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旧布新话新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的农历新年马上就要到了,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佳节,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天地、对生命、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即便是现代化的今天,华夏儿女的子子孙孙依然对过年充满热切和深情的期盼。

除旧布新话新年

那么,“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人们把“过年”看的这么重呢?这要从年的发展历史和年俗文化的意义说起。

“年”是人们在繁衍生息的漫长岁月中,依据天体运转和气象更替,共同创造和传承的时间概念。年的这个时间周期概念应该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经为人们所掌握了。夏朝时称年为岁,商朝称为祀,周朝就称为年了。

年的产生还与古人的农耕生活密切相关,用来指代庄稼一个成长周期。殷商的甲骨文中的“年”字,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庄稼成熟了,“年”的最初含义就是谷物熟了。因此,古人把五谷皆熟称为“有年”,五谷大熟称为“大有年”,所谓“有年”,就是有了好收成。

除旧布新话新年

我们都知道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新年的第一天,可是古时候由于历法不同,各个朝代一年开始的时间也不相同。像夏朝是正月初一开年,商朝是十二月初一,周朝是十一月初一,秦朝是十月初一。到了汉武帝又恢复到夏朝时的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正月初一,被称为正日,作为岁首,秦汉以后的社会意义更为明显,朝廷将岁首作为加强君臣之义的时机,民间则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就记载了东汉时期民间正日的祭祀仪式与庆祝活动。全家无论大小,按尊卑等次列坐于先祖牌位之前,家人怀着喜悦的心情依次向家长敬酒致贺。然后,人们走出家门,拜谒恭贺亲族与邻里,利用年节时机,沟通自己与亲族、邻里的关系。我们后世正月拜年的传统就是由汉代正日过年拜贺的习俗发展而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岁首朝贺仍是朝廷大典。而在民间,正日人们鸡鸣而起,先到门庭前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然后一家大小穿戴整齐,依次拜贺尊长。

过年放长假可不是现在才有的,从唐代开始,过年享有政府的法定假日,给假七日,大年初一前后3天。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合家团聚,设宴欢庆。

宋元明清各代,正月初一的朝会仪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礼。盛大的朝贺庆典对内显示国家太平,对外彰显中华帝国国威。同时,官方也借观看节日灯火与欣赏杂艺表演之机,表露出与民同乐的姿态,彰显社会的和谐。

除旧布新话新年

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新年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承载了天地君民相和谐的重任。无论是大江南北,“百节年为首”,在这个节日里,人不分贵贱,家不分贫富,民族不分大小,所有中国人都一致认同要把年过好,这就是民族的认同感。

中国,作为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被中断的国家,除了汉文字、儒家文化、科举制在历史传承所起到的文化向心力,新年民俗超强的凝聚力也强化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让文化传承深入民间,同化了多民族的异域差异,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局面下增进了民族融合。

那么,过年都有哪些年俗文化呢?依照传统,祀神祭祖、敬老爱幼、除旧布新、迎春接福、祈求丰收等是过年习俗的主要内容。

我们先从小年的习俗说起。小年在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二十三,祭灶王”,祭灶是传统小年的重要习俗。灶神俗称灶王爷,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中特别崇奉的神灵。人们会用酒糟涂抹灶门,称为“醉司命”;还会给灶王爷供灶糖,祈祷拜祝,这些糖不仅粘住了灶神的嘴,也甜了灶神的心。

除旧布新话新年

“二十四,打扬尘。”送走灶王爷,人们就该清扫、洗涮,干干净净迎新年了。扫尘是年终除旧迎新的仪式之一,人们尽量将屋内上下、四壁角落、柜顶柜底清扫干净。

祭灶之后,在“二十五,磨豆腐”的民谣声中,人们进入年节食物的准备阶段。当然年节食品不仅是豆腐,食物的丰盛是大年的典型特征。

忙完了年节食品的准备,人们开始要沐浴斋戒迎接新年了。除了洗浴之外,还有剃年头,俗谚“有钱无钱,剃头过年”。在岁末一定要剃好年头,干净过年。

清洁沐浴之后,人们就要装点门庭了,所谓“二十八,贴花花”。贴花花,包括春联、门笺、年画、窗花剪纸等。

最早的门神是桃木刻成的偶人,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汉代门神演变为两个人形图像。后来门神画的题材扩大,变成年节时期装饰屋宇、增添喜气的年画。

除旧布新话新年

除旧布新话新年

除旧布新话新年

宋代以前门口悬挂的是桃符,桃符上写有辟邪祈福字样,桃符一年更换一次。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要表达的意愿越来越多,在桃符上的字也就越写越长,逐渐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吉祥联语。于是出现了春联这一新年门饰。

除夕年夜饭是过年的重头戏。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是人神共进的晚餐。北方人讲究过年吃饺子,是因为饺子外形像元宝,而南方人吃年糕或汤圆,则是求其谐音“年年高”或“团团圆圆”。北方人守岁,南方有除夕夜围炉的习俗。

除旧布新话新年

到了大年初一人们燃放爆竹,意味着送旧迎新,接下来便是开始亲朋好友拜年了。顺序是先家内,后家外。这样,热热闹闹的到了正月十五,大家又开始闹元宵,看花灯、舞狮子。元宵灯会的兴盛从隋唐开始延续至今。等到过了元宵,年俗最重要的活动基本也就结束了。

历经了千年风雨,传统新年的这些具有明显视觉性特征的节俗文化,已经成为华人尤其是海外华人自我认同的符号。正是这种文化认同感使中国人厌恶分裂,崇尚统一,也就自然造就了中国统一的时间远远多于分裂的时间,使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新年即将来临,祝福大家能够除旧布新,对环境,对身心做一个彻底的清扫与净化,除去过去一年所有不好的思想和肮脏的东西,由内而外以崭新、干净的面貌去迎接戊戌狗年的到来,迎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除旧布新话新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