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高溫熱害的誘因和反應,需要採取的九大預防措施

獼猴桃高溫熱害的誘因和反應,需要採取的九大預防措施

一、熱害定義

在獼猴桃生長季節,當35℃(含35℃)以上溫度連續出現10——40小時且伴隨乾旱,導致植株出現一系列生理病變,如果實、葉片、枝幹組織壞死等日灼症狀,統稱為熱害。

二、熱害誘因

1、獼猴桃是藤本蔓性闊葉類果樹,多數葉片無革質或蠟質,夏季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較其他果樹旺盛。獼猴桃自身的生理習性決定了其對水分需求的敏感性,而水分是調節樹體抵抗高溫的主要因子,一旦水分不足,抗性就會受到影響。同時,獼猴桃的肉質根系對土壤透性要求較嚴,一旦土壤含水量較高,根系呼吸作用直接受影響。二者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這就是獼猴桃自身容易遭受熱害的生理原因。

2、每年夏季6月中上旬,35℃高溫如期來臨,正是獼猴桃幼果迅速膨大和枝梢迅速抽生期,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快速並進,樹體進入到一年中生長的高峰期,此時樹體進入高溫敏感期。

3、生產管理的施肥、鋤草(中耕)、噴藥,也是人為誘發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施肥(特別是壯果肥)是該階段田間的主要作業,往往一次施肥過多,施肥距根過近,肥料選擇搭配不當,導致土壤濃度過高,加上水分供給不及時,根系水分容易倒流,發生肥害燒根,加速熱害。

果園長期採用清耕制,迫使裸露地表溫度快速提高,加上中耕傷及地上部毛細根,尤其是大量使用的旋耕機械,傷根較嚴重,擬製了根系吸收輸送水分能力,促使熱害發生。夏季是病蟲害防治集中期,葉面噴藥必不可少,在高溫乾旱條件下,用藥時間、藥劑選擇、噴藥方式,稍有不慎,導致藥害,誘發加劇熱害。

4、從各個品種對高溫敏感度看,抗性有明顯的差異。特別是一些品種對高溫較為敏感,如紅陽、金豔等,這些品種的特性決定了熱害發生的幾率和程度。

三、熱害反應

1、夏季熱害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獼猴桃果實日灼,通常可導致10——15%的落果,嚴重者可以達到50%以上日灼落果。一般平均產量損失在20%左右,嚴重的年份不止發生一次,有時高達3——5次,可以說,目前生產上來自自然因素產量損失,主要是熱害。

2、葉片枯乾,早期落葉也是熱害常見症狀之一。35℃以上特別是接近40℃高溫,對獼猴桃幼齡未封行園,危害較大,短期內會出現大量葉片乾枯,即便是果園及時灌水,也不能緩解,同時果實日灼嚴重發生。葉片枯乾的熱害反應,4年以前幼齡園受害率高達90%以上,成齡封行園受害率15%左右,因土壤類型、品種特性、管理水平表現差異較大。

3、主幹皮層壞死,輸導組織破壞。這類症狀多集中在高改嫁接大樹未做主幹防熱保護的樹體。嚴重的主幹皮層高溫灼傷壞死,可直接導致樹體死亡。這是熱害在獼猴桃上直接導致樹體死亡的主要樹體類型,其他熱害症狀一般不會導致死樹。

4、樹體近地表15——20釐米以上毛細根日灼壞死。這種現象多在河灘沙土地,果園未封行清耕園表現嚴重。由於氣溫在35℃以上時,裸露的地表溫度可達45——50℃,甚至更高,靠近地表的毛細根灼傷壞死,直接抑制樹體水分吸收輸送,加速熱害發生。

四、預防措施

1、規範架型:提倡大棚架型。架面空間在盛果期進行全園覆蓋,避免地面裸露。

2、果園生草:在未封行幼齡果園,提倡果園生草,改變清耕制度,緩衝上烤下蒸,降低熱害。

3、搭建遮蔭:對高檔高效品種,可以採用全園遮陽網搭建,採用避光栽培防止直射光灼傷果樹。

4、及時灌水:對未遮陰封行果園,特別是不保水蓄水的沙土地,在高溫來臨時及時灌水,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以此提高抗熱性;但是針對黃粘土類型,如果連續灌水,反而因土壤透性變差,會擬製樹體抗性,生產上要格外注意。

5、樹盤苫墒:為了避免過分澆水對土壤透氣性的破壞,在雨後或灌溉後,及時用幹竹葉等覆蓋樹盤,保墒苫墒,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溼度,減緩熱害。

6、高密栽培:針對不抗高溫品種,不妨採用高密度栽培,儘快全園封行遮陰,以此提高整體抗性。

7、科學夏剪:對枝梢生長量小的品種或幼齡樹,前期(現蕾期)早摘心,重摘心,促發枝梢二次枝萌發,待二次枝抽生無限延長生長,不纏繞不摘心,增加架面枝量,擴大覆蓋遮陰,阻止熱害發生。

8、間作套種:幼齡初果樹,提倡間作套種,除了提高園子前期收益,以園養園外,改善園區小氣候,避免樹行暴露,保持園區溼度,進而提高抗熱能力,也是有效措施之一。

9、謹慎旋耕:夏季施肥、中耕,儘可能淺耕,深度不超過10——15釐米,如遇高溫,施肥提倡撒施,杜絕中耕,以免傷根,誘發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