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用兵力上百萬,堪稱冷兵器時代規模最大之戰役!

看了看《大秦帝國之崛起》,裡面把長平之戰作為重中之重來講述,又查了些資料,在此,談一下自己的淺見,以期拋磚引玉。

一、長平之戰的背景

動用兵力上百萬,堪稱冷兵器時代規模最大之戰役!

(長平之戰地圖)

秦國的崛起之路上必然要經歷一次大決戰。

秦國若要統一六國,必然要經歷一場惡戰。

這是秦國與六國由戰略相持轉向戰略進攻的重要轉折點。

在商鞅變法之後,積累了近百年的國力,秦趙大戰終於開啟了——雖然戰爭來得有些戲劇化。

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軍事力量也有了長足的進展。

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一個是秦國,另一個就是趙國。

趙國雖然稍弱了些,但是長平之戰能相持數載,也證明兩國實力相差並不大。

但秦趙兩國比起其他國家,就強大的多了。

兩大強國總算槓上了。

二、規模宏大,意義深遠。

雙方動用兵力約100萬,這是世界冷兵器時代最宏大的一次戰役之一。

當時七國的總人口也就2000萬。

雙方賭上了全部家底的秦趙長平之戰,任何獲得全勝者都將成為六國之首。

長平之戰的最終結果是趙國完敗,從此再無對抗秦國之實力。

三、決策者的水平太重要了

最高決策者的水平是至關重要的,掌握一國國政的,如果是個水平欠缺的毛躁人,會大大折損本國的硬實力。

此外,能夠辨別哪種意見正確很重要。

如果自己水平有限,還剛愎自用,那就離完蛋不遠了。在這一方面,趙括和趙王都是急躁冒進的二愣子。

動用兵力上百萬,堪稱冷兵器時代規模最大之戰役!

(劇中之趙括)

這裡需要特別提一點:間諜很重要。

能離間敵人,讓敵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是很高明的招法。

這依然與決策者的水平有關,精明者是不易上當的。

趙王急躁,換了老成持重的廉頗將軍。

趙王想讓趙軍出擊,確有豪賭的成分,因為糧草確實不夠用了。

廉頗老將軍真是倒黴,如果他繼續掌兵,雖然堅壁不出,但至少不會大敗虧空。

四、決戰過程的幾個關鍵節點

1、趙軍全線出擊

趙括命令趙軍度過丹水,打破僵局。

表面上趙軍初戰告捷,秦軍詐退。

然而,秦國逃兵有序撤退,其狀態連老百姓都覺得可疑,但趙括被所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就這樣賭上了全部家底。

不過,縱使是白起都不敢輕視趙括,趙括反倒輕視起秦軍的其他將領來了。

動用兵力上百萬,堪稱冷兵器時代規模最大之戰役!

(劇中之戰神白起)

好在他倒是想過,秦軍的主帥若是白起,恐怕肯定沒那麼簡單。


因為,白起正是圍殲戰的集大成者。

可成全他最大功業的,是豬一樣的趙括——手高眼低。

只知道紙上談兵、誇誇其談之趙括哪裡曉得:

理論和實踐是兩回事。

常言道: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理論和實踐的鴻溝巨大,理論是源於實踐的,實踐方出真知,許多事情是知道容易做起來難。

他不知道實地考察很重要。

尤其是的用兵打仗,關乎生死,必須要考慮最壞的情景。

……

總之,雙方將領的水平差的太多。

萬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2、趙軍被圍,突圍無果

很快,趙軍就被包了餃子,包圍在山谷之中,秦軍據守高地,易守難攻,勝敗之勢已定。

即便如此,白起仍算到了趙括可能集中力量突圍,做好了最壞的準備,真是老謀深算。

孫子兵法說十倍攻之,五倍圍之。

秦軍卻利用詭計和地勢,圍住了與其兵力、戰力相當的趙軍。

佔領較高地勢的確是很重要的,作為反例,這恐怕也是後來的教條的馬謖丟失街亭的在核心原因。

斷了糧草是大殺招。

在餓了幾天之後,趙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大下降,所謂的40萬大軍,論戰力,連20萬都不如。

儘管如此,白起依舊什麼都算到了,他知道:與困守死地卻兵力相當的趙軍大戰,勝也只能是慘勝。所以,要想用最小的代價贏得勝利,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飢餓來折磨趙軍,使其不戰自潰。所以,需要更多的援軍包圍的趙軍死死的,決不允許其突圍。

他向秦王請求援軍。

秦王和範睢琢磨出來的辦法是:原來十六歲以上男子皆被徵兵,現在,秦國降低一歲徵兵。此舉立竿見影,立刻解決了很大的問題。

就這樣,趙軍被圍到第八天時,軍隊戰鬥力已經下降大半。

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啊!

第十五日,不得不殺掉一半戰馬。

而絕望的趙王,連連哀嘆,卻毫無辦法。

插播一句:秦軍看著趙軍餓的眼睛冒綠光的樣子,不知作何感想?

到了第四十天,趙軍幾乎全都要被餓死了。

尤其是喊著“我餓”,喊著“娘”的娃娃兵真可憐,被殘酷的命運安排到了戰場。

勝負已定。

3、趙括戰死,趙軍投降

此時,白起命令,向趙軍喊話,要求他們投降。

最後,頭腦清醒的趙括知道援軍不會來了。

趙括終於明白自己不自量力。

他最終搭上了自己的小命,可憐可悲可嘆!

