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易誘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 這六類人易發高血脂

高血脂易誘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 這六類人易發高血脂

死亡信號

一、揭開血脂的面紗

血脂,顧名思義,就是血液中的脂肪,更確切地說是一些脂肪類物質,這些物質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非遊離脂肪酸等,在正常情況下它們可是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不僅是人體必需的主要能量來源,還參與細胞和組織的構成及功能的調節。

那麼,下面大家來具體的瞭解一下它們的功能吧。

  1. 膽固醇——是一種必需的身體脂肪,它不僅存在於血液中,還存在於人體的所有細胞中。在人體中,它一方面可以轉化成皮質醇激素、性激素及維生素等,參與體內正常的代謝;另一方面又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具有維持細胞的通透性和細胞正常代謝的功能,如果人體缺乏膽固醇,就可引起細胞破裂,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2. 甘油三酯——又稱中性脂肪,它是人體恆定的能量供給來源,它在體內一些特殊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為遊離脂肪酸和甘油,供給體內組織作用。

  3. 磷脂——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脂肪的吸收、運轉和儲存有重要的作用。

  4. 非遊離脂肪酸——有多種形式,按脂肪酸的分子結構中是否含有雙鍵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會促進體內的膽固醇的合成,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明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

這些脂類物質就像一個團隊,它們之間需協調穩定才能發揮最佳效果,一旦有一方出問題,團隊水平的發揮就會受到影響,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危害。

二、血脂的運輸車——脂蛋白

由於血脂像我們通常所見到的油脂一樣,也是不溶於水的,因此需要一類特殊的蛋白質在血液中與它們相結合,形成溶於水的複合物,才能使脂類物質在血液中進行輸送,這類特殊的蛋白質就像運送貨物的貨車一樣被稱載脂蛋白,而這種載脂蛋白於脂肪的複合物就叫做脂蛋白

其包括: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

  • 乳糜微粒——是血液中顆粒最大的蛋白質,含甘油三指近90%,由小腸合成,將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從小腸轉運到其他組織,正常人血漿中的乳糜微粒空腹12小時後就會被完全清除掉。它不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但容易誘發胰腺炎。

  • 極低密度脂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其中甘油三酯含量約55%,膽固醇含量約20%,它將甘油三酯轉運到外周組織,經酯酶水解後釋放遊離脂肪酸。

  • 中間密度脂蛋白——是由VLDL中的甘油三酯經脂酶水解後形成的,是LDL的前體物質。

  • 低密度脂蛋白——是由VLDL和IDL中的甘油三酯經脂酶水解後形成的它是膽固醇主要的載體,血液中的膽固醇約60%是在LDL內,它將膽固醇運送到周圍組織以供利用,與冠心病直接相關。

  • 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肝臟和小腸合成的。它將膽固醇從周圍組織(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轉運到肝臟進行再循環或以膽酸的形式排洩,這個過程被稱為膽固醇逆轉運,與冠心病發病呈負相關。

三、聯合好朋友,戰勝敵人

上面提到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結合形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結合形成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們一個是健康的好朋友,一個是健康的大敵,

如果把肝臟和周圍組織比作公交路線上的兩個終點站,那麼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就是肝臟與周圍組織間的兩輛單程車,膽固醇就是車上的乘客。

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從肝臟一批一批地運輸到周圍組織(包括血管),被認為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它在血液中的水平越高,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多,越有助於形成斑塊,並堆積在我們的動脈壁內,並堆積在我們的動脈壁內,這些脂質隨著時間的堆積越來越多,越來越厚,最終,斑塊阻塞了那些動脈,使得動脈中富含氧氣的血流不能很好地流入你身體相應的部位。如果斑塊聚集於給心臟供血的動脈內,即冠狀動脈,心肌就會出現缺血、缺氧狀況,進而導致冠心病發作;如果發生在腦部血管內,則為“中風”。

因此可以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健康的一大攔路虎,是我們健康的敵人。

高密度脂蛋白就如同血液中的清道夫一樣,可以運載周圍組織中的膽固醇到肝臟進行代謝,降解為遊離膽固醇,再轉化為膽汁酸或直接通過膽汁從腸道排出。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有助於促進外周組織(包括動脈壁)移除膽固醇,從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才是我們的好朋友。

