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我年輕時,帶了一位東北姑娘到鄉下浪蕩。看到村莊裡趾高氣揚地踱來踱去的鵝,小丫頭拍掌驚呼,好大個鴨子!我眼明手快捂住了她的嘴,那情勢,就像她高呼我非禮她,但也沒辦法,再讓她讚歎下去,丟人的該是我了。須知,中國傳統農耕文化裡,五穀不分是要讓人笑話的。古筆記裡就有嘲人吹牛的段子,說某人吹噓說家裡種花生極多,長滿了一樹。花生是長在土裡的,按說這是常識,但如果從來沒見識過花生苗或學習過相關博物知識,恐怕真以為花生像板栗之類堅果是長在樹上,也不見得奇怪。

但是,我若說番茄長在樹上,會不會也有人跳出來捂我的嘴呢?一般人好歹有這常識,番茄,是茄科番茄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結出來的扁球狀或近球狀漿果,俗稱西紅柿,肉質而多汁液,為備受歡迎的常見果蔬。

人們通常將草本植物稱作"草",而將木本植物稱為"樹"。番茄既是草本植物,然而我在西雙版納的森林裡,就看到了長在樹上的番茄。這種樹叫番茄樹,長出來的果實叫樹番茄,和番茄真的差不多,味道除了酸點,也有點相像。普通番茄可以直接吃,糖拌西紅柿尤其受人喜歡。樹番茄直接吃會酸掉牙,大都拿來入饌,或者拿火烤一吃。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樹番茄像不像番茄?

問題在於,我們通常知道番茄是藤蔓狀或灌木狀的草本植株,今天它長在了樹上,是不是像說花生長滿了一樹一樣可笑?查資料,樹番茄也屬茄科,為樹番茄屬,但植株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共計有三十多種。這種樹樹幹灰褐色,表面光滑,樹葉卵狀心形,明顯異於草本番茄,果實卵形,長五釐米左右,橘紅色或橘黃色,果味如番茄,可作水果或蔬菜。

也就是說,說花生長在樹上,會成為笑話,但說番茄長在樹上,倒顯得有些小學問。到西雙版納林區走走,很容易長些這種小學問。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樹番茄樹

去西雙版納,本來是跟朋友去有名的茶葉產地勐海縣南糯山看茶山,茶山上一塊大石頭勒著“全球古茶第一村”的硃紅大字,自古以來就是瀾滄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優質普洱茶的重要原料產地。我不太喝普洱,對茶山上的很多東西,要比誇耀全球的古茶感興趣得多,比如漫山遍野的野果。南糯山離縣城不到三十公里,從西雙版納州府景洪出來,也不過走了一個多小時。但據一位在此包了幾百畝茶場的小老鄉說,他在此地生活十多年間,見過的各類野果就有上百種。如果算上其他在方,他在西雙版納林區見識過的野果超過兩百種。西雙版納和廣西南部緯度差不多,同屬亞熱帶氣候,只不過一處瀕海一處深山,又同鄰東南亞,市場上常見普通水果差不多,比如量大的柑橘、菠蘿蜜、香蕉、木瓜之類。確有不同的是,西雙版納很多野果,廣西山區均已消失,或者從來就沒生長過,讓我大開眼界。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羊奶果

有趣的是,一般地方地見到野果,非得到很深遠的山區老林,才能有所斬獲。在版納林區,經常是村頭、路邊就有,我們甚至在車裡開窗伸手,就摘到了路邊樹上的野櫻桃,可惜還未成熟。第一次看到的樹番茄,就是茶山村莊一位茶農在豬圈邊種的。摘了幾個樹番茄,小老鄉乾脆又帶我們轉了一下,找到幾棵羊奶果樹,摘了一把羊奶果。羊奶果是西南地區的特產,為胡頹於科植物蜜花胡頹子的成熟果實,過去大部分是野生的,現已有人栽培,較易種植。羊奶果果形像個頭縮至小指長的黃瓜,醬紅色,水分充足,顏色鮮豔,可做果汁、罐頭、蜜餞。有兩個品種,一個味甜些,另一個果型小一點,小果型的現在山上還有野生的。羊奶果酸甜味,一般吃法除生吃外,放上鹽巴、辣椒醃吃。有人用糖製成果丹,非常好吃。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我們採的一枝野櫻桃

