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中药,治疗小儿咳嗽

咳嗽常见于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多因外邪侵袭、肺气失宣及肺脏疾病所致。小儿体质娇嫩,感于外邪更加容易发病。


小儿咳嗽和成人咳嗽一样,可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 外感咳嗽

①风寒咳嗽:症见咳嗽、痰白声浅、畏寒肢冷、寒热无汗、鼻塞有清涕,指纹较细,多在风关,苔薄白。

②风热咳嗽:咳嗽、痰声较深、头痛身热、恶风汗出,指纹较粗,多在气关,苔薄黄。

◢ 内伤咳嗽

①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脘疼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泄,苔白腻。

②肺燥阴虚:干咳少痰、低热盗汗、夜间尤重,舌尖红,苔薄黄而干。

小儿咳嗽的诊断,除了望、闻、问、切之外,还需要看食指指纹:

①咳嗽气促,咳痰或无痰,或发热。

②听诊:患儿肩胛区可听到肺泡呼吸音。

③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有可能增高。

④手食指指纹多在风、气二关。

推拿配中药,治疗小儿咳嗽

(一)外感型

●推拿处方:推三关,清肺经,运八宫,揉二扇门,揉天突,分推膻中、肩胛骨,搓摩两胁肋,揉足三里。

●中药处方:荆芥、防风、桂枝、杏仁、贝母、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生姜、炙甘草。

●推拿处方:清肺经,清大肠,清天河水,运八宫,揉天突,分推膻中、肩胛骨,搓摩两胁肋,揉丰隆。

●中药处方:金银花、连翘、黄芩、菊花、贝母、桑叶、桔梗、板蓝根、枇杷叶、蒲公英、甘草。(热甚者加知母、生地、川牛膝、石膏)。

(二)内伤型

●推拿处方:补脾土,清肺经,清大肠,揉板门,清胃经,运八宫,揉天突,分推膻中、肩胛骨,揉中脘、脾俞,搓摩两胁肋,揉丰隆、足三里。

●中药处方:半夏、厚朴、茯苓、太子参、白术、紫菀、贝母、陈皮、枳壳、甘草。

●推拿处方:补脾土,清肺经,揉肾尖,清大肠,运八宫,揉天突,分推膻中,肩胛骨,搓摩两胁肋,揉三阴交。

●中药处方:杏仁、炙甘草、炮姜、麻黄、知母、生地、款冬花、桑白皮。

肺伤则咳,大肠病易热,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咳嗽、发热常兼作,它是儿科常见疾病,资料甚多。

“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邪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此为外感咳嗽。

“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此为内伤咳嗽。

“咳嗽之要,只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景岳全书·咳嗽》

咳嗽初起,当“因势利导”,冀其达到肺气通宣,则咳可止,不宜用收涩药,否则易致“关门留寇”。“凡邪胜咳嗽,断不可用收涩药,咳久邪衰……方可涩之。”《医门法律·咳嗽绪论》

不论外感风寒,或内伤咳嗽,均可因肺气不利而滋生痰涎,而小儿多咳痰不利,故治咳需佐以化痰,临床上可依其热痰、燥痰、实痰而选用相应药物。热痰常选瓜蒌、贝母、海浮石等,燥痰常选梨皮、杏仁、沙参、紫菀等,实痰常选半夏、陈皮、厚朴、白术等。推拿时常佐以补脾土,运八宫,揉天突、膻中、中脘、脾俞、肩胛骨、丰隆以祛痰化湿。


推拿配中药,治疗小儿咳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2元

邮发代号:82-6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