四、不為你知的危害

血脂雖說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物質,有其重要的功能,但是也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正常範圍)。簡單的說,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沉積在血管壁上,逐漸形成小“斑塊”,並日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量變慢,嚴重時還會中斷血流。就像熱水器水管中的水垢越積越多,最終堵塞水管,水流越來越慢,嚴重時流不出水來一樣。

但也有不少血脂增高的人只是單項指標出現異常而已。如果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過高的話,即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過高,也可對許多臟器產生危害,特別是可以在血管壁內沉積形成斑塊,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導致管腔狹窄,引起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因此,當血液中膽固醇異常增高時,發生心臟病的危險性也會相應的增加。

任何甘油三酯來源過多(包括進食和自身合成)或分解代謝障礙或兩者兼有均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癥。如果血液中的甘油三酯過高。可增加患者的凝血傾向,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和發展、也同樣會導致血管管腔狹窄,引發心肌梗死,冠心病等。

過多的脂質不僅會沉積在心臟的冠狀動脈上,還會沉積在身體其他地方的血管上,

如果沉積的腦血管上,就會引起腦血管硬化,引起腦血痊、腦溢血;

如果沉積在肝臟上,則會引起脂肪肝;

如果沉積在腎臟血管上還會引起腎結石。加速腎功能衰竭;

如果過多的脂質沉積在下肢血管上,時間一長就會引起下肢壞死乃至癱瘓。

此外,高血脂還可引發高血壓誘發膽結石胰腺炎使肝炎加重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老年性痴呆等疾病,還會影響視力與聽力。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還可能與癌症的發生有關。

五、哪類更可怕?

如果血清總膽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水平過高,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過低,就可以稱之為高脂血症,它是脂質代謝異常的代名詞。

高脂血症因其致病原因不同,可分為繼發性高脂血症和原發性高脂血症。

繼發性高脂血症

是指由於系統性疾病或藥物所引起的血脂異常。可引發繼發性高脂血症的常見疾病,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糖尿病、腎病綜合症、腎功能衰竭、肝臟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骨髓瘤、脂肪萎縮症等等。某些藥物如利尿劑,貝塔—受體阻滯劑、糖皮質激素等也可引起繼發性高脂血症。

原發性高脂血症是指在排除了由於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繼發性高脂血症後,因先天性缺陷(家族性)以及某些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脂質和脂蛋白代謝異常。這些環境因素主要是飲食因素,即高膽固醇和高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以及熱量的攝入過多而引起的超重,其次,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菸,飲酒等也包括在這些環境因素內。

六、試著對號入座

根據血中不同種類的血脂異常,世界衛生組織(WHO)經修正原先的Fredrickson等人的分類,臨床上把高脂血症分為六種類型.但從實用角度出發,我國的《中國成人血脂異常的防治指南》也將血脂異常進行了簡易的臨床分型。

高血脂易誘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 這六類人易發高血脂

高血脂易誘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 這六類人易發高血脂

七、找找原因

現在仔細的分析一下導致高脂血症的兩個主要原因:

  • 遺傳因素——遺傳可通過多種機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發生的細胞水平上,主要表現為細胞表面脂蛋白受體缺陷以及細胞內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酯酶的缺陷和缺乏);也可發生在脂蛋白或載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基因缺陷引起。

    例如,如果LDL(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或合成脫輔基蛋白、脂蛋白等基因先天性缺乏,就會導致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當酶缺乏時,乳糜顆粒的分解就會出現問題,並導致甘油三酯濃度升高;或者當遊離脂肪酸燃燒後剩餘的脂蛋白在肝臟的吸收發生問題導致甘油三酯增加。當肝臟、腎臟為主的器官中LDL受體結構出現異常時,細胞就會無法攝取LDL,導致LDL所含的膽固醇增高。這就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

  • 飲食因素——飲食因素聽起來容易,卻是最難控制的一種因素,在高脂血症患者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由飲食因素造成的。糖類攝入過多,可能影響胰島素的分泌,進而加速肝臟極低密度酯蛋白的合成,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癥。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攝入過多與高膽固醇血癥形成有關,其他膳食成分(如長期攝入過量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纖維攝入過少等)也可導致本病發生。

八、探尋血脂之源

一旦血脂發生異常,大家首先就會疑惑升高的血脂是怎麼來的。只有知道了來源,大家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下面我就來告訴大家。