上山時,離開村莊沒幾里地,小老鄉在前面的車突然停了,下了幾個人摘路邊的野櫻桃。我們後車的一看,巨大的野櫻桃樹,已把枝椏伸到車窗邊了,連車也懶得下,搖下窗,伸出半個身子,就折了幾條掛著不少果子的枝條下來。此時剛接近成熟,已變紫色的可以吃了,很是清甜,紅色的吃了也死不了人,但能酸掉大牙。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野楊梅

楊梅和李子也是廣西產量很大的水果,但野生的就幾乎見不到了。在茶山裡,簡直是隨處可見,有的就孤零零一棵長在茶林裡。農曆三月,版納茶林裡這兩樣果子尚未成熟。但有幾個好事的小孩,摘了些生野楊梅,回來加了辣椒麵、鹽醃了一下,吃起來竟然甚是美味,吃下一顆,由不得不接著夾下一顆。一小塑料碗,被我吃了大半碗。野李子則直接進嘴也行,還酸,但也已有明顯的甜味,甚是解渴生津。在茶林裡穿行時,太陽當頭緊照,氣溫已超過三十度,每個人摘了一把野李子,走幾步吃一顆,清涼入胃,很是去暑。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野李子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這野李子基本上可以吃了

有一種野果,小老鄉說是雲南特產,名叫滇橄欖,見過一棵,在茶園中高高在上地招搖,樹冠很大,掛滿了果。他說這果子吃了可以祛熱生津,抽菸喝酒多了,吃幾顆尤其見效。我們一位老哥很高興地爬上樹去,摘了足足一斤多。我拿了幾顆一咬,入口極苦且澀味難當,但幾口後嘴裡漸漸回甘,甜滋滋的,真的滿口生津。這味道我太熟悉了,不就是兩廣常見的牛甘果(也叫餘甘果)嗎?再仔細一看,連枝葉都跟牛甘果一樣。幾個人都說這是牛甘果,但小老鄉偏要咬定是滇橄欖,尤其推重它的功效,說是版納一寶。果然,在版納幾天吃飯時,都看到店堂櫃檯上擺著各種浸泡的酒,其中必有這種果子泡的酒——我還是堅持叫牛甘果。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所謂“滇橄欖”泡的酒

香蕉、芭蕉亦是雲南、廣西都盛產的水果,廣西香蕉可能名聲更響、銷量更大。雲南賣水果的地方一般都有香蕉、芭蕉賣,但野香蕉、野芭蕉也不少。這東西比不是種植的甜,但自然的清香更為濃郁。野蕉樹在村頭山角都很常見,一叢叢地長著,樹上披滿枯萎的蕉葉,可見人們平時不護理。這東西作用很大,版納山區有一種黑豬,一養幾年,個頭很少,宰時也就百多斤,但幾無肥膘,肉香得不得了。養這種豬,一般就是吹野蕉樹的芯,煮了給它吃。野蕉熟後,懶得采摘,直接把蕉樹砍倒,砍下蕉串就走。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樹上的野香蕉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我們放倒了一棵野蕉樹,砍了一梭野蕉,熟的兩個當場被剝皮吃了

山民無事,就上山轉轉,應時摘些已熟、將熟的野果,到街上隨蹲著,鋪在地面賣掉,價錢很便宜。現在物流發達,也有人專門收購賣到市場和高速公路服務區,常見的有野櫻桃、野李子、野楊梅之類。上茶山時,山腳下看到一個小市場,擺著各種山貨,不少是採自林中野生的,其中不少便是野果。以前是摘來自己吃點,一般還不太摘,吃不了,任由其熟爛掉。我那小老鄉常年進山,他是逢什麼果熟就摘什麼果吃,可以吃到飽。他慨然許諾,如果我們七八月大量山果成熟期時來,管我們吃三天三夜野果吃到脹,品種還不重複。前幾天,有人送了他十幾斤藍莓,他吃了一兩斤,吃不下了,全部拿去餵了他養的鬥雞。這讓要花高價上超市買藍莓的我們,分外眼紅,恨不得拔刀殺了這個狂妄小子。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野生無花果長滿了樹幹

我要說這是樹上長的番茄,誰信?

村邊摘的野木瓜,不能直接吃,太酸,醃過後吃非常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