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生的離別

改變人生的離別

離別,給人的印象似乎總是悲傷的,壯年時離別,是一種沉痛的割捨;暮年時離別,是一份對逝者的自傷;然而,離別發生在意氣風發的青年時代,卻可能於殷殷相送中,寄託了更多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與祝福。

公元七二七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年輕的李白來到湖北安陸,在這兒遇見了孟浩然。孟浩然年長李白十二歲,當時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詩人了,而李白只是個文壇上初出茅廬的新手而已。孟浩然耿直自由的個性、獨特恬淡的詩風、徜徉於山水間的生活,都讓李白非常崇拜極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就結成了好友,從此常相往返,詩酒為伴。

後來,孟浩然有事要去一趟廣陵,李白便託人帶信,跟他約在江夏相會,也就是現在武昌地區,並且在黃鶴樓餞別。李白望著好友離去的身影,想像著兩人各自的前程,一霎時真是思緒萬千,於是便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老朋友告別了在長江西邊的黃鶴樓,就在這百花盛開,

一片如煙似霧的三月裡順流而下,東行到揚州。

那孤單的船影愈行愈遠,終於隱沒在碧空盡頭,

我只能看見長江的水,滔滔不絕地向天邊奔流。

在這首七言絕句中,李白藉由景物的描寫,抒發了送別朋友時依依不捨的離情。

改變人生的離別

黃鶴樓

前兩句以遠行者為中心,點明瞭送別的時間、地點,更以美好的春光反襯出詩人心中的惆悵;三、四句轉從送行者的角度來寫,詩人站在黃鶴樓上,注視著朋友的船隱沒在遙遠的天際,然後才發現他已經走遠了,眼前只見長江滾滾地向東流去,表達了李白對孟浩然深厚的友情。

這首詩雖然是惜別之作,卻在不捨中帶著飄逸,華美中透著深情,結尾以逐漸拉遠的視線帶出遼闊的空間與詩意的無盡延伸。“煙花三月”之語,以景託情,色彩明麗,充滿了祝福的心境,清人孫洙譽之為“千古麗句”。

黃鶴樓是武昌地區的名勝,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相傳有仙人曾經乘著黃鶴過此,故而得名。《報應錄》中更記載了這樣一則傳奇故事:

從前有位辛先生開了間酒館。有一天,一位身材魁梧,但衣著破爛的客人走了進來,他從容不迫地問辛先生:

“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

辛先生見他氣度不凡,不敢怠慢,盛了一大杯酒送上。就這樣,長達半年的時間,這位客人總是來要酒喝,而辛先生也從來沒有顯露厭倦的神色。

有一天,這位客人又來了,他對辛先生說:

“我欠了你很多酒債呀,又沒錢可以還你。”

於是從籃子裡拿出了一塊橘子皮,用橘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黃色的鶴,接著,他坐下來手打節拍,一邊唱著歌,牆上的黃鶴便配合他的拍子,翩翩起舞了!酒店裡其他客人看見這奇妙的景象,紛紛付費過來觀賞。

改變人生的離別

明 張路《神仙圖冊》

就這樣,經過了十多年,辛先生藉著這隻會跳舞的黃鶴賺進了大筆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衫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了酒店,辛先生連忙上前致謝:

“先生,請讓我供養您吧,您想要怎麼生活都可以。”

客人笑著回答:“我哪裡是為這個來的呢?”

他忽然從懷中取出一支笛子,吹奏了幾曲,不一會兒,一朵朵白雲就從天上飄下來了,畫中的黃鶴也飛了過來;於是客人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離去了。

後來,為了紀念這位客人,辛先生築起了一座樓,就取名叫做黃鶴樓。

傳奇的神仙故事,讓黃鶴樓也染上了超然出塵的色彩,成為凡俗世人迴歸仙鄉的象徵了。而揚州城,卻偏是人世間最繁華,最引人樂不思蜀,迷戀紅塵的地方。就在這繁華的時代裡,繁華的季節中,孟浩然離開了隱居的山林,前往世間最繁華處追尋夢想了;年輕的李白,望著老友的身影漸漸遠去,心中除了不捨,更有著幾許羨慕與祝福之情吧。

改變人生的離別

清 關槐《黃鶴樓圖》

黃鶴樓一別,孟浩然走向了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離開揚州後,他輾轉到了長安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因超凡的文采而名動公卿,卻沒想到以此絕世之才居然科舉落第了;不甘心的他留戀京城,又經過了幾番嘗試與等待,依舊求官不得。這回從雲端跌至谷底,大起大落的遭遇,終於使得“風流天下聞”的孟夫子痛下決心,真正歸返田園。

日昇日落,朝夕看著莊稼萌芽、生長、採收、復又凋萎的生活,……孟浩然終於滌盡俗念,成了真正的高士。

與此同時,年輕李白的人間雲遊卻正開始呢。要歷經無數的波折與頓挫之後,詩仙才走完了屬於自己的修煉旅程。

李白與孟浩然在黃鶴樓的分別,彷彿也預示了二人由隱入仕,由仙入凡之旅程的開始。

不幸的是,兩人的世間雲遊都不順遂,幸運的是,兩人都在波折中綻放出了巨大的光輝。

孟浩然歷經仕途的頓挫,終於返本歸真,成了真正的隱士,而李白,人們都相信,他其實是撈月尸解而去了,如今正在那雲間捻鬚而笑,看世人繼續在名利的波濤中浮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