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亡於“靖康之恥”,而靖康之恥的主要原因有這四點

北宋亡於“靖康之恥”,而靖康之恥的主要原因有這四點

“靖康之恥”又被稱作“靖康之變”發生於宋欽宗在位時期,當時是靖康元年,所以叫稱作靖康之恥。民族英雄岳飛寫過一首《滿江紅》,更是刺痛著當時每個宋人的心,其中的“靖康恥“就指的是靖康之變。在這一次事變中,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被俘,許多大臣、公主、王妃都被擄走,金人搶奪的金銀財寶更是不計其數。作為漢族歷史上最為屈辱的事件之一,誰又該為這件事情來負責呢?

一、 開國皇帝趙匡胤

北宋亡於“靖康之恥”,而靖康之恥的主要原因有這四點

靖康之難的直接原因就是戰爭的失敗,而為什麼北宋的的軍事就這麼弱呢?在對金戰爭中,數千宋朝官兵甚至打不過金人十餘騎兵。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來自於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趙匡胤,即宋太祖在黃袍加身奪取天下之後,害怕自己打下的江山也會被其他人所奪走,就宴請群臣,向幫助他打天下的將軍們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他手下的將軍們也很知趣的交出了自己手中的兵權,也是從此時開始,北宋的軍事就開始一日不日一日,也為靖康之變中宋朝軍隊的弱雞表現埋下了伏筆。

二、 宋神宗時期的宰相王安石

北宋亡於“靖康之恥”,而靖康之恥的主要原因有這四點

許多人認為王安石也有責任。在宋神宗時期,荊國公王安石主持了變法,歷史上稱此次變法為王安石變法,也叫熙寧變法。此次變法由於諸多原因失敗了。但是變法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帶來了兩個更加嚴重的後果,而這兩個後果對靖康之變的發生有著很大的推力。一是變法的失敗的影響,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後,受到了以歐陽修為首的許多人的攻擊,從王安石之後,便無人再敢談及變法,所以宋朝也註定悲劇。二是變法失敗造成的黨爭。北宋的黨爭就是開始於王安石變法,當真正有事的時候,朝堂之上各派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吵架爭鬥,受傷的只會是百姓和國家。

三、 宋欽宗和宋徽宗

北宋亡於“靖康之恥”,而靖康之恥的主要原因有這四點

如果皇帝是軟蛋的話,那麼這個國家就真的沒有任何希望了,更何況是兩個軟蛋。宋欽宗和宋徽宗可是兩個不折不扣的昏君,雖然他們是生命斐然的藝術家,但是他們卻是非常差勁的皇帝,每天都沉迷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之中,卻忘了自己的政事,棄天下臣民不顧,這樣的皇帝也是非常的不稱職了。

四、 投降派

北宋亡於“靖康之恥”,而靖康之恥的主要原因有這四點

這個鍋本身也想歸結到宋太祖身上,但這樣就變相隱瞞了北宋朝中那些投降派的罪惡。宋太祖提倡“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簡單的就是說重文而輕武,這也是北宋軍事實力弱的根本因素。重視士大夫的直接結果就是,朝中投降派必然會佔據主流,他們沒到過前線也沒有經歷過戰爭。而他們就算是投降了也依舊會做官,自己的榮華富貴可以保全,所以朝中的投降派會處處掣肘軍隊,在朝堂之上也會誘惑皇帝投降。他們還老出餿主意,比如聯合金消滅了遼,他們還沾沾自喜。卻不知道,金消滅了遼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宋了,最後國破家亡,他們負擔著很大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