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俾斯麥!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的雙面人生

在中國曆朝歷代的歷史中,清史由其特殊的存在性一直備受爭議,很多人覺得清朝時期中國受的很多苦難都是清朝的無能,這其中有理也有無奈。而在這猶如一鍋亂燉的時期,各方各地各人都有著各自的想法各自的故事,其中最為突出且名聲最響的便是在影視劇中出盡風光的"中堂大人"李鴻章。

東方俾斯麥!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的雙面人生

而我們此番要說的便是這人,在大多數網上的資料裡甚至初級的教科書裡李鴻章都一度被捧為聖人般的存在,似乎是他帶動了整個清朝的發展,偌大個中國只有他一個人是清醒的、有見地的。網絡上更盛傳了一大堆關於他面對列強時是如何爭取本國利益的段子,這些觀點很多人聽了都是先入為主,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那麼這些是否屬實呢,就且讓我們一一道出。

東方俾斯麥!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的雙面人生

左宗棠在西北圍攻河州的時候,急缺大炮攻城,李鴻章就派盛宣懷等在上海堵胡雪巖,不讓胡雪巖給左宗棠買大炮。河州戰役最艱難的時候,左宗棠十萬部隊只有三百萬不到的軍費,李鴻章還跟人聯合起來,打算把劉銘傳的一萬多部隊派到陝西去拿左宗棠的軍餉,而且一年至少要吃掉200萬,這是擺明想吃垮左宗棠。而說到胡雪巖,此人本為商人,1861年太平軍攻杭州時,胡雪巖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而為左宗棠賞識,後來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時,為他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達1195萬兩,採供軍餉、訂購軍火,並做情報工作。備受歡迎時,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

東方俾斯麥!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的雙面人生

按理說這麼一個竭盡所能支持國家並且能力出眾的人,應該受到保護,並且重用之,但是他的下場是什麼呢?就是因為他承擔了西北籌餉的重任,犯了李鴻章的忌諱,所以李鴻章發動江南的官府一起擠兌,活生生逼死了胡雪巖。1883年,其產業受各地官僚競相提款、敲詐勒索而引發資金週轉失靈,受外商排擠,而被迫賤賣,資產去半。最終胡雪巖被革職查抄家產,鬱鬱而終。

當時清朝在外敵的逼迫下大力發展海軍,當時南洋和北洋海軍都奇缺資金,所以撥下來的四百萬軍費是南北對半分的。當時南洋海軍的沈葆楨深明大義,覺得當下是非常時期,應該先統一資金先搞出一隻海軍,等弄完後再建設另外一隻。於是他把軍費借給了李鴻章,讓李鴻章結束後還給他就行了,結果1888年北洋水師八條船弄完,李鴻章馬上上奏說海軍已經建設完畢,無需再添軍費。應該拿南洋的錢去給老佛爺修園子。逼得南洋海軍只能自籌數十萬軍費根本無法發展。後面搞輪船招商局原本也是南洋出錢,北洋出人。結果最後這個商股經過李鴻章一番擺弄變成了他和盛宣懷的私股,把南洋的最後一點錢也坑了下來。

在清朝大力發展海軍的同時,為了節省經費的同時能夠發展自己的工業,國內的造船廠也在努力設計建造好的戰艦,其中的佼佼者便是馬尾船廠,結果這期間李鴻章不斷上奏朝廷,舉各種偽證來論證馬尾船廠造不出好的船來,最後馬尾船廠造出來平遠號這種最後在北洋艦隊裡戰力排行第三的主力巡洋艦,價格還很低廉。李鴻章立馬就搶了過來,不讓南洋海軍拿到手,並編造試用期間各種莫須有的名頭攻擊馬尾船廠,讓馬尾船廠拿不到經費,從而徹底斷絕南洋海軍能夠壯大的契機,自己則坐擁中國唯一的現代化海軍,在朝野上作威作福。所以那句宰相合肥天下瘦,並不是空穴來風。

