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桑塔納要20萬的年代,保時捷8.8萬奔馳14萬,國人為何不買賬?

在桑塔納要20萬的年代,保時捷8.8萬奔馳14萬,國人為何不買賬?

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要靠自主品牌造出一款靠譜耐用的汽車,可能做夢都實現不了。話說當時也沒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品牌,所以才有“老三樣”捷達、桑塔納、富康的熱銷,只是你以為它們是生來就能坐穩“老三樣”的王座嗎?事實上並不是,它們也是經歷優勝劣汰後才能配上“老三樣”名頭的。

至於淘汰的,就有標題中提到的保時捷和奔馳,而這些被淘汰的產物一個成為保時捷“不堪回首”的歷史,一個卻誤打誤撞演變成了現在的奔馳A級。

在桑塔納要20萬的年代,保時捷8.8萬奔馳14萬,國人為何不買賬?

20世紀末的中國,雖然汽車工業落後但是人多、經濟在走上升趨勢,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咱們中國消費潛力也大。在1994年,中國給全世界著名的車企出了一個命題,讓他們給出有說服力的產品來中國“提案”,OK的話就讓你與一汽合資生產,這個命題就是——中國家庭轎車計劃。

超過20多家車企只有兩家車企接受這個“懸賞訂單”,第一個就是保時捷,還有個就是奔馳,這兩個大佬根本就沒想到這是他們“噩夢”的開始。

在桑塔納要20萬的年代,保時捷8.8萬奔馳14萬,國人為何不買賬?

處於財政危機的保時捷把這個招標當成救命稻草一般牢牢抓住,僅僅花了4個月就研發出了一款車保時捷C88。C88取諧音C發發也明顯有討好中國人的意味。

在滿大街都是桑塔拉,捷達那種方殼造型的世界裡,這種充滿曲線,彰顯鈑金工藝的車簡直就是“出水芙蓉”(但真的很醜不是嗎),保時捷或許自己也知道太醜,沒敢掛自己的車標,弱弱的換上一個類似指尖陀螺的標誌。

在桑塔納要20萬的年代,保時捷8.8萬奔馳14萬,國人為何不買賬?

保時捷C88的定價也是相當耿直,不要99.8也不要9.98,只要8.8萬保時捷帶回家!在那個桑塔納都要20萬的年代,這意味著什麼就不多說了。而且C88搭載的1.1L四缸自吸發動機,最大馬力67匹,峰值扭矩105牛·米,匹配5速手動變速箱。那個時候國內一眾汽車還是化油器……

在桑塔納要20萬的年代,保時捷8.8萬奔馳14萬,國人為何不買賬?

至於最終為何沒有量產的原因倒是眾說紛壇,但出現頻率最高的一條就是:真的太醜了。

第二個要說的就是“汽車之父”奔馳了,相較於保時捷,可能奔馳要用心的多,不僅有全新的設計,奔馳還為這個計劃專門開發了全新的平臺,在進行了充足的研發試驗後推崇了一款寓意為“Family Car China”的車型——奔馳FCC。

在桑塔納要20萬的年代,保時捷8.8萬奔馳14萬,國人為何不買賬?

其實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奔馳FCC都算是一個十分優秀的車型,只有3.56米的小尺寸卻依然有非常不錯的車內空間,“三文治”的車身結構為它帶來足夠的車身剛性,還能給出更多的空間讓乘客使用。至於配置甚至用上了前排安全氣囊、ABS防抱死剎車系統,預警式安全帶,並且只售14萬!

在桑塔納要20萬的年代,保時捷8.8萬奔馳14萬,國人為何不買賬?

搭載1.3L四缸發動機的它最大馬力55匹,但得益於完善的車型設計,它能飈上150km/h的最高時速。以上種種來看的,奔馳自己都認為拿下這筆大單肯定不在話下,與保時捷那奇葩C88的對抗更是勝券在握。但事實依然是殘酷的,它也“死了”,直到在後來演變成奔馳A級重新走入全世界百姓家。

在桑塔納要20萬的年代,保時捷8.8萬奔馳14萬,國人為何不買賬?

保時捷C88和奔馳FCC的失敗看似荒謬但也是有理可依的,一是中國人一直以來就有以大為美的思想,這兩款車就算空間表現不錯,但比桑塔拉和捷達遜色不少的尺寸讓他們看上去小氣。

二是造型太過前衛,特別以保時捷C88為主,當時中國人都喜歡方方正正的造型,看到C88後心裡一定在想這到底是什麼鬼!

三就是當時中國人思想較為固化,秉承著三廂為美的理念,奔馳FCC就算你再優秀,這種兩廂的造型都是在挑戰中國人的極限。

雖說當時他們失敗了,但有本事的終究還是大佬,你看現在的保時捷和奔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