大部分膽固醇是由人體自身合成的(以肝臟和小腸為主,約1000毫克),只有少部分約100-500毫克是從飲食中獲得的。尤其是熱量高、脂肪高和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物都可以促進膽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升高;;而熱量低的食物和飢餓則會減少膽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下降,另外,食物中的纖維素也可以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同膽固醇一樣也有兩種來源,其大部分是從飲食中獲得的,少部分是由人體自身合成的。比如我們平時食用的植物油和動物油,其分子成分大部分為甘油三酯。

血漿中的磷脂主要由肝臟和小腸黏膜合成,食物中例如蛋黃、瘦肉等也含有磷脂。食物中的磷脂需要在小腸水解後才能被吸收。

九、高血脂的易發人群

具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許多高脂血症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所以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更應該提早預防環境因素對血脂的影響,將危險性降到最小。

體型肥胖者——肥胖者的機體組織對遊離脂肪酸的動機和利用比普通人少,血中的遊離脂肪酸就會積聚,血脂容量也會增高。

而且肥胖病人空腹就餐後血漿胰島素濃度常常會增高,約比正常人高一倍。由於胰島素有促進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故肥胖者常出現高脂血症。此外,肥胖者餐後血漿乳糜微粒被清除的時間會延長,血中膽固醇含量也會升高。

由於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含量的升高與肥胖程度成正比,所以形成的高脂血症很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膽石症等疾病。

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疾病的發生率相繼增加,血脂異常也在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很大,這一方面可能是由於中老年人的運動量在減少,導致血脂的堆積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於中老年人機體的代謝能力在不斷下降,因此疾病的早期預防要從年輕人抓起。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去檢查一下身體,“防範於未然”,不讓疾病找上門來。

長期高糖飲食者——這樣的飲食非常容易導致肥胖,更增加了血脂異常的發生率。

絕經後婦女——研究發現成年女性的血脂膽固醇含量40歲以前低於男性,而絕經前後女性的膽固醇水平逐漸升高並超過男性。其他血脂成分如甘油三酯、低密度酯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在女性體內變化的情況也基本相似。

究其原因,簡單地說,就是體內激素髮生了變化。女性在正常月經週期,激素分泌正常,體內有足夠的雌激素。雌激素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並且有抗氧化劑的作用,可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同時還可以防止和減少血栓的形成。而絕經後由於卵巢功能的減退,內源性雌激素分泌減少,就會導致血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這將增加冠狀動脈以及腦動脈的硬化程度,從而使冠心病和腦中風等疾病的發病率增加。

有研究表明:絕經前女性冠心病的發病率僅為男性的1/4,而絕經後男女冠心病的發病率就幾乎相等了。

長期酗酒和吸菸者——持續而少量地飲酒可使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也就是說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對心、腦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可以抑制動脈硬化的形成。但是經常大量飲酒,酒中含有的乙醇會使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顯升高,使這些人患高血壓、中風和肝硬化的危險性也大大的增加。

吸菸也可以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明顯增加。據調查:吸菸者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比不吸菸者高10%到1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卻比不吸菸者低。可見,吸菸是血脂代謝異常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冠心病、腦卒中等的重要危險因素。如果吸菸的同時再飲酒則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過程。

習慣於靜坐的人——這類人由於久坐不動,吸收的能量很難得以消耗,更易於囤積脂肪,增大了患病的可能性。上海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對本市公務員進行的體質監測顯示,半數以上的公務員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靜坐狀態超過五小時,其中三成甚至超過7小時,多數公務員一族亞健康狀態。

此外,生活無規律、情緒易激動、精神常處於緊張狀態者,患肝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者,也是高血脂的易發人群。

十、人到中年須小心,需小心血脂異常

人到中年,由於工作緊張,缺乏運動,生活飲食不規律,尤其是過量食用高脂肪食物,很容易造成高血脂。高血脂與遺傳有關,如果家族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中年以後就更要注意預防血脂過高。

血脂高,首先會影響人體的心血管系統,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還可能導致脂肪肝。

血脂高,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預防應該從早做起,因此平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飲食要平衡、多樣化,除米麵雜糧均衡食用外,要多吃綠色的新鮮蔬菜,常吃魚類、瘦肉、雞蛋、豆製品、牛奶、蒜、洋蔥、醋、水果等,少吃動物油及糖、奶油,不暴飲暴食,不飲烈酒、咖啡和濃茶等。

