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行動:成功的撤退,也成不了未來翻本兒的火種

“紫菀”行動:成功的撤退,也成不了未來翻本兒的火種

【代號名稱】“紫菀”行動

【規範名稱】庫爾蘭戰役

【英文名稱】Operation Aster(德語:Unternehmen Aster)

【發起者】德國海軍

【行動時間】1944年9月17日-22日

【目的】從愛沙尼亞撤退了北方的德國陸軍集團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德國海軍在代號“紫菀”行動的指揮下,於1944年9月17日至22日從愛沙尼亞撤退了北方的德國陸軍集團。“紫菀”行動的目的是為了保留被蘇聯軍事集團北方部隊包圍的德國軍隊撤出其破壞,同時實現陣線的穩定和縮短。

中央集團軍群的崩潰作為集團軍的蘇聯“巴格拉季昂”大型行動(Operation Bagration)的結果,威脅包括北方集團軍群在內,特別是在蘇聯軍隊已經滲透在普斯科夫西部和再次直到“豹-沃坦線”之後,經過“埃馬約吉河戰役”苦戰(船東:埃馬約吉河)才在多帕特停下來。

這次撤離大部分是疏散海軍力量,因為里加以西的蘇聯軍隊已經被推到海邊,因此很大程度上切斷了北方集團軍群。只有在一個幾公里寬的馮·凱默恩走廊解放後,地面連接才恢復(“雙頭”行動,Unternehmen Doppelkopf)。為了避免全軍覆沒,德國人決定撤離愛沙尼亞,除了離岸的達格和沃瑟島外。這些島嶼是為了繼續保持對芬蘭灣東部蘇聯海軍部隊的控制,防止蘇聯滲入中波羅的海和西部波羅的海。此外,還要保持艾本斯特拉塞塞的控制,這是為了保護沃瑟南端和庫爾蘭半島北端的斯沃比的德軍海軍蓄電池。

1944年6月10日,北方集團軍發起了策應白俄羅斯方向攻勢。

22日,盧提西北部被第1軍突破。

23日,第24師調至波洛茨克。

27日,莫德爾調中央集團軍群司令,林德曼上將調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

28日,向波洛茨克東南反攻失利。

7月9日,蘇軍夏季攻勢第二階段開始,猛攻第16集團軍左翼。

19日,杜納堡(陶格夫皮爾斯)爭奪戰開始。

21日,蘇軍突破第16集團軍左翼。除愛沙尼亞納爾瓦戰役集群繼續堅守外,集團軍群各部開始後退。

22日,杜納堡地區,卡里歐斯馬尼拉瓦強襲。

24日,舍爾納上將接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

26日,蘇軍進至希奧利艾城外,德國守軍突圍。

27日,杜納堡陷落。蘇軍白俄羅斯方向攻勢告一段落,收復白俄羅斯全境,向西推進700公里,殲滅2個德國集團軍,德軍損失28個師,傷亡39.8萬人。

28日,蘇軍猛攻愛沙尼亞的納爾瓦戰役集群,4個德國軍陷於苦戰。

30日,蘇軍左翼猛烈擴張,第3近衛機械化軍衝入圖庫姆。

31日,蘇軍佔領里加灣沿岸的克拉普卡爾恩斯,第一次切斷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之間的聯繫。

