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丰镐遗子/书文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请关注“睁眼看西安”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沣河是长安西郊的一条大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为古长安八水之一,发源于终南山鸡窝子,全河可大致分为三段:“户县秦镇以上为上游,秦镇至长安客省庄为中游,客省庄至咸阳入渭口为下游”。80公里的沣河流域有四个“张村”,分为“东张、西张、南张、北张”。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四个张村】

沣河在客省庄有个老龙口,原为沣河故道,走向西北直达渭河,老河道水枯之时,布满黄沙,故名“沙河”。在沙河下游西安市长安区高桥街道和咸阳市秦都区钓台街道结合部有个东张村和西张村,隶属咸阳所属,本村相传原是汉朝周亚夫细柳大营的东帐和西帐所在,古名:东帐村和西帐村。在沣河的上游鄠邑区秦镇(原户县)和长安区兴隆街道的交界处沣河东岸也有两个古村名曰:北张村和南张村,隶属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管辖。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咸阳市秦都区:东张村、西张村】

说起“兴隆”在长安乡镇里面名气不大,但要是说起“三星城”那一块,可又人尽皆知。兴隆街道办,古名甘河镇,本镇的渊源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南山的滈河流经本村。汉武帝在今斗门镇一代修建操练水军的昆明池,汇集潏河和滈河开挖了一条新人工河,即今天在郭杜镇汇集流到秦镇的交河。交河修成,流经本村的滈河断流,干凅无水,故名干河。唐朝时期干河两岸聚民成村,因“干”字不雅,又有“乾河村”和“甘河村”的叫法。明代设甘河里,清朝前期设甘河镇,后改为兴隆镇。解放后改名兴隆乡,后合并沣惠乡,于2007年设立兴隆街道办。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西安市长安区:南张村、北张村】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沣惠渠】

沣惠乡得名于沣河东岸流经此地的沣惠渠。早先的南张村和北张村就隶属于合并前的沣惠乡。沣惠乡原先的乡政府在沣惠村,沣惠村就是今天要说的南张村。沣惠村南邻洨河,西靠沣惠渠,关于本村由来,根据村中戏楼镶有唐永徽年间碑石记载:汉天子于上林苑围猎,文云“天有好生之德,人当效之。网开一面,不绝珍禽异兽。南张一面,放南山之鹿,北张一面,放沣滨之麋”。说的是沣河一带汉朝时期是皇家上林苑的狩猎场。汉武帝狩猎时,会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张开大网,将猎物的活动范围收在大网中,再进行猎杀,不过汉武帝也有好生之德,为了不将所有珍禽异兽赶尽杀绝,有时会在南边张开网,也有时会在北边张开网,放出一部分动物逃生。成语“网开一面”说的就是这个事。在南边张开网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南张村,在北边张开网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北张村。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南张村】

北张村很好找,在秦镇沣河对岸,北张村和秦镇最早靠横跨沣河的“广济桥”相连,秦镇在沣河西,北张村在沣河东。北张村是长安西片较大的一个村庄,有北张一村,北张二村,北张三村,北张四村共计4个村28个小队,村民过万。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北张村】

北张村位于沣河东岸,曾发现了大量原始社会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村落,称陕西龙山文化,足见此地远古时期既有人居住。

《诗经》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有“丰水东注,维禹之绩”。所谓的“丰水东注”古丰水即今陕西长安的沣河。东汉经学家郑玄,在其所注毛诗中对这句笺云:“昔尧时洪水,而丰水亦泛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洞,东注于河,禹之功也。”可见大禹时期先人便在这里治理过洪水。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平等寺】

西周在沣河西建立丰京,在沣河东建立镐京,并以此为都。现在北张村与河对岸邱家庄、吴家庄之间有明朝的平等寺,就是周文王修筑的灵台遗址。

《诗序》记载:“天子有灵台者,可以观天象,周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根据《左转》记载:秦穆公时期灵台建筑还在。到了唐朝《括地志》记载:“灵沼今无复处,惟灵台孤立,地面建筑全无。”《咸宁长安续志》记载:“平等寺即周灵台,台基尚存,惟寺宇多圮,平等之名相传始於元时,以阎罗有平等王之号,遂得名,主奉周文王”。

现在每年北张村联合贺家和邱吴还给平等寺送香火。可见西周时期作为京畿之地的北张村一代已得到重点开发,是名副其实的京畿重地。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沣河】

秦朝时期北张村此地隶属杜县,秦朝在西周文王“灵圜”的基础上修建了上林苑,后毁于秦末战火。汉朝初年,百废待兴,开放秦朝上苑林,让农民种地,至此上林苑化为农田,谁想好景不长,到了汉朝汉武帝的时候为了游玩打猎,就派官员扩建上林苑。强令迁徙农民,在秦代的苑址上扩建成巨大的汉朝上林苑。堪称“皇家园林”的代表,隶属长安县。当时上林苑禁止百姓进入,根据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记载:上林苑有5塬8水11池12宫25观36苑。东汉初期班固在写《西都赋》时上林苑已是一片废墟了。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北张造纸】

唐朝时时,长安城内设57坊1市,城外设59乡295里,北张此地叫做“大统乡北张里”,由此可见北张村出现不会晚于唐朝。当时村民借沣河水利之便,开始造纸,原材料以构树皮、麦秸秆为主,因技术精湛远销海内外,随成为宫廷贡纸,本村也被称作“御纸坊”。至此以后千百年来,造纸一直称为本村的支柱产业,所以本村原有“蔡伦庙”。唐玄宗天宝年间皇帝派太监卢广特意在沣河监修木桥一座,连接秦镇,也就是后来的广济桥,此桥最后毁于沣河洪水。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城隍庙】】