根據身心情況鍛鍊身體,做各種保健活動,如做健身操、散步、打太極拳等,但不要超負荷運動。

生活要有規律,要勞逸適度,保證較好的睡眠和休息。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監測血壓,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如有條件還可做血液黏度檢查。

十一、不容小視的環境影響

人體內血脂和維生素D一樣,存在季節波動,在不同季節血脂水平是不一樣的。研究結果發現,人體的血清膽固醇水平秋季最高,夏季最低,春冬兩季的膽固醇水平介於秋夏兩季之間,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夏冬兩季的甘油三酯水平則介於春秋兩季之間。

這一方面與人體內部的生理、生化過程隨周圍環境而發生週期性改變的規律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人們在不同季節中所攝入的食物的種類和數量變化有很大關係。

在職業方面,不同職業的人血清脂質和脂蛋白水平也不相同。從事腦力勞動者的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較從事體力勞動者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則明顯低;城市居民的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又高於農民。

十二、誤區危害知多少

誤區一,瘦人血脂不會高?

在單位體檢中,高高瘦瘦的吳先生被查出有高血脂,而被稱為“肥佬”的同事卻安全沒事,這讓大家很吃驚,因為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只有胖人才會患上高血脂這種“富貴病”,其實不盡然。

在臨床上,高脂血症的成因在上週我們已經跟大家介紹過了,但它並沒有告訴大家瘦子就不會血脂異常。雖然就身體胖瘦而言,高脂血症的患者最多見的是偏胖者,但瘦人患高脂血症也屢見不鮮。所以高脂血症與體型胖瘦無必然聯繫,因此就不能以胖瘦來判斷高血脂的有無。

據臨床上總結,瘦人的高脂血症特點多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多低於正常水平,這類病人較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

由於血脂紊亂可以在相應時間內無症狀表現,所以許多瘦人誤以為自己與高血脂無緣,因此在飲食和生活方式並無節制,但一旦出現狀況卻比其他人更嚴重。因此,瘦人也應特別注意血脂。

誤區二,面對疾病?只要年輕體力好,就不怕!

不少年輕人認為,自己年輕有資本,疾病距離自己還相距甚遠,單位多次體檢,均不參加結果有些人剛剛30歲甚至才20多歲就得了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瘁死,這些人往往是忽略了健康,忽略了預防的重要性。

這些人常常早已具備了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些危險因素,例如生活上的不良習慣——吸菸、飲酒、生活不規律、工作緊張等,一些人可能早就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只是得而不知,其實平時應該常測的血壓,尤其是那些家族中有高血壓病史的人,更應注意經常測量血壓,並注意定期檢查血脂,血糖等這些代謝指標。

誤區三:小毛病?不必大驚小怪!

很多中青年長期忙於工作,得了病不去看,一些人還得意洋洋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小毛病,不礙事,挺挺就過去了。

誤區四:洪水猛獸?膽固醇越低越好?

高膽固醇被很多中老年人視為洪水猛獸,總是希望它越低越好。事實卻並非如此。

膽固醇就像一把雙刃劍,過高確實會增加患心腦疾病的危險,但過低也會出現種種問題,因為,膽固醇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建築材料”,用以支撐體內所有細胞的形狀結構,膽固醇還是細胞膜的組成部分以及合成激素和膽汁的關鍵成分。膽固醇不足,人的情緒便會出現極不穩定的現象?

正確的做法是,40歲以下的人5年做一次血脂檢查,45歲以上的人1年做一次血脂檢查,而有冠心病易患因素(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的人,應半年查一次血脂。在醫生的指導下,將膽固醇不高不低的控制在標準範圍內。

十三、預防藥物致病

吳女士今年28歲,單位體檢,查出血脂高。對於此事,她自己是百思不得其解。因為愛美的她為了保持年輕,對自己的飲食格外嚴格,除了食用必需的優質蛋白,她幾乎都快成為素食主義者了;並且每週三次的健身運動幾年來也是堅持不懈,同事們無不佩服她的意志,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這麼年輕血脂就出了問題。後來去諮詢醫生,才明白了真正的原因。原來自打她結婚,五年來一直長期口服避孕藥運避孕,這就是導致她血脂升高的罪魁禍首。

