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平常都說你“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

我們平常都會使用到“放肆”一詞,往往用來形容一個人過分,有失禮法的時候,長輩教訓晚輩,或者上級對待下級的一句話!

那麼關於這個詞的來歷又是如何呢?為什麼不說“放叄”、“放伍”呢?

提到“放肆一詞”,不得不提到楊貴妃,關於楊貴妃還有這麼一個典故:

話說唐明皇的時候,他最寵愛楊貴妃,有一次他們兩個在皇宮裡玩擲骰子的遊戲。女方先投,結果這個楊貴妃運氣特別好,一下子就擲了一個雙叄點!這讓唐明皇特別的不爽,他也不想輸嘛,於是投的時候不停的喊“雙肆點!雙肆點!”結果這個皇帝真龍上身,真的運氣爆棚,擲出了雙肆點!

於是龍顏大悅,他覺得肆點就是自己的幸運色,於是拿出紅筆,把肆塗成了紅色!由於皇帝是老大,是一國之君,民間在玩骰子的時候,也把壹點塗成了紅色,於是我們以後的骰子就是一點和四點是紅色!

由於肆成了唐明皇的專屬幸運數,民間玩骰子的時候,為了避諱,不敢壓肆點。一旦有一個人把賭注放在了肆點,就會被其他人噴:“你放肆!”

還有一種說法是,有個妃子跟唐明皇玩的時候,毫無顧忌的把錢壓到了肆上面,導致唐明皇不爽,其他人也說她“放肆”,就是說她不懂規矩,毫無顧忌之意。

為什麼我們平常都說你“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

不過“放肆”一詞最早的時候,其實是出自《關尹子·六匕》,關尹子是跟老子同時期的大家,他的著作就是《關尹子》,其中有這麼一句話:

一蜂至微,亦能遊觀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隻蜂再小,它也能遊觀天地。水中的鰕再小,它也能在大海中放肆。

但是這裡的“放肆”一詞,其實就是指任意作為,不加拘束的意思。

當然這裡的“肆”字就不是指數字的意思了,並且必須跟“放”字放一起讀,不能分開解釋!

還有《新唐書·李絳傳》中也有記載:

“治生於憂危,亂生於放肆。”

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放縱,任意,不加約束的意思。

為什麼我們平常都說你“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

當然,如果我們拆開“放肆”一詞單獨解釋,就會發現,“肆”字最早的時候其實是擺設、陳列的意思。

而“放肆”一詞就成了陳列屍體的意思。

關於這個含義在《周禮》中有記載:

王崩,大肆以秬鬯彌。

這句話的解釋就是:天子(國王)駕崩之後,掌管禮儀的官職要先把王的屍體陳列,而秬鬯彌的意思就是說,使用一種穀物和美酒清洗身體。這裡的秬(jù)是黑黍,鬯(chàng)是一種香酒。

其實在周代還有“肆官”就是祭祀的時候負責陳列物品和貢品的一個官職。這樣的話,這個“肆”字算是解釋清楚了!

在《周禮》中也有規定,被處死刑的人要“肆之三日”,也就是要陳列屍體三天,給予群眾最大的震懾力。

為什麼我們平常都說你“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

隨著後來漢字的演化,這個詞的含義就固定了,往往用來對頂撞的晚輩或者下級使用,比如:你這個人太“放肆”!竟然敢偷看我洗澡!

而為什麼不說“放叄”、“放伍”呢?

因為這兩個詞是人民理解錯誤,才臆想出來的,除了第一個楊貴妃的解釋尚能對上外,其餘的正式解釋都對不上! 因為這個“肆”本來就不是指數字!

當然,之所以我們現在還用繁體“肆”字,也是因為放肆裡面的肆並不是“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裡面的肆!而數字的“肆”除了寫支票或者跟錢有關的時候使用外,其餘的地方在文獻中很少會使用“肆”代替“四”。

所以,“放肆”一詞,根本就不能想當然的認為是“放四”,這是說不通的。

為什麼我們平常都說你“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

也有人說,人民一聽到“肆”就會聯想到死,是一種不吉利的數字,所以用這個不吉利的數字來形容一個人膽大妄為,敢造次,其實也不能說沒有道理,畢竟很多人喜歡“捌”字嘛。

這也是為什麼“行伍出身”不叫“行陸出身”?“行肆出身”?那麼“陸地”為什麼不叫“伍地”?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字的搭配是代表特定意思的,改了就真的失去了原來的意味。

不知道說了這麼多,朋友懂了沒有?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世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