8月3日,梅梅爾平民開始撤離。

8日,北方集團軍群被迫將第16、第18集團軍防線向內收縮。9日,陸軍總司令部命令兩個集團軍群各自派出有力部隊,打通彼此聯繫。

10日,在波蘭作戰的第39裝甲軍(含第4裝甲師)北調。

11-13日,第39裝甲軍秘密集結於普里庫林以南的薩蘭泰,準備突向米塔瓦方向。

16日中午,第4、第5裝甲師發起反攻。佔領蘇吉奇埃-帕皮萊一線。

17日,第4裝甲師受阻。莫德爾自中央集團軍群轉往西線。

18日,第4裝甲師繼續向米塔瓦方向突擊,蘇軍激烈反撲。

19日,第4裝甲師頂住蘇軍反撲。蘇軍第6近衛集團軍猛攻里加方向,第1軍被迫放棄南部的包斯卡。芬蘭向蘇聯單方面提出停火建議。

20日,第4裝甲師繼續向米塔瓦方向突擊,阻力重重。北側第87步兵師陸續奪取祖克斯特、圖庫姆,至晚在什洛克與北方集團軍群取得聯繫。

21日,南部的第5裝甲師遭到猛烈反撲,被迫轉入防禦,第4和第12裝甲師繼續向米塔瓦方向進攻,以減輕第5裝甲師的壓力。在巴加奇遭遇JS-2重型坦克。

23日,德軍攻擊重點轉向北側的奧茨。南面的第5裝甲師被蘇軍突破。

24日,北方集團軍群左翼的塔爾圖陷落。德軍攻佔奧茨。

25日,德軍向多布倫攻擊未果。

27日,德軍再向米塔瓦方向突擊,進展仍很有限,被迫中止。

28日-29日,奧茨遭到蘇軍猛烈反攻。

30日夜,德軍將蘇軍趕回奧茨-貝內鐵路附近。第4裝甲師整個8月間,擊毀蘇軍坦克240輛,自行火炮7輛。

9月2日,德國與芬蘭斷絕外交關係。

4日,芬蘭與蘇聯簽訂停火協議。

5日,第4裝甲師貝澤勒准將獲得騎士十字勳章。

8日,第4裝甲師參謀紹爾布魯赫有參與刺殺希特勒陰謀嫌疑,奉調前往柏林接受訊問。

12日,對包斯卡的試探進攻就襲破了德軍防線,但未能擴張戰果。

14日,蘇軍發起“第8次打擊”,攻略波羅的海沿岸(楚德湖-希奧利艾)。第16集團軍防線被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面軍多處突破,第18集團軍頂住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攻勢。包斯卡是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主攻方向,包斯卡東南被突破。

15日,包斯卡陷落。第215師被重創,向北退卻。第14裝甲師在埃爾格利附近反擊未果。

16日,蘇軍在伊耶察瓦-韋茨穆伊扎突破德軍第205、215師陣地,第14裝甲師向巴爾多內方向轉移。

在陸軍總司令費迪南德·舍爾納元帥( )的請求下,希特勒同意實施從波羅的海地區撤軍的“紫菀”行動。

“紫菀”行動:成功的撤退,也成不了未來翻本兒的火種

陸軍總司令費迪南德·舍爾納元帥(中)

【行動經過】

“紫菀”行動始於1944年9月17日開始實施,由德國海軍上將西奧多·布爾沙迪指揮。目的是要撤出納爾瓦和愛沙尼亞平民的軍隊。

“紫菀”行動:成功的撤退,也成不了未來翻本兒的火種

德國海軍上將西奧多·布爾沙迪指揮“紫菀”行動

18日,納爾瓦戰役集群開始後退,黨衛軍第3裝甲軍開始從愛沙尼亞佩爾瑙登船撤離,在里加上陸,後向利耶帕亞以東轉移。蘇軍第2突擊集團軍猛攻里加防線。德軍第14裝甲師向巴爾多內附近蘇軍反擊,使蘇軍突破部隊功虧一簣。

19日,第2軍開始從佩爾瑙登船撤離。德軍在巴爾多內附近的進一步反擊受到蘇軍空地火力壓制,戰果有限,傷亡慘重。

SS裝甲兵團於20日抵達了佩瑙,南面是第二軍團,這個軍團隨後向港口佩瑙和里加撤退。

22-23日,德軍從愛沙尼亞塔林-帕爾迪斯基撤退,殿後的格洛克集群撤至波羅的海諸島。

22日,“紫菀”行動結束,海軍部隊從海灘登艦撤離了沃爾姆斯島。

“紫菀”行動:成功的撤退,也成不了未來翻本兒的火種

“林中兄弟”行動遇難的蘇軍紀念牆

【後續】

里加南部的缺口已被越撕越大。

在撤離地區留下的愛沙尼亞部隊作為紅軍(“林中兄弟”行動,Waldbrüder Bewegung),前的游擊隊員撤退到森林裡,有時還持續抵抗愛沙尼亞駐蘇維埃的佔領軍,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被撤離的蘇軍迅速進入清理區。這成為征服剩餘的德國愛沙尼亞群島沃瑟和達戈的基礎。