避孕藥是不同類型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按不同的比例製成的人工合成劑。大量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藥可以引起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這將大大增加動脈硬化的危險性

美國對2606個白人婦女進行了一項研究,在對服用口服避孕藥與不用該藥者進行比較後發現,口服避孕藥者其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明顯增高;而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影響決定於這類藥物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例。

其中,雌激素含量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加越明顯,而孕激素則相反。因此對於避孕藥的服用也應該有所選擇,而不應該隨意選用。研究表明:含雌激素和低劑量的孕激素的配方較好。

十四、好習慣成就好血脂

金燦燦的炸雞腿外酥裡嫩,咬一口,滿嘴流油,吃的人感覺香到了骨髓裡;褐色的冰涼可樂,冒著快樂的氣泡,喝一口,讓人打一機靈,唯有“爽”字才能概括;濃香的芝士,嵌綴著美味的培根、臘肉,星星點點的紅綠青椒,再配上一杯精緻的三色冰淇淋,很多人認為幸福的感覺就在於此。

當這些人的樂此不疲地大嚼快餐時,總是會安慰自己,那裡的瘦肉、青菜、碳水化合物相當有營養,卻早已忘記了這些食物帶給我們的傷害,人類的高脂血症也就自然而然與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掛了鉤。

事實上,我們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習慣來預防血脂升高的。俗話說“病從口入”,預防血脂升高首先要把好“口”這一關,再輔以其他措施。

凡是肥胖者要控制飲食,控制攝入量,增加消耗,使體重逐漸恢復到標準體重(身高(cm)-體重(kg))。

平素飲食要儘量以低脂、低膽固醇、適量蛋白質的食物為宜,少食動物內臟及一些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減少肥肉、黃油、雞蛋的食入量,增加家常食物,如瘦肉、魚、人造黃油等的食入量,這能使人的血清膽固醇平均含量明顯降低。

  • 多吃新鮮綠色蔬菜和水果及含碘豐富的食物(海帶、紫菜等),可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

  • 多吃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或芹菜,韭菜等),少吃鹽和糖。

  • 每餐飲食要適當,不宜暴飲暴食。忌菸限酒。

堅持體育鍛煉,每天堅持運動至少30分鐘,任何運動都可以,包括做家務,否則你的體重將會以每年2公斤的速度增長。可不要小瞧這2公斤,時間長了,極為可怕。

十五、規律生活,適當運動

我們好多人覺得心肌梗死,腦卒中是突然發生的,其實並不是這樣,所有的心肌梗死、腦卒中的發病都不是對健康人無中生有的突襲,而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逐漸變的必然結果。

高血脂病人更應注意生活規律,按時作息,建立一種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生活制度。高血脂病人在生活起居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 遵循“生物鐘”

定時作息,生活應有規律,按時起床、進食、活動、學習及就寢、胺照自然“生物鐘”的節律作息和活動,這樣才能有利於健康及預防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

公雞破曉啼鳴、蜘蛛凌晨4點織網、牽牛花凌晨四點開放......生物無論大小,它們的活動都有一定的節律性。人的生物活動無疑也隨著週期性的節律來運行,有高潮、有平潮、有低潮,打破這種正常的生物鐘節律就會導致疾病,加速衰老。

健康長壽者的養生之道千差萬別,但規律生活這一條是相同的。

  • 適應自然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因此健康也與自然界的變化息息相關。人體應學會適應這種變化。如衣著房面,應根據不同季節,及時增減衣服;住房要陽光充足,防潮防溼,空氣流通,周圍有條件的亦可種些花草樹木。

  • 注意清潔衛生

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增進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 戒除不良習慣

高血脂病人應戒菸,避免酗酒及暴飲暴食等。

  • 節制性慾

和諧的性生活能使人感到心情愉快,精神飽滿;放縱的性生活易造成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久而久之還可以引起早衰。性生活次數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而定,中年以後可以每週或數週一,因人而異。

十六、習慣“三個三”

  • 三個半分鐘

美國科學家發現,很多病人白天狀況很好,夜裡突然就死了。奇怪,怎麼會白天好好的,夜裡死了呢?

