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 ≠ 缺钙,各个年龄阶段应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有三级

很多人认为,老年人缺钙才会导致骨质疏松骨,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方面——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骨质疏松 ≠ 缺钙,各个年龄阶段应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有三级

※ 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3人中1人,男性5人中1人为骨质疏松患者,中国人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如此之高,但患者却浑然不觉,绝大多数的骨质疏松患者是骨折后才知道的,因此,骨质疏松也被称为“静悄悄的杀手”。其实,它还是有一些症状的,只是被忽视了。

疼痛:腰背疼痛、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者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坐起及行走有困难。

脊柱变形:严重者可能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脆性骨折:轻度外伤或者日常活动后发生的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的风险明显增加。常见部位为髋部、脊椎和手腕。

各个年龄阶段应该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0-35岁

从儿童、青少年做起,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多晒太阳、坚持户外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少喝碳酸饮料、不熬夜。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预防。

二级预防:30-55岁

对长期的钙摄入不足、缺乏运动或长期卧床、或家族中母亲或姐妹有人发生骨质疏松症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1次骨密度检查,确保骨量在正常范围内。如有异常可及时进行干预。

在妇女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3-5年内应积极预防骨质疏松,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骨密度,必要时进行骨代谢检查,指导是否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

三级预防:50-55岁及以上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维生素D和钙剂,还应加强防摔、防跌倒等措施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写在最后:

骨质疏松 ≠ 缺钙,各个年龄阶段应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有三级

毛文光谷院区骨一科主任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骨质疏松门诊,周二上午骨科门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