東方俾斯麥!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的雙面人生

我們再說說當時清朝的各大重要戰役,當時新疆在阿古怕的領導下鬧獨立,左宗棠負責鎮壓事宜。此時李鴻章就箴言朝廷是這樣說的:阿古怕已向土耳其蘇丹稱臣,而蘇丹乃是英國、俄國的朋友,如若攻打阿古怕,那便會招致土、英、俄的百萬大軍同時來犯。此當放棄新疆。可見當時李鴻章一個勁兒地彈劾反對,說收不回來,就算收回來會得罪土雞、英國和俄國,結果左宗棠三下五除二搞定了,也沒見英俄出來找事。我們且不論土雞當時與毛子是多麼的水火不容,打了十次邊境戰爭,根本不可能稱兄道弟。就單說當時土雞的實力已經岌岌可危,自身難保了,怎可能千里迢迢從西亞過來東亞。不知是中堂大人他為了打擊左宗棠胡編亂造了這麼個故事,還是才疏學淺不知道這些,或者說兩者都有。

而在李鴻章人生中乃至整個清朝至關重要的甲午之戰中,爭議是最激烈的,很多人覺得如果當時其他軍閥一起出兵,那麼日本是毫無勝算的,拖都能拖死日本。但是在之前所有的邊境作戰中,他都會派人去包抄別人的後路,好發展自己的勢力,巴不得整個中國就只剩下他還有作戰能力。所以當時別人都不敢相信他,也就不敢前去支援了,並且那些軍閥看見李鴻章真的被打垮了,後面也很積極北上對日作戰。而南洋海軍只剩下一些木帆船,唯一的幾艘鐵甲艦還被戰時臨時被北洋徵調走,後面也沒有還給南洋海軍。

再說回甲午之戰本身,雖然後面證實了日本不僅擁有新式速射炮,戰術也在面對北洋海軍的一眾衝擊艦面前取得優勢,以及使用威爾士白煤使新式戰艦達到19節,而北洋以速度著稱的衝擊艦最快也只有16節,並且新式穿甲彈也在甲午打完了才從德國運到。但這些也只是客觀原因,真正的主觀原因是因為李鴻章為了避站保船的策略而使決戰於大洋之上的機動作戰部隊駛入自己的口袋中,而當時的威海衛、旅順要塞防衛也都十分空虛,而且只要在渤海灣旅順要塞的老虎尾航道外圍不滿水雷,裡面的船根本出不來,加上淮軍散漫的軍紀,這下要塞被拿下從而能使海軍被圍殲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東方俾斯麥!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的雙面人生

而由於他得罪了太多人,使他不能夠把戰艦撤退到天津、上海這些既可以修船又不容易被攻擊的地方。而假設他能夠將戰艦撤退到上海,由於當時上海的特殊地位各國都陳兵於此,日軍是不敢進攻的。同時還能修整艦隊並威脅日本的航線。久而久之日本就會不堪壓力主動議和。而說到最後簽訂條約這件事,日本也是指名道姓要李鴻章來簽約,事實也證明這一決定是正確的,我們都知道當時李鴻章在日本被刺,受了傷,日本人對這件事極為重視,都怕李鴻章以養傷為名拖著不簽約,從而導致日本國內拖不到那個時候,所以降低了價碼,而英國也點頭表示李鴻章可以不籤這個條約,這擺明了是準備支持大清的。可李鴻章呢,立馬簽了就要跑回來了,換任何人都不會這樣放過這個大好良機。

東方俾斯麥!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的雙面人生

所以後世對他這些決定的爭論喋喋不休,而很多人覺得李鴻章一個人並不能決定所有的事,導致了他身不由己,其實這也是他家族利用自身的資產去買的槍手給他翻案。很多人寫他其實是外臣,軍機大臣才是宰相,所有的事情都是中央逼他的跟他無關。這可以說是一派胡言了,在整個70—80年代,都是李鴻章、左宗棠遙執朝柄,朝廷有什麼事情都是讓他們2個人做決定,大部分軍機大臣其實只是秘書而已。事情都是恭親王、李鴻章、左宗棠三個人定。恭親王被趕出軍機處,左宗棠死後,大家也都默認是李鴻章和醇親王執政。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個沒什麼權勢就只是純文官的小軍機,比起就在京畿駐軍幾萬的天下第一大軍閥,得多無知才會相信這個小軍機能壓住大軍閥啊?還真以為晚清是大一統中央集權麼?

