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三十年》在寧夏引發熱烈反響

深化閩寧協作 決勝全面小康

——《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寧德脫貧紀事》在寧夏引發熱烈反響

“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福建寧德三十年精準脫貧的不懈探索和成功之路,是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理論淵源和實踐結晶,是指導我們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馬順清說,22年來,閩寧兩省區扶貧協作結出了豐碩果實。從寧德實踐、閩寧模式,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實踐,生動體現了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策源和發展,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必須完成的任務”“硬仗中的硬仗”。寧夏要解決9個貧困縣區和23.9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需要以“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毅力和勇氣,集中資源、集中政策、集中力量,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與全國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認真讀完《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寧德脫貧紀事》一文,感觸良多,受益匪淺。”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蔣文齡說,福建寧德曾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30年前總書記倡導的“滴水穿石”精神、“弱鳥先飛”意識、“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必須有個好支部”等思想,不僅為寧德擺脫貧困指路導航,對新時代全國的脫貧攻堅更具指導意義。

蔣文齡說,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帶動下,20多年來,以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創造了“幹沙灘”變“金沙灘”的奇蹟。寧夏閩寧鎮依靠產業的發展給貧困群眾帶來了持續、穩定的收入,為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打好脫貧攻堅戰,要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業,培育新型農民經營主體,發揮“大戶”帶“散戶”的作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度貧困地區是難中之難、堅中之堅的硬骨頭。海原之“海”,是西海固之“海”。“福建寧德的脫貧攻堅成功樣本,賦予了我們在深度貧困地區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定力與信念。”寧夏中衛市委常委、海原縣委書記徐海寧說,從整村推進到精準扶貧以來,海原縣農村基礎設施和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在少數民族地區和深度貧困地區的實踐成果。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全面實施自治區脫貧富民戰略,穩紮穩打、紮實推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光明日報》( 2018年06月09日 0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