他總歸還算是個勇士,不是懦夫。

趙括最後死的很悲壯啊!

雖然最後的突圍毫無意義,但是,總算死的像個英雄。

……

四十六天後,趙括帶兵突圍失敗被殺,趙軍隨後投降了。

糧草斷絕後還能苦戰四十六天,直至主將陣亡才降的趙軍將士們是值得對手尊重的,戰鬥意志與團隊組織能力足以證明趙軍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

可惜,主帥的水準差別真是天上地下。

冷血而久經沙場的白起,稚嫩的趙括,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但是,命運從來不會因為兩者的實力和水平差異太大就不讓兩者交鋒。

戰場較量的結果:秦軍傷亡20萬,趙軍傷亡25萬。

趙軍也算驍勇。

哦,還有,趙軍被俘虜了20萬。

4、白起殺20萬趙軍降卒

秦國贏了,這次大勝,是戰國時期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次大戰。

別高興的太早,問題來了,20萬降卒怎麼辦?

秦軍的糧草也不太充裕啊,現在好了,又多了20萬張嘴。

在被圍的46天裡,趙軍先是殺戰馬,然後殺傷兵、吃人肉,熬到了按常理熬不過的46天。

說到底,趙軍投降,只不過是為了口飯吃。

說到底,糧草實在太重要了。

項羽坑殺秦軍20萬降卒不也一樣嗎?

假如放了降卒,趙國相當於沒有打敗仗。

讓敵軍為己所用,也沒那麼簡單,受降趙軍人數太多,難以收編為秦軍——實在無力管理啊!

如果殺了這些兵,趙國就沒有十六歲以上的男子,也沒有生子的後代了。如此,趙國國力自弱。

範睢說:不僅攻城,更要攻人。

他雖不是軍事家,卻說出了軍事學的一條重要定理:要儘可能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而戰國時代,這就意味著要儘可能減少敵國的精壯男子數量。

白起坑殺二十萬趙軍之舉,也真是不愧為“人屠”。

5、嗜殺20萬趙軍俘虜背後的帝王心術

劇中說,範睢也知道,殺20萬降卒之事不潔,所以他和秦王都不插手此事,讓白起自行決斷。

所謂的帝王心術,就是用你的時候,把你捧上天,不用的時候,立馬把你摔到地上。

動用兵力上百萬,堪稱冷兵器時代規模最大之戰役!

(劇中的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對待白起,不就是如此嗎?

需要他打敗趙軍時,好好哄著。

等到打敗趙軍了,因為軍糧犯難,不得不殺了20萬降卒。這時秦王開始耍心眼了。

他想讓白起手上沾滿鮮血,自己卻不留下半點把柄。

殺掉20萬降卒——面對這個冷血的選項,白起的心還是顫抖了。

白起說,選在子時動手是為了讓趙軍看不清秦軍的臉,這樣便只記得白起一人,好讓他們在黃泉路上尋他。

白起雖然是戰神,但對戰爭、對天道還是敬畏的。

這一點,他很像俾斯麥。

恐怕也只有人類,在嗜殺自己同類的時候,才有可能會猶豫。

別的動物,難生惻隱之心。

白起留了240名年齡小的娃娃兵(所謂“幼卒”),讓這些人回趙國報信,同時也算給自己的趙國老婆點兒面子,還可以算是愛幼吧!

不過,話說回來,國家大計,不可有婦人之仁啊!

秦王所言不錯,如果放了他們,回頭秦國再攻趙國時,如果要殺死20萬趙軍,秦軍估計也要付出十幾萬的傷亡。

6、範睢怕白起功勞太大,巧言讓秦王罷兵。

趙國國都邯鄲被攻克已經指日可待。

這時,秦相範睢的小心眼兒幫了趙國。

動用兵力上百萬,堪稱冷兵器時代規模最大之戰役!

(劇中之範睢長於權謀心機,非常可怕。)

他怕白起功勞太大從而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所以對秦王說秦軍需要休整,同時防範其他國家趁虛而攻秦。秦王上了鉤,傳令白起退兵。

這也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國家內部都不是鐵板一塊,各強勢人物之間都有各自的小算盤,都有可資利用的切入點,從而為己所用。

白起憤怒了,他知道戰機稍縱即逝,長平之戰剛剛結束時不趁勢滅了趙國,隨後面對緩過勁兒來的對手,面對恨透了白起的趙國將士,是很難取勝的。

白起對自己的趙國夫人說,每一個趙國人家,都會有被你的夫君殺死父親、兒子、兄弟的人。

白起的話,中肯,實際。

坑殺二十萬趙軍的後果是,趙國舉國上下必然恨透了白起和秦軍,而且,以後沒有趙軍敢投降了,只能拼死一搏。

白起也算到了,殺了這些降卒,恐使六國與秦國永遠為敵。

所以,如若此時不順勢滅了趙國,以後再想滅趙可沒那麼容易,而統一大業就遙遙無期了。

但是,白起還是被迫撤軍。

趙國竟然稀裡糊塗的暫時躲過一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