可能有人要說《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裡面描寫的李鴻章可謂是深明大義,乃是民族英雄,而實際上這部電視劇的出資人正是李鴻章的後人,而這部電視劇後面由於其他角色的後人們對於史實嚴重不符的控訴導致的一系列輿論,被迫下線了一段時間也很能說明問題。

東方俾斯麥!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的雙面人生

而說到李鴻章的資產,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了,清代中興名臣中最富有的,以李鴻章為第一。李鴻章的財產究竟有多少?無確切數字,據容閎《西學東漸記》估計,

約合白銀四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國年財政收入的近二分之一。"宰相合肥天下瘦"殆非虛言呀! 李鴻章如此,他的幾個兄弟自然也不弱。兄長瀚章歷任湖廣、漕運、兩廣總督;老三鶴章官居道臺,後來用錢得了個二品銜;最小的六弟昭慶雖死得早,因隨李鴻章在淮軍中效力,早早當了知府,死後贈太常卿。只有老四蘊章、老五鳳章,一個眼睛有毛病,一個不願出仕,只願在鄉為李家掌管家產。

當時湘軍、淮軍的大佬們軍餉奏報,戶部都是直接蓋章,既沒有審批權,也沒有審核權,這是從太平天國戰爭開始的慣例。甲午開戰之前,北洋衙門和海軍衙門的存款還有2000多萬,比戶部還多。李鴻章卸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時候,光是北洋的銀庫一處就給繼任者還留下了九百萬兩白銀的現金,只是李鴻章把這些錢視為自己和派系的私產不捨得用。丁汝昌要拿60萬買速射炮,李鴻章都不幹,一定要北京戶部出錢,連海軍衙門的錢都不願意用在海軍上。而等到甲午開戰時,翁同龢說我們戶部先拿300萬出來,你們海軍衙門那麼有錢,也先拿300萬。李鴻章明面上答應了,但是交割的時候說,我這錢借出去了,要馬上收回來得損失利息,所以先欠著吧,你戶部拿。等到翁同龢到處籌錢到處借錢,都拿到三千多萬兩的戰費了,海軍衙門都還沒把錢拿出來。

東方俾斯麥!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的雙面人生

洋務運動的領袖,為彌補軍工企業的虧空,他當時創辦了為數不少的民用企業,最著名的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電報局、漠河金礦及天津鐵路公司等等。這些企業大多由李鴻章憑藉自己的權力,騰挪各種官款,再吸收商股興辦,屬於所謂官督商辦性質。所有企業的總辦、督辦、協辦、會辦,都由李鴻章挑選的親信擔任,李鴻章事實上是這些企業的太上皇。每辦一個企業,循例這些親信們都要向有關官員奉送乾股,李鴻章應是最大受益者。

至於李鴻章收受了多少乾股,親信們要保持地位又要額外奉上多少孝敬,是查不出來的。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李鴻章死後李氏家庭仍在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的董事會上佔有重要職位。他的兒子李經述做過招商局總辦,經述死後,1910年6月,上海舉行了招商局第二屆股東會,股東們選舉盛宣懷為總理(總辦後改的名稱,盛是李的親信,後來聚斂的財富更超過李),另二位協理中有一位便是李鴻章的長孫李國傑,這一屆選舉因清政府不承認而告吹,但足以說明李氏在招商局中勢力之大,影響之深遠。