9月24日,北方集團軍群在庫爾蘭半島戈爾丁根的佩爾奇開設新的司令部。

25日,德軍開始從沃爾姆西島撤離。蘇軍在里加方向攻勢放緩。

29日,紅軍登陸月亮島(也有譯作“穆胡島”),並就地開始進攻,德軍的防守很快就被淹沒了,不得不撤退到沃瑟,於是月亮島在30日徹底落入蘇聯手中。

10月1日,除了加強第23步兵師外,第218師分遷往並批抵達奧塞爾島。第4裝甲師有40輛4號、52輛黑豹坦克可用。

2日,蘇軍登上希烏馬島(也有譯作“達戈島”),在一天之內被佔領,德軍撤離。

3日,最後一名德國士兵撤離希烏馬島,蘇軍完全控制本島。

4日,愛沙尼亞第8步兵軍從月亮島向薩列馬島發起進攻,但行動失利。

5日,蘇軍在薩列馬島東北登陸成功。蘇聯軍隊登陸奧塞爾島。德軍被迫開始實施“迅雷”行動——從里加撤退。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島嶼也沒有多久可以被弱小的德國軍隊捍衛,所以在10月8日,這些部隊撤退到了斯沃比半島。這裡開始了激烈的戰鬥,直到1944年11月24日。德國“盧茲佐”號重型巡洋艦,“希爾海軍上將”號和“歐根親王”號也干預了這些沉重的戰鬥。

在這段時間,準備清理島嶼。但是他的總部並不同意。

10月23日,陸軍總司令費迪南德·舍爾納元帥後來的訪問了庫爾蘭第12空軍外勤部的部分部隊。然而,這些強大的部隊在11月12日之前已經返回大陸,只有部隊被壓縮到半島的一小部分地區,軍方同意在23日晚24時撤離該半島。因此,舍勒拒絕了希特勒的指示,他命令保衛這些島嶼直到最後一個人。

11月24日上午,船員撤離斯沃比到拉脫維亞的文茨皮爾斯。隨著斯沃比半島以及里加灣的詩意島的撤離,德國對愛沙尼亞的佔領結束了。

“紫菀”行動:成功的撤退,也成不了未來翻本兒的火種

【關聯性】

“紫菀”行動屬於戰略撤退行動,但因為規模較小,雖然有一定烈度的戰鬥行動作為支撐,但自身並沒有複雜的行動序列。

此類行動在戰爭已經形成不可逆轉之勢的時候,成為失勢方的保留節目,也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畢竟與臉面相比,生命似乎並非可有可無。

關於此種行動,“歷史脈動”往期也發出了一些。在 中,“歷史脈動”對此有專輯的介紹,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鏈接。

與美國人兇悍、殘忍的代號命名思維截然不同,納粹德國雖然行動殘忍,但代號極為講究,本代號也是其中一個樣本。在納粹的行動代號中,以美麗花卉、植物、果實等相關的還有很多,大都充滿意想不到的詩情畫意,讓人根本感覺不到這是殺人的號角。比如:

“鮮花”行動:1939年3月10日,與日本聯合刺殺斯大林


“仙客來”行動(Alpenveilchen):1940年,在阿爾巴尼亞作戰

“高山火絨草”行動(Edelweiss):1942年7-11月,向格羅茲尼和巴庫推進

“秋葉”行動(Herbstlaub):1942年,第4裝甲集團軍準備消滅紅軍城——別克托夫卡地區蘇軍部隊

“秋水仙”行動(Herbstzeitlose):1942年10月,進攻斯大林格勒以北地區

“山茶”行動(Kamelie):1942年11月,佔領法國科西嘉島

“牛蒡”行動(Klette):1942年7月,第2裝甲集團軍反游擊隊行動

“鈴蘭”行動(Maiblume):中止“瑪加雷特”計劃Ⅱ(Margarethe Ⅱ)

