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3-12岁孩子必须要上感统训练?从这些生活表现能判断!

a.从小就好动表现举例

1:当妈妈伸手去拿尿布的时候,小宝宝总是无法乖乖躺好,妈妈才一转头,他已经翻身到旁边玩了起来,所以妈妈一般都会练就一手快速包尿布的好本事。事实上,一般正常孩子在几个月大的时候,都会从每天妈妈换尿布的经验学习中明白妈妈马上就要把尿布拿来了,从而做出配合换尿布的动作,而不应该随意就被周围的物品吸引,而忘记要换尿布的事情。

表现举例2.和妈妈一起逛街的时候,小宝宝很难乖乖坐在婴儿车上,常常都是看到旁边有东西就要爬出车去摸东摸西,因此妈妈不得不紧紧牵着他或抱着他。表现举例3.跟家长一起参加聚会聚餐的时候,孩子总是不断地抓取、丢餐具,甚至一下看不住就离开座位,因此家长不得不轮流带着孩子到餐桌以外的地方玩耍。表现举例4.一两岁以上的孩子,经常随意就被周遭的物品吸引,所以总是到处跑来跑去,玩玩这个,动动那个,看起来很忙的样子,但其实不能专心在同一个事物上玩较长时间。

b.容易分心

很容易受到外界微小、不重要的信息干扰,有时甚至稍微大一点的声音、光线的变化,都能干扰到他们,更不用说在幼儿园或学校里有那么多小朋友的环境里,一些别的小朋友不经意的动作,都有可能干扰到他。

表现举例1.丢三落四,常常忘记老师交代的物品,忘记把作业本带回家;三天两头出现玩具,文具不见的状况。

表现举例2.东西紊乱,东西总是乱七八糟,玩具文具拿到哪里就放到哪里,丢得到处都是。

c.行为组织能力差

这类孩子多动,不专心;游戏学习没有计划,或者无法在行动之前考虑后果;无法适应新环境和遵从指令比较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感到挫败,碰到新活动表现退缩,常常以“不好玩”当借口来逃避;在游戏中常常漏掉一些细节或总是无法了解其他孩子的游戏规则,因此常在游戏过程中和小朋友起争执;不爱玩操作性强的组装玩具;常常不小心打翻或打破东西,生活中总是状况不断......

d.语言发展不良

语言发展迟缓是感觉统合不良的常见表现:

哪些3-12岁孩子必须要上感统训练?从这些生活表现能判断!

表现举例1:听而不见,其实本身并没有听觉器官上的问题,可他却常常有听而不见的表现,无法按照听到的话,做出适当的行为或动作,甚至有些孩子会有语言理解困难的问题。举例表现2.发音不良,知道自己想要说什么,却无法指挥自己的嘴巴说出这些字句的正确发音。

举例表现3.结巴,有些孩子常常在有话要说的时候看起来很紧张,甚至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流畅的话来。e.协调性不良手眼协调差,无法在两条线之间正确着色,或用剪刀准确剪东西,也很难灵巧地把两张纸黏在一起。和同龄孩子比起来,他做得每一件小工作都需要比别人更用力,但是成效却往往比别人差,所以常常不愿意继续做。父母可能觉得孩子是没兴趣,但实际上是孩子的感知觉和他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不正确,很难协调地把该做的事顺利做完,当然也无法感受到应有的成就感。

F.情绪起伏大

当有人触碰的时候,很容易觉得不舒服,生气,焦虑,有些孩子甚至敏感到连有人站在他的身边都觉得不安,想要逃离。情绪常常起伏不定,但其实他不是故意要生气,而是真的被这些外在的干扰信息搞得很不舒服。当然,不同的孩子,其各自感统失调的行为表现可能不太一样,但是经过儿童专家对感觉统合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以上诸多表现确实在失调孩子中间极为常见。如果家长能够细致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模式,在发现存在以上不足的时候及时予以改善,对于孩子感觉统合的发展绝对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