東方俾斯麥!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的雙面人生

李鴻章還是當時數一數二的房地產巨頭,大地主大官僚資本家。李氏六兄弟,僅在家鄉合肥,"每人平均有十萬畝",合計共六十萬畝土地,"其在外縣更無論矣"。李鴻章本人所置田產,每年可收租五萬石。直到1936年,"李文忠享堂每年收租稻仍有三萬餘石",統計者不禁感慨萬分:"則是一個骷髏地主仍有田地三萬餘畝矣!"(《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一輯) 除此之外,現銀和其他不動產的數額也十分驚人。有人稱,李氏兄弟六人,"一、二、四房,約皆數百萬,而不得其詳",分家時"析為五,每房見銀三十五萬兩,田產典鋪在外。六房早卒,遺寡妻幼子,兄弟五人,合銀二百萬兩與之,而五房極富,家中田園、典當、錢莊值數萬元不算,就蕪湖而論,為長江一大市鎮,與漢口、九江、鎮江相埒,其街長十里,市鋪十之七八皆五房創造,貿易則十居四五。合六房之富,幾可敵國"。(同上)這裡記的自然是屬於李家在安徽老家的公產部分,在外置的私產並不在內,而私產所置如上海、天津、青島的洋房,各大公司的股票,外國銀行的存款,更是不計其數。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御史們相繼彈劾李鴻章主和誤國,便涉及了李鴻章在日本財產的問題。御史安維峻說,李鴻章把一千五百餘萬兩交由某日商經營,盛宣懷代為經理,所以不願與日失和。又有洪良品上疏說,李鴻章有數百萬兩銀子交日商經營,所以主和。這些御史們的話有捕風捉影之嫌,所列數字也不一致,有還是沒有,至今尚是疑問。但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李鴻章繞地球一週,所訪各國都隆重接待,他收過不少禮品是事實。有一記載說,俄國為要與李鴻章簽訂《中俄密約》,饋贈他達三十萬盧布;連副使張蔭桓也沾了光,受贈有二十五萬盧布之巨。 至於辦海軍、修碼頭、購置軍艦和火炮,外國廠商都會給回扣,以致能擠入採買人員之列的都要發筆橫財,更何況是決定此事的李鴻章呢?也更不要說為了吃購買外國軍艦的鉅額回扣從而打壓國內一眾船廠的事了。

從統領淮軍、任江蘇巡撫起,李鴻章便一改寒門書生本色。淮軍軍餉的充足為當時各軍之冠,按慣例,各營統帶都有截曠、扣建之權,除留作聘用幕僚、來往迎送之資及各營營官中飽之外,還要上繳若干

。淮軍最盛時達百餘營這個截留,為數就不會少。據甲午時暫時接替李鴻章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說,僅留在北洋賬上的淮軍錢銀就有八百萬兩,這時淮軍早已裁撤。這筆鉅款也是後來袁世凱小站練兵的主要經費來源。(《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上冊)留在賬上的尚有如此巨大的數字,李鴻章個人分潤自不在少數。值得注意的是李鴻章平素有一種看法,認為淮軍將領多為安徽子弟,隨他出徵,東奔西跑,戰事過後,理應享受榮華富貴,這是淮軍將領貪汙成風、軍紀敗壞的根由。李鴻章對此一味迴護,以至淮軍宿將如劉銘傳、周盛傳、張樹聲、衛汝貴、周馥、唐殿奎、塗宗瀛等個個都腰纏萬貫。作為淮軍頭子,李鴻章不是富翁才是怪事。

在李鴻章主導的工程中,根據中國海軍史專家姜鳴和王家儉的研究成果:整個"三海工程"(包括大學、歲修及慶典)一共花費了約600萬兩白銀。其中,從1885年到1895年這10年中,"三海工程"從海軍衙門經費中共挪借了437萬兩白銀。而且,姜鳴在《龍旗飄揚的艦隊》一書中特別指出:"三海工程"並沒有無償佔用海軍衙門經費,所借款項後來都指定專款予以歸還。   其後的修繕頤和園工程也大抵是如此。整個頤和園工程耗費的銀兩約在1000萬兩白銀左右。根據姜鳴先生的查檔計算,1888年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海軍衙門經費有案可查的用於頤和園工程的總額,往大里說也斷然不會超過750萬兩。而臺灣的王家儉先生則在《李鴻章與北洋艦隊》一書中考證,整個"三海工程"和頤和園工程,海軍衙門有案可查的撥款數額為2322700兩。

東方俾斯麥!晚清中興名臣李鴻章的雙面人生

可能很多人慈溪會覺得是造園子導致奇觀誤國,坑害了李鴻章,而事實上慈禧不僅是改革派還開啟了重用漢人的先河,改革了八旗和教育制度,解放了女性,而對11國列強宣戰是慈禧對內的動員令,這點史學家也證實了。並且在最新的高等教材中也高度評價了慈溪的作為。慈溪在歷史上也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但這裡篇幅有限且不是我們今天的主題,所以不再陳述任何觀點。

終上所述,李鴻章確實是很有能力的能臣,但他的能力全用在了對內的勾心鬥角上,並沒有像網上那些人所述說的那般為了國家操碎了心,他的心中並沒有民族和國家大義,他只是一個標準的軍閥作風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定位和增添自己的家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