“劍閣”才專指縣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