“月桂樹葉”行動(Bayleaf):1944年2月24日,對挪威海岸進行空襲

“矢車菊”行動(Kornblume):1944年6月14日,黨衛隊及克羅地亞獨立國境內反南斯拉夫游擊隊行動

“攀緣植物”行動(Schlingpflanze):1942年7-8月,東線德軍計劃將舊魯薩和傑米揚斯克之間的“陸橋”向北擴展


“晚秋葡萄”行動(Spatlese,也有譯作“晚熟的葡萄”行動):1942年9月18日,在蘇聯斯摩稜斯克以北地區進行的清剿行動

“栗子”行動:1944年5月11日,黨衛隊及克羅地亞獨立國境內反南斯拉夫游擊隊行動

“橄欖樹”行動(Olivenbaum):向羅馬尼亞提供援助

“柳樹”行動: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

“白樺樹”行動(Birke):1944年8月底,從芬蘭撤退

“小白樺樹”行動(Maibaum):1944年,在南斯拉夫實施反游擊隊行動

“聖誕樹”行動(Tannenbaum):1940年,對瑞士作戰的計劃代號

“冷杉”行動(Tanne):1944年,佔領芬蘭的阿蘭群島的方案代號

“櫻草”行動:1944年2月28日,黨衛隊及克羅地亞獨立國境內反南斯拉夫游擊隊行動

“草原”行動(Pussta,也有譯作“匈牙利草原”行動):1942年10-11月,在東線德軍第16集團軍封閉普斯騰雅和傑德諾之間缺口的行動

“低草地”行動(Wiesengrund,也譯作“牧草地”行動):1942年2月、5-6月,兩個同名行動,分別佔領菲舍爾半島、雷巴奇半島

“高山草甸”行動:1944年3月2日,黨衛隊及克羅地亞獨立國境內反南斯拉夫游擊隊行動

“乾草”行動:1944年6月12日,從蘇聯劫奪兒童和少年運往德國,這一行動旨在為德國各種行業提供充足的徒工

“森林沖浪”行動(Waldrausch,也譯作“瓦爾德勞奇”行動):1944年1月3日,黨衛隊及克羅地亞獨立國境內反南斯拉夫游擊隊行動。等等。

另外,世界各國採用花卉、植物等為軍事行動代號的也有很多,比如:

“櫻花”計劃:日本1945年9月22,將黑死病毒撒向美國大地,企圖使美國人感染上可怕的黑死病

“櫻花”計劃:美國1943年也有“櫻花”計劃,在太平洋戰場上攻佔布干維爾島的登陸作戰行動

“亞麻”行動:盟軍1942年,登陸行動

“鮮花”行動(Blume):盟軍1944年,登陸法國

“鮮花”行動Ⅰ號(Blume Ⅰ):盟國1944年,在英吉利海峽法國一側登陸

“鮮花”行動Ⅱ號(Blume Ⅱ):盟國1944年,在法國海岸實施登陸作戰

“常春藤”行動(Operation Ivy):美國在1952年11月。進行的一系列核試驗的作戰代號

“洋薊”計劃:也譯作“朝鮮薊”計劃,美國1952年,用化學手段給人“洗腦”

“花蜜”計劃(Nectar):美國1954年5月14日,核武器試驗,1.69Mt艾尼威托克環礁“城堡”作戰子項目

“玫瑰”行動:東德1961年6月15日,封鎖邊界並開始修築圍牆

“仙人掌”行動(Cactus):美國1965年9月13日-14日,搜索和摧毀行動

“藍樹”行動(Blue Tree reconnaissance missions):美國1969年3月18日,派飛機到北越攝影偵察

“石榴”行動:以色列1969年6月24日-7月8日,通過佯動來制止敵人

“戰鬥蘋果”行動:美國1968年6月,SR-71去拍攝北越港口與中國邊境之間通信和後勤補給線的照片

“花季”行動(Operation Blossom):以色列1970年1月7日-4月,轟炸了埃及境內深處的3個目標——在英查斯的突擊隊指揮部、在達哈蘇爾的地空導彈訓練基地和太爾·卡比爾的兵營

