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個照顧新生兒的“土方法”,對孩子招招致命,卻還有人在用!

晉升爸媽這個職位,這個角色可不是那麼好乾的,尤其是面對剛出生的寶寶,一大堆問題等著爸媽來解決,有點措手不及,有點驚慌失措。

喂多少次奶,寶寶算是吃飽了?寶寶吐奶是怎麼回事?寶寶黃疸了怎麼辦?寶寶不拉便便怎麼辦?寶寶睡覺怎麼哼唧哼唧的?寶寶肚臍發紅怎麼辦?往往是這個問題沒解決,另一個問題就又來了。所以我們的爸爸媽媽成了帶寶寶的賢內助,雖然老人帶孩子有經驗,但有些錯誤的護理方法不僅不能給寶寶帶來好處,更多的是寶寶受到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這5個照顧新生兒的“土方法”,對孩子招招致命,卻還有人在用!

誤區一:腿要綁起來,要不腿不直

老人憑“經驗”認為“小孩子的腿需要用布條纏上,讓寶寶的腿處於筆直狀態,這樣寶寶的腿以後不會彎曲,不會成為羅圈腿

其實這種傳統做法並不能預防孩子羅圈腿,反而在長時間捆綁之下會給寶寶造成四肢血液循環不暢,對寶寶大腦發育極其不利,還有可能造成截肢

這5個照顧新生兒的“土方法”,對孩子招招致命,卻還有人在用!

誤區二:黃疸不用管,自己會好

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別處理,病理性黃疸,要及時就醫,病理性黃疸,膽紅素會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損傷寶寶的神經系統,造成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導致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腦癱等嚴重後果。對黃疸放任不管的做法,很可能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這5個照顧新生兒的“土方法”,對孩子招招致命,卻還有人在用!

誤區三:寶寶肚臍不能著涼

老話說孩子肚臍著涼,肚子拉不斷,所以很多寶寶的肚臍是被捂著的,生怕著涼拉肚子。

出生後2-3天,寶寶的臍帶殘端就會幹燥,然後變黑變硬,一到兩週後脫落,但當新生寶寶的肚臍長時間處於潮溼不透氣的環境,很容易讓寶寶的肚臍出現發紅,發炎的問題,因為新生兒寶寶的臍帶在脫落、癒合之前,如果不認真消毒,很容易被細菌侵入引起“急性臍蜂窩組織炎”,也就是俗稱的臍炎。如果感染得不到控制,臍炎很容易引起全身感染,甚至敗血症而危及生命。

這5個照顧新生兒的“土方法”,對孩子招招致命,卻還有人在用!

誤區四:奶粉沖泡要濃一些,才有營養

現在的嬰兒奶粉都為營養配方奶粉,如果奶粉沖泡的過濃會讓寶寶消化吸收不良,嚴重的還會損傷腸道功能、增加腎臟的負擔。奶粉沖泡太稀,也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消瘦,生長髮育比同齡的寶寶落後。沖泡奶粉時,奶粉和水搭配比例是經過嚴格的科學實驗認證的,必須按照說明來配製。所以,家長需要了解和掌握正確沖泡奶粉的方法步驟,同時掌握奶瓶用後的消毒處理方法

這5個照顧新生兒的“土方法”,對孩子招招致命,卻還有人在用!

誤區五:寶寶一哭,就急著讓餵奶

新生寶寶的哭聲並不代表餓的需求,但很多老人不想聽寶寶一點的哭聲,總是在寶寶一哭的時候,就急著讓餵奶,時間久了會造成寶寶胃部消化負擔,出現消化不良,並會出現持續的吐奶。所以當寶寶哭得時候,家長一定學著判斷寶寶哭得原因,是生理性哭還是病理性哭。

這5個照顧新生兒的“土方法”,對孩子招招致命,卻還有人在用!

作為新手爸媽,雖然帶寶寶是非常辛苦的活,但寶寶的成長是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事,爸媽需要自己多學習育兒知識,更好的照顧好自己的寶寶。

今天的育兒知識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最後歡迎收藏轉發關注和評論,讓我們一起學習育兒知識,寶寶健康快樂成長,惠媽育兒話題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