後來才知道是夜裡起來太快,突然的體位變化造成體位性低血壓(又叫直立性脫虛或位置性低血壓),致使腦缺血,頭暈,暈倒,

一下子就造成了腦外傷,有的人由腦缺血變成了腦血痊,有的人突然心臟缺血,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所以經常有夜裡突然體溫變化而造成意外的情況。

而這種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夜裡醒過來,在床上先躺半分鐘,不要馬上起來,坐起來半分鐘,兩腿下垂半分鐘,經過三個半分鐘,你再起床上廁所就沒有問題了。

注意三個半分鐘不花一分錢卻可以減少或防止很多病人猝死或發生意外。

  • 三個半小時

三個半小時,是早上活動半小時,跑步、做體操都可以,中午睡半小時,晚上散步半小時。

午睡很重要,有午睡習慣的人冠心病死亡率明顯比沒有午睡習慣的人低,只要每天堅持午睡半小時,冠心病死亡率可減少30%,因為五歲這段時間,血壓是低谷,心臟因而得到了保護。

上班後血壓一直居高不下,午間小息後,血壓會降下來,下午再上班精神也好。按照生物鐘節奏,該休息還得休息,工作再忙也不要連續工作24小時工作,“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 避免兩個三聯症

第一個是三聯症“寒冷、勞累、清晨”。

來寒流後下雪天的第二個早上,冠心病、猝死發病率最高。上午6點到11點是“魔鬼時間”,這時候心臟血管負擔最大;另外,清晨時,經過一夜的休息、代謝、排洩、體液濃縮,血液最粘稠,交感神經最興奮,血管收縮物質漸增,寒冷又加劇了這種情況。

此時心臟耗氧量最多,血管阻力大,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就容易造成猝死事件!所以冬天來寒流的第二天早上應格外小心。

第二個三聯症,就是“飽餐、飲酒、興奮(激動)”,易造成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應注意避免。

十七、高脂血症病人睡前五忌

高脂血症病人在睡前有五忌:

  • 一忌枕頭太高

頭部鋪墊過高,頸部肌肉和韌帶過度牽扯,會擠壓頸部血管阻斷血流,造成供血不足易導致腦埂塞。

  • 二忌睡前吃得過飽

飽餐後會使血流集中在胃腸道,使心腦的血流相對減少,易引起腦梗塞,心絞痛心肌梗塞。

  • 三忌睡前服用大劑量安眠藥、較強的降壓藥和血管擴張藥

這些藥物會減緩血流,使血液濃稠度增高,引起大腦灌注障礙,導致缺血性腦卒中。

  • 四忌睡前酗酒

酗酒後,血漿及尿液中的兒茶酚氨含量會迅速增加,而兒茶酚氨是升高血壓的“元兇”,加之高血脂病人易合併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使血壓更加速升高,可能導致腦中風和猝死。

  • 五忌睡前大量抽菸

煙毒可使血管痙攣收縮、血壓升高,使血小板聚集形成栓塞,會引起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十八、預防高脂血症,從娃娃抓起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致死性疾病之一,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

許多實驗、臨床、病理學和臨床流行病學資料均支持血漿膽固醇水平升高在成人冠心病發生、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該病雖然在中年以後才出現臨床症狀,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改變從兒童早期就已經開始,並且這個過程與升高的血漿膽固醇水平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繫,美國通過大量屍檢和臨床追蹤,發現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都起始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並已出現心腦病理改變。

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時,美國對戰場死亡士兵的屍檢發現,在平均年齡為27歲的是亡者中,77%已有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可見病變確實值根於青年中。

還有一項研究發現,50%以上的10歲—14歲兒童的冠狀動脈已出現提示,動脈粥樣硬化的特徵性巨噬泡沫細胞和含脂質的平滑肌細胞,大約8%到10—14歲兒童有更明顯的細胞外基質聚積性改變,並且發現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冠狀動脈脂肪條紋及釺維斑塊的擴展有著明顯的關係。

這說明冠心病的部分危險因素在兒童期即已存在,並且能加劇兒童動脈粥樣硬化發展的病理過程。

鑑於以上研究結果,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應該從少年兒童開始,對有以下情況者,更應引起注意:

1家族中有原發性高脂血症患者的少年兒童;2家族中有冠心病和腦卒中患者的少年兒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