“花季”21行動(Operation Blossom 21):以色列1970年4月13日

“草原”行動:美軍1966年,4各陸戰隊員取回1具戰友的屍體

“石榴”計劃:美國,負責所有與UFO和外星人相關的文件和資訊的保存與監控

“鎳草”行動:美國1973年10月13日-19日,緊急援助以色列空軍34架美國空軍現役的F-4E補充損耗

“鮮花”計劃:以色列、伊朗1977年7月,共同進行的一項軍事項目合作,目的是使用以色列生產的零部件來仿製美國設計的導彈,使得仿製的導彈擁有裝載核彈頭的能力


“松樹”行動:以色列1982年6月4日,目的是把黎巴嫩境內的巴解組織往北趕,使以色列領土在他們的火炮和火箭彈射程範圍以外

“花環”行動:印度空軍1984年,用安-32運輸機空投人道救援物資


“仙人掌”行動:印度1988年11月4日,印度三軍對泰米爾人民解放組織在馬爾代夫發動政變進行武裝打擊


“櫻花盛開”行動:以色列1993年9月12日,購買24架美國陸軍盈餘的AH-64A,由C-5B運輸機運抵拉蒙基地


“憤怒的葡萄”行動(Operation Grapes of Wrath)):以色列1996年4月11日-27日,行動目標是打擊真主黨

“梧桐木”計劃:美國、沙特2013年以來,在約旦靠近敘利亞邊境處訓練敘利亞反叛武裝

“綠籬”行動:中國2013年,全國海關加強固體廢物監管、打擊洋垃圾走私的“綠籬”專項行動。等等。

“紫菀”行動:成功的撤退,也成不了未來翻本兒的火種

【影響】

在6天之內,5萬名德國和愛沙尼亞士兵、2萬名愛沙尼亞平民、1000名戰俘,大部分通過塔林、哈普薩和佩瑙的港口撤離到拉脫維亞。德國軍隊的一小部分也撤退到離岸的月亮島、達格島和沃瑟島,包括3個部隊也迅速撤退。

通過本行動,很多德國人的生命得以保全,當然,這也給未來盟軍形成了麻煩。

【評論】

在拉脫維亞發生的“庫爾蘭戰役”一直鮮為人知,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具體的檔案資料。

“紫菀”行動是納粹德國轉入防守、戰略撤退時期的重要行動計劃,其根本目的還是要避免過多無意義的消耗,保存實力以為鞏固最後的國防為初衷。即便如此,“紫菀”行動也無法為德國挽回敗局帶來任何意義。

【代號說明】

“紫菀”,菊科紫菀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斜升。莖直立,高40-50釐米,粗壯,基部有纖維狀枯葉殘片且常有不定根,有稜及溝,被疏粗毛,有疏生的葉。基部葉在花期枯落,長圓狀或橢圓狀匙形,下半部漸狹成長柄。國內主產於河北、內蒙和東北三省等地區,在國外朝鮮、日本及蘇聯西伯利亞東部等地亦有分佈,通常生長於潮溼的河邊地帶,是一味中藥,有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之功效。

可以看出,“紫菀”的產地並非歐洲,但是在以西方為核心的“花語”體系之中,“紫菀”確實佔有一個位置,它代表“回憶、真摯的愛”。

另外,根據傳說,“紫菀”為痴情女子所化,為了早猝的愛人,在秋末靜靜開著紫色的小花等待愛人漂泊的靈魂;

還有傳說是死去的人為了告慰愛人,在秋天時候,墳墓的周圍就會開出淡紫的小花。活著的愛人看著這小花,就象見到曾經的愛人一樣,沉浸在美麗的回憶與思念中。

總之,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其文化中都有“紫菀”一席之地,並且雖然“紫菀”貌不驚人、芳不奪魄,但其溫馨、感人的內涵,還是讓人願意為之怦然心動——鐵血、殘酷的納粹,對待自己的子弟兵,也是有無盡的愛意!


【精彩往期回顧】


“紫菀”行動:成功的撤退,也成不了未來翻本兒的火種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劃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紫菀”行动:成功的撤退,也成不了未来翻本儿的火种“紫菀”行动:成功的撤退,也成不了未来翻本儿的火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