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后妃系列·仁宗後宮綜述

仁宗後宮綜述

清仁宗睿皇帝,名顒琰,年號嘉慶。初名永琰,作為高宗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時,生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高宗秘密建儲,緘皇十五子之名於鐍匣。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恩封和碩嘉親王。乾隆六十年九月,高宗親啟鐍匣,宣示立儲,初三日,冊立為皇太子。乾隆六十一年,受高宗內禪,改元嘉慶,嘉慶元年正月初一日,即皇帝位。

仁宗在位期間,整頓吏治,梳理積弊,整理旗務,治理河工,平定白蓮教亂、蔡遷之亂、天理教亂。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戌時崩,年六十一歲,在位二十五年,葬於昌陵。

清后妃系列·仁宗後宮綜述

仁宗嘉慶帝朝服像

根據目前的資料統計,清仁宗一生中至少有十六位妻妾,具體而言,是二位皇后與十五位後宮主位。另外根據一些資料顯示,清仁宗可能還至少有三位後宮主位的資料目前並沒有被發現。

選秀時間

關於嘉慶朝選八旗秀女的情況,通過《實錄》內的一些信息,已經可以確定在嘉慶五年、九年、二十一年均進行了八旗選秀,另外,嘉慶六年、嘉慶十一年似乎也有選秀,不清楚是臨時加選,還是前一年的選秀沒有進行完全的緣故。所以嘉慶朝初年選秀的時間並非特別確定。

結合清室八旗選秀三年一選的慣例,並參考《實錄》等資料和后妃實際入宮的檔案,目前推測嘉慶朝選八旗秀女情況如下:

初選疑似是嘉慶二年。之後嘉慶五年、六年、九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五年、十八年、二十一年,均進行了八旗選秀,其中連續的年限,有可能是一次並未選完之故。另外,嘉慶二十一年之後,嘉慶二十四年也是選秀之年,但是當時仁宗已經六十歲,所以當年可能並未選秀。

清后妃系列·仁宗後宮綜述

仁宗嘉慶帝吉服像

後宮的特點與時段區分

仁宗的後宮可以簡單的以他即位為時間點進行區分,分成即位前的潛邸時期和即位後的後宮時期。

一、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六十年的潛邸階段

仁宗的潛邸階段,一共有一位嫡福晉,兩位側福晉,以及五位格格。這八位妻妾一共為他生育了三子七女。從仁宗後宮的整體時間點來講,潛邸時期其實也是仁宗主要的生育期。在這個時間段內,從生育子女數來推算,仁宗比較寵愛的應該是嫡福晉喜塔臘氏、側福晉鈕祜祿氏,以及格格劉佳氏這三位,他們都為仁宗生育了一位以上的子女。

這一時期仁宗雖然還在潛邸,但是其實佔據了他婚姻生涯的一半時間,所以仁宗的潛邸時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潛邸的記錄相當之少,潛邸的妻妾大多隻有簡單的生平記錄而已。

二、嘉慶元年到嘉慶二十五年的當朝後宮階段

仁宗的在位階段,首先是經歷了正宮皇后的更替,原本的側福晉鈕祜祿氏繼承了嫡福晉喜塔臘氏的皇后身份,之後直到仁宗崩逝,都是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主理後宮。整體來講,在孝和睿皇后的主理之下,仁宗的後宮相對穩定,這可能也是因為仁宗已經比較年長了。在即位之後,正宮皇后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還能繼續生育,這說明了仁宗和嫡妻之間的關係。另外比較受寵的則是恭順皇貴妃,她為仁宗生下了晚年最後的幾位子女。

總體來說,仁宗朝的後宮有幾個特點:

1.仁宗朝後宮的主要后妃的姓氏和家世均有一定的記載,沒有像道光朝一樣,幾乎一半的后妃身世都缺乏記載。

2.不同於第一條,仁宗朝後妃的記錄看似“完整”,其實只是一種“錯覺”。很多后妃的家世雖然有記錄,但是入宮年份,位分升降等等均是空白記載,很多後宮的初封位分並不可確認,而且有數位後宮都在嘉慶朝幾乎毫無記載,只作為遺孀而被追封。

3.由於第二條的影響,所以仁宗即位之後的後宮,在已知資料的影響下,顯得相當“平淡”,但是事實是否如此,還有待進一步資料的發掘。

4.仁宗的十七位妻妾裡,有八位均是“潛邸舊人”,這與仁宗嘉慶帝本人即位時已經近四十歲的經歷也有相當的關係,所以仁宗的潛邸時期也相當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