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漤柿子 烘柿子

柿子大家都知道,因為天生的“澀”古代先人就發明了三種處理方法脫澀,“水漤”和“溫烘”,另一種是日曬夜露變柿餅,“起霜”後洛陽人叫“醭兒”。三種工藝處理好後都乃精品,食用對人體非常有益。

柿子乃北方水果,漤lan柿子與柿餅名稱幾乎全國通用,也有叫脆柿子、凍柿子,醂lan柿子。烘柿子:有點地方叫“軟柿子”,洛陽人是根據柿子的工藝定的名稱。

漤柿子:大家都知道,是溫水浸泡脫澀,咱洛陽叫“祛澀兒”,經過幾次換水,達到甜的效果。當今有人發現:把澀柿子發到冰箱裡,幾天後也可以脫澀。

烘柿子:是食用麥秸或棉被覆蓋保溫,講究的人會放兩個蘋果添添味。寒冷地區也有利用土炕與麥秸結合脫澀,是柿子變軟發甜。柿餅的製作方法已經說了,不再囉嗦。

柿子,是柿科植物漿果類水果,成熟季節在十月左右,果實形狀較多,如球形、扁圓、近似錐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種顏色從淺桔黃色到深桔紅色不等,大小從2釐米到10釐米,重量從100克到350克。柿子原產中國長江和黃河流域,現全國各地廣為栽培。柿子樹在北方地區栽培較多,多用於結果實,也有部分用於城市園林綠化,但是數量較少。主要產地在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北京、天津等地。

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北宋詩人張仲殊稱美柿子︰“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井沈朱,輕勻絳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今日中國、日本、韓國和巴西都有栽培。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柿子味甘、澀,性寒,歸肺經。《本草綱目》中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同時,柿蒂,柿霜,柿葉均可入藥。

柿果味甘澀、性寒、無毒;柿蒂味澀,性平,入肺、脾、胃、大腸經;有清熱去燥、潤肺化痰、軟堅、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以緩解大便乾結、痔瘡疼痛或出血、乾咳、喉痛、高血壓等症。所以,柿子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內外痔瘡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如果用柿子葉子煎服或衝開水當茶飲,也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鎮咳化痰的作用。可以補虛、止咳、利腸、除熱、止血,還可充飢。

我今天要告訴大家是柿子兩個名稱的正確寫法,漤lan柿子、醂lan柿子都對,“漤”更靠譜,我們不能根絕發音寫成“懶柿子”。烘柿子是咱洛陽叫法,其他地區叫軟柿子也不是不可以。

有點遺憾的是:作為黃河流域柿子發源地的洛陽,近些年大家不怎麼稀罕柿子了,還是千年傳統放到山上、地邊任它自生。好歹柿子樹抗旱、抗病能力超強,無人管理也依然茂盛。

需要指出的是:柿子的後期加工古代有之,柿餅乃把鮮果處理後儲存的絕佳,但柿餅的低價和處理的繁瑣也是鄉下村民不稀罕它的原因。柿餅的後期開發還有方法。..。任重道遠啊。

圖片來自網絡

洛陽話:漤柿子 烘柿子

洛陽話:漤柿子 烘柿子

洛陽話:漤柿子 烘柿子

洛陽話:漤柿子 烘柿子

洛陽話:漤柿子 烘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