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本想拔劍自刎,大臣只說了7個字,皇帝大喜:朕聽你的

唐太宗一共有是四個兒子,其中最喜愛的就是與長孫皇后所生的三個兒子,李承乾、李泰及李治。唐太宗繼位後,立八歲的李承乾為太子,李承乾自幼聰明伶俐,李世民對李承乾甚是喜愛,貞觀七年,李承乾患重病,李世民擔心的吃不下飯,下旨將天竺的大師請來為兒子祈福。

唐太宗本想拔劍自刎,大臣只說了7個字,皇帝大喜:朕聽你的

年幼的李承乾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太子而驕縱妄為,反而用功讀書,太上皇李源病逝後,李世民命李承乾監國家大事。隨著李承乾慢慢長大,開始變得叛逆,望子成龍的李世民,為了約束太子,命于志寧、魏徵及孔穎輔佐太子,並要求他們一定要敢於直諫,因此常常出現諫諍逾切,承乾不能納”的局面。

唐太宗本想拔劍自刎,大臣只說了7個字,皇帝大喜:朕聽你的

慢慢的李世民與李承乾之間出現了隔閡,變得不再那麼信任李承乾,若李承乾能改過自新,其太子的地位便無人能撼動,他偏偏卻不這麼做,偏要學他老子李世民逼宮篡位,聯合侯君集,李元昌等人逼宮,結果可想而知,李世民就是逼宮坐上的皇位,經驗豐富,李承乾自然不會成功了。因此李世民對李承乾大失所望,直接將他貶為庶民。

二子李泰也是深得李世民信任,常隨李世民遊歷天下,史書記載,李泰讀書萬卷,唐太宗便有立他為太子的想法,李泰為取得父親的信任,對李世民保證以後會“殺子傳弟”,這一下就說到李世民的痛處,擔心李泰會對兄弟骨頭相殘,於是將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大臣叫來,當著他們面,要拔劍自刎,長孫無忌猜出了李世民的想法,立馬說到“晉王可立為儲君”,唐太宗笑著對長孫無忌說“朕就聽你的”。不久後,李世民便立晉王李治為太子,即後來的唐高宗。

唐太宗本想拔劍自刎,大臣只說了7個字,皇帝大喜:朕聽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