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香港私自割讓給英國的這位漢奸,其實背了大冤枉

1840年,有一位清朝的宰相接替林則徐任兩廣總督,結果看到英軍“船堅炮利”,下令撤退炮臺守軍,並派人向英軍求和,並私下約訂《穿鼻草約》,擅自割讓香港,賠款六百萬元,最後被革職抄家,生前身後都沒得落下個好名聲,輕則“媚外”,重則“賣國”,迄今在中國歷史教科書裡還是以反面人物出現的,這個人大概很多人都記得,他叫琦善。

把香港私自割讓給英國的這位漢奸,其實背了大冤枉

重新讀歷史,卻發現他原來是個很上進的年輕人,他出生於世襲罔替的一等侯爵之家(曾國藩以鎮壓太平天國保全滿清江山的軍功方才掙下個世襲罔替的一等侯爵),22歲以廕生出來任職刑部員外郎(相當於今天的一個副司長),他剛去刑部任職時,很多人打心裡就看不起他(因為他沒參加科舉考試,湖南騾子左宗棠不就因為只是個舉人出身而經常被人嘲笑嗎?)經常刁難他,他倒也很上進,請來一位刑部退休的老同志當老師,咬緊牙關苦學三年,學到“例案精熟”的程度,讓一些看不起他的同事大吃一驚,才發現這小琦有志氣得很,也正因此,當道的權貴也看得起他,所以仕途順風順水,33歲時就當了省長(河南巡撫),39歲時升任兩江總督,50歲就升了協辦大學士,這已是副國級了。

把香港私自割讓給英國的這位漢奸,其實背了大冤枉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虎門銷煙,大快人心,但引來了英國人的戰爭報復,結果被道光皇帝當替罪羊撤職充軍,也成就了他的生前身後名。林則徐被撤職後,琦善臨危受命,去廣州處理“夷務”,當時他被時人指控主張弛禁、破壞禁菸,主張投降、乘機打擊禁菸領袖林則徐,主持廣東期間不事戰守,虎門危急時又拒不派援,致使戰事失敗,關天培戰死、收受英人賄私自割讓香港予英國”。

把香港私自割讓給英國的這位漢奸,其實背了大冤枉

不過根據很多歷史學家考證,琦善主和之事屬實,但主和並不意味著就是主張投降,和與戰是一種為國爭取最大利益的策略,1840年11月29日,琦善到達廣州後,就開始與英方談判。但雙方開價差距懸殊,一開始就進入了扯皮階段。在談判期間,琦善增鑄火炮,並從廣東各地調兵至虎門,虎門兵力達到11000人。1841年1月7日,談判破裂,英軍進攻虎門戰役,很快便擊敗清軍。1月8日,琦善要求重開談判,英軍同意暫時停戰。1月21日,英方公佈了《穿鼻草約》,要求割讓香港島、賠款600萬銀元。由於涉及土地割讓,琦善未簽字(此條約傳至倫敦,英國政府認為得到利益太少,也未簽字),但英軍在26日強行佔領香港。琦善的最高還價是1841年1月31日向英方提交的《酌定章程》,除給予香港地方一處寄寓外,並沒有其他違旨條款,反而明確重申了以往收稅舊例。英國人大概根本不買賬,最後琦善打算1841年2月9日正式簽訂《穿鼻草約》以結束戰事,但由於各方面的聲討,他最後沒簽約,2月26日廣東巡撫怡良向道光皇帝參劾琦善對英妥協,私訂《穿鼻草約》,擅割香港,道光皇帝乃將琦善撤職查辦,非常有意思的是,主和的琦善與主戰的林則徐二人都被髮配流放,後又有人告發琦善收受英人賄賂,道光帝下令徹查,發現並無此事,也沒有發現他具有傳說的賣國動機與行為。後來鴉片戰爭不斷擴大,中國不斷失利,在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命耆英與英國人簽訂了《南京條約》,承認了英國人不顧雙方都沒有簽字的前提下強行香港的既成事實,正式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自此香港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把香港私自割讓給英國的這位漢奸,其實背了大冤枉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現場

重新讀歷史,琦善好象並沒有減少虎門的守軍,相反還有增加防守實力的行為,而關天培也並非琦善不增援而戰死的,至於他和英國人談判,英方提出割讓香港,由於種種原因,他最後沒有簽字,當然英國人也沒有簽字,但是英國人強行佔領了香港,這算不算是他割地求和,只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私割香港對他來說應該算是一個天大的冤枉。

把香港私自割讓給英國的這位漢奸,其實背了大冤枉

道光皇帝態度反覆不定,應該負主要責任

再比較《穿鼻草約》和《南京條約》:前者規定割讓香港,但保留在香港收取關稅的權利,另補償英國煙款六百萬,後者同意完全割讓香港,開五口通商,賠款二千一百萬。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說,琦善當時就是簽字了,也是最大程度維護國家利益了,最後的結果只能說越賠越多,只能說落後就要捱打!

琦善一年後獲赦免,幾經官場沉浮,任熱河都統、四川總督、陝甘總督等,咸豐二年(1852)任欽差大臣鎮壓太平軍,1854年病死,終年68歲,贈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諡文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