在宋朝时期,据宋敏求《长安志》载“长安县设设3镇6乡6里”,北张村此地叫做“苑西乡”南张村此地叫“封邑乡”。明朝隆庆年间长安城外设5乡41里,北张村隶属“苑西乡”,苑西乡有10里,其中就有北张里。丰邑乡有7里,其中就有“南张里”。

当时本村造纸行业规模日益兴旺,成为纸业南北集散地,商贸异常发达。明朝万历二十四年户县知县王九皋捐俸银50两为倡导,向民募集重修沣河桥,得到盐商李良贵赞助百金并任监工,修筑木柱百孔桥。桥高3丈,宽2丈,长约一里,行人宽敞,车驶安全。王九皋撰碑记,命名为"三秦广济桥",当时的集市就在广济桥头, 北张里开始设镇,成为北张镇。

北张村成了集镇,修了城墙,墙基六尺,高丈余。按照有城就有城隍的原理在镇中央修建了城隍庙,以城隍庙为中心,辐射出东西南北四条商贸大街。为了庙会热闹,在城隍庙对面修建了一座木雕戏楼,戏楼雕梁画栋、纹龙刻凤,十分壮观,也就是现在村民嘴中的“南戏楼”。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老戏楼】

清朝年间,又在南戏楼北面修建了一座“北戏楼”,两座戏楼样式基本差不多。清朝时期长安县将乡、里制改为乡、厫制,雍正年间,长安县城外设18廒辖797村5峪口。清朝嘉庆《长安县志》记载:本村隶属姜仁廒。到了清朝末年长安县县令翁柽修修订《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长安县设18厫,西南乡设6廒,其中有姜仁廒。姜仁廒在县西南40里,有镇。分15保障,统62村:廒在姜仁村。全廒西跨丰水。细柳原东自河池廒,迄北入斗门廒。交水自乾河廒流入,西南流入五楼廒。丰水自五楼廒流入,北流经秦家堡西,北流入马王、冯籍两廒间。有住户3525户,有百姓18927人,其中所属村庄有“南张大堡南,南张小堡南,前志作南张二村。南河头,北张村,内分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正中,东、北、南小堡八社。”

广济桥屡修屡毁,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彻底毁坏,后长安县史鱼寨乡贤赵恒斌募资,于原木桥之南修起石板桥。石桥墩72个,桥墩上架石板两道,宽约2尺,长约60丈,高不过丈。纵观明清时期,北张镇作为经贸重地也名扬四方, 与子午,杜曲,王曲,灞桥,三桥,郭杜,斗门合称“长安八大古镇”。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两县续志】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16卷《忠烈传》记载:“姜仁廒北张人马满城 。好读书,有学行,柏沣西先生(灵沼冯村柏景伟)深为器重。同治四年,为蓝党(蓝大顺、蓝二顺义军)所掳,使司文牍,威武不屈,遂遇害。

姜仁廒北张人郭彦士 。同治三年七月,陕甘回民起事,村人结寨自保,回军攻其寨,将陷,郭彦士肃衣冠,投井而死。本村马智冬,寨为回陷,马智冬被捉,不屈而死。”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18卷《义行传》记载“ 马智仁:姜仁廒北张村人,举乡饮宾,乐善好施。有族人马智福之妻辛氏者,同治初,回军焚其室,马智福不得出,辛氏蹈火挟马智福而出,得以不死。已又病卒,辛氏志守节而贫无以养,马智仁重辛氏之义也,养之终身。光绪二十年,辛是去世,马智仁为备衣衾、棺木,买茔地葬之。其弟马智秋,同治二年死于回难,将出葬,回军又至,执绋亲族皆避匿而走。马智仁守其弟灵柩不忍离去,回军感念其义,相率离去。光绪二十三年马智仁卒,年八十一。”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解放后的广济桥】

民国初年长安县人对道光年间修建的广济桥进行重修,捐增石板加宽桥面,桥面遂增铺为三道石板,宽度增至约3尺,此桥一直延用至解放后,后毁于洪水,今遗迹尚存。

中华民国20年改清朝的仓、廒制为区,下辖乡里,中华民国23年改为乡、保、甲制,长安县辖32乡289保6630甲。北张村隶属“细柳联保北张保”。此时北张村造纸产业更加发达,抗日战争时期,全村纸槽400余合,当时西安的报纸和当时陕北边区的报纸印刷用的都是北张村的纸。直到解放初年,北张村造纸产业还保持在有纸浆槽430合,年产土纸2971万张的规模。随着北张村“白麻纸”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此地日渐萧条,北张镇也撤镇为村,成为“北张村”,造纸产业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梁家滩国际社区效果图】

1949年建国后,长安县设32个区,1949年9月后改为25个区,北张村隶属“细柳区第四乡”,1952年8月变成17个区,北张村隶属“第十一区”,1961年长安县划分为36个人民公社,北张村已经隶属“沣惠公社”,1966年沣惠公社曾改名“丰收公社”,1971年恢复原名,1984年撤销公社该为乡,北张村隶属沣惠乡。也正是此时,毗邻的甘河人民公社改为兴隆乡。2002年

沣惠乡并入兴隆乡,北张村随隶属兴隆乡,直到2007年兴隆乡升格为街道办,北张村隶属至今。

21世纪初,北张村古法造纸引起各方重视,村人远赴国内外弘扬传统古法造纸,2008年北张村的手工“蔡侯纸”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韩国三星电子落户兴隆街办,随着梁家滩国际社区工程进度的加快,北张村的拆迁城该已经开始,过不了多长时间,这个承载这中国古法造纸技艺的千年古村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丰镐遗子-张新武/整理于2012年7月7日)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