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錯,如果連羞恥心都沒有,那就墮落得離禽獸不遠了

犯了錯,如果連羞恥心都沒有,那就墮落得離禽獸不遠了

《群書治要》講座第21講08節

羞恥心的人,他能夠進一步改正自己的過失,從而成聖成賢,但是把羞恥心給忘失的人,就會無所不為,墮落得離禽獸不遠了。

犯了錯,如果連羞恥心都沒有,那就墮落得離禽獸不遠了

『知恥近於勇』。這個“恥”從心,耳聲。什麼意思?每當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過失而心生慚愧,表現在外面就是面紅耳赤,這個就是恥的意思。所以,這個恥是心有所慚而表現出來的。所以孟子特別強調了恥對於個人修養提升的重要意義。他說:“恥之於人大矣。”“恥”這個字對一個人而言太重要、太重要了。為什麼重要?“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有羞恥心的人,他能夠進一步改正自己的過失,從而成聖成賢,但是把羞恥心給忘失的人,就會無所不為,墮落得離禽獸不遠了。

所以,古人他把這個恥看得特別重要。像在《了凡四訓》上,也把孟子的這一句話進行了進一步的發揮。

犯了錯,如果連羞恥心都沒有,那就墮落得離禽獸不遠了

他說:“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什麼意思?我們所羞恥的並不是我們做了某一件事,我們感到慚愧,當然這也是羞恥心的一面。更加讓人感到慚愧和羞恥的是,想想古代的聖賢人,譬如說孔老夫子、孟老夫子、釋迦牟尼佛,他們和我們同樣是人,但是為什麼他們能夠成為百世的師表,早已經成佛作祖、成聖成賢。甚至到今天,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的人,一提到他們,還願意向他們學習,他們還受到後人的尊重,“百世可師”。

“我何以一身瓦裂”,可是回過頭來想想我自己,還在六道沉淪,是一身瓦裂。這個“瓦裂”就是指破碎了的陶器,譬如說陶製的杯子、陶製的碗、陶製的盆,但是這個陶器卻破碎了。結果怎麼樣?結果是一文不值。“耽染塵情”,過分地放縱於感官的享受和慾望的滿足。“私行不義”,偷偷地做著一些不仁不義的事情。“謂人不知”,還以為別人都不知道。就這樣一天一天地將要淪落為禽獸而不知不覺,相反還妄自尊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這段話告訴我們,

聖賢人和一般人,和一般的凡夫區別何在?並不是說聖賢人生來就不犯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沒有人生來就是聖賢人的。聖賢人和一般人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犯了錯誤,他有羞恥之心,他知道慚愧,這就是這裡所說的“知恥近於勇”。有羞恥心,和勇就接近了。

什麼是真正的勇?能夠勇猛精進改過自新,把自己的習氣改正過來,後不再犯,這才是真正的勇。所以古人用詞,他都非常地規範、非常地準確,說“近於勇”,不是說它就是勇,重要的是能夠知恥改過,後不再造。

把這三者都做到了,就知道怎麼樣來修身;知道自己怎麼樣修身,自己怎麼樣改正自己的過失,你也就能夠幫助別人去修身,你也就知道怎麼樣去管理別人;知道怎麼樣管理別人,也就知道了怎麼來治理天下國家了。

犯了錯,如果連羞恥心都沒有,那就墮落得離禽獸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